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不对题     
新闻同业们希望我谈谈写评论的方法或经验。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难题。我虽然写过一些评论,但从来没有研究过评论的写法。我写的评论绝大多数是匆匆忙忙赶出来的,也可以说是逼出来的,有的是气出来的,不但文字粗糙,内容也不那么四平八稳。尽管自己力求准确公允,但水平所限,  相似文献   

2.
沈津 《图书馆杂志》2006,25(1):74-75
去年的今夜,我在为即将交给出版社的《顾廷龙年谱》写序,而现在我又在为我自己的集子写序了。我的心情仍然是那么不平静,因为在前几天,我还在为我的另外二本书写序。写序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它和写别的文章不一样,但因为是自己的书,又不得不写,而且还得抓紧写。  相似文献   

3.
和我所钟爱的电视事业一起成长.是我最快乐的事。谁都希望书写辉煌,我写的每一笔虽不敢说辉煌,但都写的认真写的执着。  相似文献   

4.
“我当时想,如果我跳下去。那么我的墓碑上一定写着‘这是一个失败者’。而相反的.我坚持了.我的墓碑上会写‘这个人一生经历坎坷.但终究是一个成功者。’!”邱恒在说这段话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得知我写的言论《警惕“窝里斗”这种腐败》获得1 999年度陕西新闻一等奖之后 ,我十分激动、但并不觉得意外 ,激动的是 ,这篇地方特色比较突出的言论能获得省级新闻而且是一等奖 ,不觉意外的是 ,只有我知道为这篇言论 ,我以及报社的领导们付出了怎样的心血。话得从 1 999年 3月底召开的咸阳市第三次党代会说起。必须说明的是 ,我并没参加这次党代会的采访 ,但也没有人要求我为党代会写什么命题文章 ,更没有人在写作时给我定诸如应该写这不应该写那的条条框框 ,真要那样 ,文章也许就不是现在这样的面目。可以说 ,《窝里斗》一文完全是一次无…  相似文献   

6.
记者的名字应该写在哪里?有人也许会说,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记者的名字当然要写在自己的作品上面。是的,作品是记者的身份证,作为一个记者,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让自己的作品说话。我是记者,我写故我在。但我觉得记者的名字仅仅写在自己的作品上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企业职工教育工作者,写新闻稿只是业余所为。在我偶尔写的一些新闻稿中,多是从普通人中抓取的一些“众人话题”。这些“话题”看似平常,但却具有新闻性,而且属普通人关心的“热门”,颇有写头。例如1994年,我写了一篇《众说纷纭话潇洒》的新闻特写,全文  相似文献   

8.
写好杂文,需要不断的学习、积累和磨炼。我虽然写过不少杂文,但迄今还处在初学的阶段,所以我写的杂文,差不多都冠以“吴初雪”的笔名。现在试就我最近写作《人老何须自彷徨》的经过,来说说写杂文必须注意之点。命题的由来我从1989年开始进入花甲之年,很想为老年人写一点文章,但一时还不知道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去年10月到  相似文献   

9.
来拉萨仅有几个月,按说本没有资格写西藏,写西藏人。然而,每当傍晚站在阳台上,凝视太阳余晖下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遥望连绵不断的青黛色群山,我的心中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尽管高原缺氧使人思维迟钝,但高原无可抵挡的魅力终于使我拿起笔。兴之所至,写普通的西藏人,写我们的新闻同行,写雪域高原的欢悦与悲凉……这些文字可能是粗糙的,但从中流淌的情感却是真挚的,我保证!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时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主张把通讯写短,并提出人物通讯最好只写其生平的一个最具特色的事例,所举的例证是《史记》中的曹沫传。但有的同志说,《史记》里那样写可以,报纸上那样写不行,只写一个事例太干瘪。撑不起来。我仍然坚持人物通讯“只写一例或数例”的主  相似文献   

