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庆之役是太平军北伐过程中在河南发生的重要战役。学界对太平军发动此次战役的战略目标一直存在着争论和分歧,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主要包括补充军实、"寻找战略据点,等待后续部队"、"占领战略要地,为攻占天津作准备"、多个战略目标综合等四种观点。在全面搜集史料和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太平军发动怀庆之役的首要战略目标是为了筹集军实。而"等待后续部队"和"占领战略要地,夺取天津作准备"的说法则为战役发动后清方官员分析太平军动向时出现的战略目标,二者的重要性远不如前者。  相似文献   

2.
北伐太平军在天津地区的独流、静海,坚守了一百天,与清军进行过多次激烈、残酷的搏斗,最后以援军不至、通讯断绝、粮草火药日趋困难而突围撤退。其撤退的第一站,即河间府的束城。在束城、太平军又与敌人进行过一个月的攻防战,但在近代史著作中,却绝少记载,本文试对此略作论述。一束城并非太平军原定撤退目标从目前接触到的史料看,太平军从独流、静海的撤退目标,并不是束城,而是王口镇。王口镇紧临子牙河岸,位于静海正西廿五里,是当时通往保定的主要通道。太平军从1854年1月下旬开始,即已准备撤退,而撤退的军事行动,都是指向王口的。太平军惯常的进军策略,总是先派出探骑或先遣队伍,侦查情况或占领前哨据点。这次并不例外,而且由于外围村庄多为清军占据,因此  相似文献   

3.
北征太平军的人数,是史学界一直争论未决的问题。到达天津地区的人数,同样是众说纷纭,难于统一。太平军在天津地区的战斗,是太平军北伐的高峰,也是整个北伐从进军到退却的转折点。因此,弄清太平军在天津地区的人数、战斗力量,对北伐史的  相似文献   

4.
咸同时期,清军与太平军竞相购买西洋新式武器,以取得作战上的军事技术优势。太平军购买西洋武器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洋人或中间商从洋行购得,清政府为堵塞太平军的外购西洋武器渠道,采取了严厉的稽查措施,但成效并不均衡。直至同治初年,清政府“借师助剿”措施的出台,才基本切断了太平军外购西洋武器的来源,从而严重影响了太平军后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5.
太平军起事后,多次进出湖南,其中规模最大的有1852年太平军胜利进军湖南、1854年太平军西征入湘作战,以及1859年太平军石达开部转战湖南。太平军在进出湖南的过程中,对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和太平军的关系中,冯子材扮演了一个被动的角色:他因报复刘八的掳掠勒赎而投入清军,在开始的十年中战功并不彰显,以致提拔较慢.在督办镇江军务的五年中,对太平军基本是采取守势.因此,无论是说他凶恶地镇压太平军或是同情太平军,都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7.
一八五三年至一八五八年的五年多时间里,太平军在江西同清军、特别是同曾国藩的湘军进行了英勇斗争。本文旨对这段斗争中太平军在军事战略上的得失作一粗略的探讨。(一) 一八五三年五月,太平军在北伐的同时,出师西征。六月,太平军到达江西的彭泽和湖口,并由鄱阳湖沿赣江而上,直驱省会南昌。南昌地处旷衍之区,当时南昌的清军兵备松弛,太平军曾想一举袭占该城。二十四日,太平军抵达南昌城下,但前往江南帮办军务的江  相似文献   

8.
纪念太平军北伐13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6月15日至19日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举行.这是在北方首次召开的全国性太平天国史学讨论会.大会由河北省、天津、北京市历史学会联合召开.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一百多位史学工作者参加了大会,并向大会提交论文51篇.  相似文献   

9.
江西士绅与太平天国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深感于绅权被僭越和打击,加之与太平天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鸿沟和清政府不遗余力的拉拔,江西士绅群体普遍蓄有一种与太平军相仇的心态,这种心态继而又衍生成为一系列敌视和抗拒太平军的行为,方面军是在江西这块受太平军冲击颇巨的地区,太平军、士绅,清军三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的体现,也是江西太平军致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初中历史要讲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但是,洋枪队不是由洋人组成的。1860年,李秀成率军直逼上海,上海租界地内的各国驻军组成联军,与太平军交战。联军中有美国人华尔从菲律宾流氓中招募的一小股武装。因天京再次危机,李秀成中断进攻,奉命回师,上海解围。为了防备太平军,上海官绅与华尔商定筹组武装。这支武装就叫“洋枪队”。统领是华尔,副统领是美国流浪汉白奇文,军需官是华尔的弟弟亨利,招募的百余名队员都是中国游民。上海富商出钱,华尔兄弟负责购买军火。欧美商人争相向他们出售最新式的武器。他们除了武装洋枪队,还将武器偷偷卖给太平军。洋枪队扩展到700余人时,才有数十名美国兵痞。后来,华尔被太平军击毙,白奇文任统领。因上海富商拖欠军饷,白奇文“叛变”,带着枪械投靠太平军谭绍光麾下,训练太平军。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军事制度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太平军的编制与统兵体制1、太平军的兵源和编制。太平军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军事组织,产生于1850年11月的“金田团营”。前期兵源的基本成份是来自广东、广西一带的汉、壮、瑶族的贫苦农民,矿工和烧炭的山民。史载“从者俱是农夫之家,寒苦之家”。他们是为了反抗封建剥削和压迫而从军的,也有少量的地主或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加。太平军团营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甲寅四年(一八五四年,清咸丰四年)太平军征湘之役,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它从一八五四年二月二十七日太平军攻战岳州始,至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太平军在城陵矶的营垒失守止,历时一百八十天,是一场自金田首义以来,太平军与清军之间的空前激烈的交战,对后来战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3.
太平军打破南京,钦差大臣两江总督陆建瀛即死去了。怎么死的?他的死跟太平军有什么关系?当时的记载就不一致。但绝大多数倾向于是太平军杀死的。仅只个别的记载指出,是死在清军手里。但此说法,从未引起过重视。从陆建瀛死后迄于今,也没有人探讨过。本文试图就这两个问题,提出浅陋看法。 (一)是谁杀死陆建瀛 陆建瀛复任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对抗太平军,他的言行,为时人关注,记载其行事的文稿,却是不少,惟独记载关于他的死的事情,颇多雷同,都说是被太平军杀死的。胡思燮《患  相似文献   

