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外商虚假出资及其刑法制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出资在整个引资工作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而外商虚报注册资本、借款出资、抽逃出资、建立假合营企业以骗取优惠待遇、出资和购销作价不公平、拖欠出资、以有瑕疵的资本出资等虚假出资行为严重破坏了引进外资国策的健康实施,危害了国家和中方合营者及外商投资企业等的利益,但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刑法制裁。文章较全面地阐述了外商虚假出资行为的表现形式,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新刑法的有关不足,提出了一些完善新刑法的建议以供立法者借鉴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业在拉动国民经济的同时,也因相关法律的不健全而导致欺诈违规现象的发生,给广大购房者经济、精神带来极大损害,成为社会舆情热点。消除商品房欺诈销售行为需从管理、广告、保障消费者权益等角度出发,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减少欺诈现象的发生,使商品房销售行为在法律框架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公司法》1994年实施以来,股东以虚假出资的方式违反公司出资制度的现象愈演愈烈,股东虚假出资对内不仅危害了公司和足额出资股东的利益,对外也侵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合法债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极其严重.因此而引发了笔者对股东虚假出资的法律责任的思考,指出现行公司法对股东虚假出资相关法律制度不足之处,提出完善我国公司法上规定的股东虚假出法律责任制度的见解,从而促进我国法律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愈益明显,本拟从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功能出发,就我国引进外资的现状及利弊影响,探讨合理利用外资,克服负面影响的对策,完善立法,改善投资环境,实行“国民待遇”,适度有序的开放市场;以及规范与引导外资,实现其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诉讼欺诈不同于诉讼诈骗,其外延比诉讼诈骗更广。诉讼欺诈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其定性在理论界争议颇大。立法依据的先天不足与理论界的观点分歧导致我国现行法律对诉讼欺诈进行法律规制困境重重。准确定性诉讼欺诈,增设和改造相关罪名,积极推动完善立法是有效规制诉讼欺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欺诈婚姻在司法实践当中广泛存在,但我国现行婚姻法对欺诈婚姻没有相应的规定,导致法律中存在缺漏。笔者认为,通过对欺诈婚姻进行相应立法规定,赋予受欺诈人相应救济权利,可完善我国现行婚姻法,保护无过错善意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外资的数量逐年增加。然而,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现了内外资双溢出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为何还要持续引进外资呢?为了解决这一疑团,就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经济增长效应、技术外溢效应、资本形成效应、就业效应和进出口贸易效应等五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民事诉讼立法的局限性,司法实践中对诉讼权利制约的软化,诉讼欺诈案件在我国呈上升趋势,成为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利用诉讼的手段达到损害他人权益的目的无疑是对法律公平正义价值的忽略与践踏,对此必须严格禁止和防范。本文着眼于诉讼欺诈规制,立足于审判实践,试图从认知和识别诉讼欺诈出发,揭示了当前诉讼欺诈泛滥的深层原因在于规制法律的局限与缺位,并提出防范诉讼欺诈的司法阻却对策和完善规制诉讼欺诈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制度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构建个人破产法律制度,应从建立个人财产登记申报制度、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做准备,避免因实现个人破产制度之后可能进一步放大欺诈、洗钱、侵蚀国有资产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商标(特别是驰名商标)被外商抢注现象十分严重,它不仅使我国出口商白白蒙受损失,而且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此,我出口商可采取两项防范措施:一是积极在进口国取得商标确权,二是办理出口商标的国际注册,扩大域外保护范围。在我出口商标被外商抢注后,可采取两项法律救济办法:一是运用对方国内法,撤销外商的抢先注册;二是运用《巴黎公约》中的驰名商标保护条款,撤销外商的抢先注册;也可采取与外商协商谈判以及寻求政府干预等非法律救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法律环境的健全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方面。加入WTO后,为与WTO规则接轨,我国对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辽宁应加快改善吸引外商投资的法律环境,在分析辽宁外商投资法律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改善辽宁投资法律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我国已于2006年年底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了国内金融市场,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给我国金融业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立法层面上更好地规范外资银行就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特点入手,在结合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现状基础上,为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制度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自独立以来致力于市场经济和私有化建设,为吸纳国外资本先后颁布了几部关于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全面的外商投资法律体系。该体系全面、具体,充分体现了立法趋势的规范化、世界化。由于整体上法律体系起步较晚,存在许多的缺点与不足,阻碍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与周边国家进一步合作。通过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述评,为我国投资者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国外公共投资准入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多。对此,英、法、德、美、日、韩等国政府纷纷对过去由国家垄断垂直经营的公共投资部门进行市场化、私有化改革,逐步完善了公共投资方面的相关法律体系。给我国的启示是:加强专业立法是公共投资准入的制度保障;实现政企分离是公共投资准入的必要前提;利用民资外资是公共投资准入的重要方向;导入竞争政策是公共投资准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投资银行是一门新兴的金融服务业。然而,与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外投资银行相比,差距仍相当大。因此,加强中外投资银行的合作有利于借鉴外国发展投资银行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同时,作为国外投资银行,随着其国内投资银行业务竞争的日益加剧,他们也寻求着国外投资银行的合作。从内外两方面考虑,中外投资银行的合作有着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 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截止到 2 0 0 0年 7月 ,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已达 32 77亿美元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入WTO之后 ,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东道国政府对跨国公司的规制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东道国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活动必然对东道国造成一定影响,威胁东道国的经济安全,影响东道国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发展,甚至损害东道国广大群体的利益。东道国政府对此采取了相关的规制措施,对外资准入持更为谨慎的态度,出台政策法规,抬高外资准入的门槛,对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制。同时加大扶持本国民族产业的力度,引导外资投向本国的弱势产业和相对落后地区。在东道国政府与跨国公司的博弈中,尽可能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8.
在充分认识到引进外资在对外开放战略中的重大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其存在的问题,如片面追求引进外资量的扩张、外资结构不合理、资本市场阻碍外商投资形式多元化、外资监管方式有待加强。为此,在引时外资中必须重视质的提高。并在此前提下,制定诸如适度控制规模、优化结构、引进方式创新,加强监管,取消超国民待遇等发展措施是十分可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外资并购一方面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却带来垄断等弊端。因此,防止外资并购后市场垄断现象的出现,成为政府监管当局的当务之急。本论文结合外资并购实际发展情况,从反垄断法的视角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规制法律制度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外频繁爆出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丑闻.大都是通过虚假验资的形式完成的。鉴于理论界多以会计准则为视角来探讨规制虚假验资的不足,本文提出应该导人民事法律责任制度来有效地遏制虚假验资行为。文章指出.首先,应该以“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追究会计师事务所虚假验资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其次.应该摈弃传统民事责任构成的“四要件论”.只要具备了“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虚假验资并出具虚假验资报告”和“虚假验资报告与第三人合法利益的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两个条件.即可追究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