11.
学其短     
新序《学其短》几年前在《新闻出版报》上登过二十多回,序言中说过:“学其短,是学把文章写得短。写得短当然不等于写得好,但即使写不好,也宁可写短些,彼此省时省事,功德无量。”我自己便写不好文章,但我总是努力(!)写得短些,虽然稿费单上数位也短,庶可免王婆婆裹脚布之讥焉。老同学硕良兄要我把《新闻出版报》上的专栏续开起来。体例还是照旧,即只选一百字以内的文章,而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文体则希望能多种多样,尤其是希望多选些纯文学以外的文章。我相信,大多数写字的人(writer)和我一样,是愿意亲近文字却未必想高攀文学的。学其短,是建议大家来学古人写的短文,千万不要以为我妄想推销续在后面的狗尾。这些只是以自己外孙女为对象的幼稚的课草,不足供写作大家一晒。(我的四个外孙女,现在还有两  相似文献   

12.
1989年,我们公司成立宣传科,让我去当宣传科长。说是科长,其实就我这个“光杆司令”。23年的军人生活使我养成了服从命令的习惯。虽然脱掉军装已有10年之久,但在对待工作调动上,仍然没说过一个“不”字。我因家贫,入伍前没有上过学,在部队靠自学搞了个中专。凭经验写个总结,作个工作计划还可以,写新闻则是一窍不通。不通也得写,任务压在身上没有办法。前两年我是按照写总结的路子写新闻的,一篇稿一  相似文献   

13.
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热情很高,往往是见啥写啥,几乎每天一篇,不管报纸登不登,总是一个劲地写,一个劲地投。结果发稿甚多,但却用稿寥寥。我认识一位业余通讯员,他去年写了三百余篇稿子,却只被新闻单位采用了几篇。他问我是啥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没有了解读者心理。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写作中,我喜欢写采访札记,每年都要写一些。从我的经验看,采访札记的特点是:所用的材料是真实的,但不一定新闻五要素俱全,它不同于消息:有时有人物,有情节,但一般不全面铺开,它不同于通讯;有分析,有议论,但不长篇大沦,它不同于评论。它足以事实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首届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论文评选揭晓了。评委们推举我写一篇综述性的文字。我因病已经一年没有正儿八经地写过文章了,但此次义不容辞,只好勉为其难。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有些观点综合了评委们的意见,有些则是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我的老师     
我是贵州省一个边远山区的农行基层职工,学习写新闻是我工作之余的一大爱好。过去我既无专业书自学,也无老师指导,虽勤于练笔,但稿件见报率极低。去年我订阅了《新闻爱好者》之后,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写起稿来也较得心应手,见报的稿件也较过去多得多了。  相似文献   

17.
以前,每当我把稿子送交领导审阅时,领导总说:“小牛啊,文章写得不错,书法还要加强啊!”我知道,领导是批评我写的字像“小学水平”。但何只如此?字写得丑,爬格更慢,资料又难以保存,这已成了我的心病!在领导和文友的授意、参谋下,我用积蓄买了一台新电脑。很快,  相似文献   

18.
通讯员都希望提高稿件的采用率,但结果却往往不如人意。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没有选择好新闻体裁是一个重要因素。我刚开始学写新闻时,有些好高骛远,总爱写些长消息大通讯,而对于寥寥数字的短消息,则很少涉足。稿件见报率极低。以后,针对自己的不足,经常写  相似文献   

19.
我前边说,真真切切自自然然地说出一番话就是散文,这只是针对装腔作势、搔首弄姿的做派说的,还远远没说到家。说出的那番话固然可以算散文,但不一定是好散文。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散文不好写,好散文尤其难写。当然写诗、小说也不容易,但我觉得散文更难。诗歌分行,有节奏美(过去还  相似文献   

20.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在一般情况下,记者扮演的是“你做我写”的角色,不直接参与被报道者变革现实的实践。这是由记者职业的特点决定的。记者不可能对他所报道对象从事的社会实践事必躬亲,然后再去报道。但是“你做我写”,记者获得的只是间接知识,缺乏亲身体验,不能不说是个缺憾。体验式采访,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变“你做我写”为“我做我写”。尽管每一次体验的时间有限,但对常年扮演“你做我写”角色的记者来说,还是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