14.
秘密会社是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一支相当活跃的社会力量。先是天地会起义风起云涌。发生于19世纪40年代后期的湘桂边天地会雷再浩、李元发起义,实际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先声;太平军入湘后,湘南天地会众“大半附之而去”,迅速壮大了太平军的力量;太平军转战东南各省,各地天地会起义连绵不断,有力地牵制了清军的部署,配合了太平军的反清军事行动。此后,则是哥老会势力迅猛发展,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秘密会  相似文献   

15.
关于湖南哥老会起源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秘密会社是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一支相当活跃的社会力量。先是天地会起义风起云涌。发生于19世纪40年代后期的湘桂边天地会雷再浩、李元发起义,实际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先声;太平军入湘后,湘南天地会众“大半附之而去”,迅速壮大了太平军的力量;太平军转战东南各省,各地天地会起义连绵不断,有力地牵制了清军的部署,配合了太平军的反清军事行动。此后,则是哥老会势力迅猛发展,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秘密会  相似文献   

16.
太平军是从哪里出师北伐的?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为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派兵出师北伐,那么太平军是从哪里出师北伐的呢?一般同学认为是从天京出发的,实际上稍加注意《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太平军北伐路线,就可发现出发地应是扬州。  相似文献   

17.
第五课曾国藩反革命一、课时计划第一课时——反革命地主武装的出现(第十一页) (1)曾国藩的出身及其办团练。 (2)“湘军”是反革命的屠杀中国人民的反动的武装。 (3)曾国藩是效劳外国侵略者和给满清帮凶的刽子手和双料汉奸。第二课时——湘军进攻太平军(第十二页第一段) (1)反革命“湘军”的屡吃败仗。 (2)太平军的内部分裂给反革命的武装以可乘之机。 (3)天京沦陷与太平军英勇的继续战斗。第三课时——太平军失败的原因(第十二页第二段到十三页) (1)太平军在近代革命史上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意义。 (2)太平军失败的决定原因在於受历史时代和历史条件的限制。 (3)我们要吸取太平军革命的宝贵经验和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8.
<正>1851年1月11日(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领导拜上帝会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即震憾中外的太平天国起义。后经一年半的艰苦转战,太平军于次年6月退出广西,经全州进入湖南道州(今道县)。当时,太平军只有单一的陆军步兵约1万人(能作战者不足5000名)。太平军入湘后,由于湖南民众踊跃参军,其势发展迅猛,不久就扩军至20万。特别是土营和水营的创建,使其成为水陆兼备的合成部队,为向长江流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军事实力基础。 太平军土营在湘南的建立 太平军攻道州时,湖南提督余万清弃城逃走。太平军入城后,即以东王杨秀清、西王肖朝贵的名义颁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文告,揭露清朝的腐败统治,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太平军严厉打击官绅地主,焚烧官府衙门,没收粮食浮财,烧毁地契债券,深得民众拥护,当时投军者逾2万人。不久,由于总兵和春等部清军合围道州,太平军分兵往南,于7月克江华等地。清军害怕太平军回师广西,便加固南线防务。太平军趁虚东进,于8月连克嘉禾、蓝山、桂阳和郴州。此时,湘南天地会各支派蜂起响应,从者如流,太平军扩军5万,特别是刘代伟领导郴州、耒阳矿工起义失败后的余部悉数加入,一时间声势大振。杨秀清遂将道州、郴州、耒阳等地所得3000多名挖煤工另成一军,定名土营(相当于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7,(4)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美的停驻处。——题记忙碌的生活,使很多人失去了那双寻找美的眼睛,心中也便没有了美停驻的港湾。但生活中的美并不因此而消失,用心去体  相似文献   

20.
1860年、1862年太平军曾三次进攻上海,写下反帝反封建的光辉章页。上海,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和中外反革命蚁聚的巢穴。太平军攻夺上海,对于粉碎中外反革命的勾结,巩固江浙根据地,保卫天京,集中全力打击顺江而下的湘军,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1862年初太平军第二次进攻上海时,在高桥地区留下了不少战斗遗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