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翻译标准是翻译实践的准绳和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翻译时既要忠实原文又要译文通顺。目前《大学英语》精读教师用书所附译文中有些翻译片面强调“忠实”,过分直译甚至死译,致使译文不通顺,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还有个别翻译没有准确表达出原文意思,有误译、漏译现象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在句法结构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英语的句法结构是树状而汉语的句法似竹状,英语是主语突出而汉语是主题突出,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等。本文在分析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英汉语句法结构对翻译的影响以及在翻译过程中针对英汉句法结构差异采取的翻译策略,以期达到忠实通畅自然的译文效果。  相似文献   

3.
周素文 《海外英语》2013,(19):165-167
《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参提供的某些课文译文或过于忠实,或只着眼于字义和句序,没有语篇概念,导致很多译文佶屈聱牙不够通顺。在"忠实"和"通顺"这两大基本翻译标准中,"通顺"其实是检验译文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分析译文是否通顺来帮助学生提高翻译水平和英语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4.
翻译研究离不开语言对比研究。对两种语言不同之处的深刻认识,有助于提高语际转换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英汉互译研究应当建立在英汉语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唯有如此,才能拿出既忠实原文又易为译文读者接受的译文。  相似文献   

5.
程羽麒 《现代英语》2023,(17):107-110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语言朴素直白,共包含283个明喻。在徐穆实的英译中,约有80%的明喻翻译保留了原词和比喻意象,旨在忠实传递原著的文化信息和写作风格给英语读者。然而,因为英语和汉语在词汇层面不是逐字对应的,译文中的明喻翻译需要做出创新。徐穆实的翻译符合目标读者的认知范畴,同时强调了原文的风格。只有迎合目标读者的认知,方能推动中国文学走向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6.
英语长句的翻译是英汉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分析"树式结构"的英语句子和"竹式结构"的汉语句子的差异着手,以译文要达到"忠实、通顺"的标准为出发点探讨英语长句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少玲 《考试周刊》2008,(48):73-74
本文首先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并在英汉两种语言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最常用的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最后,强调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是为了尽可能忠实地、准确地用译文的形式把原作的思想内容、风格、神韵等原汁原味地再现出来,并尽可能使译文读者的感受和反应与原作的读者的感受和反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重点强调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互译中词性转换的重要性,列举了多种词性转换的句子。通过这些例句读者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能更好地运用词性转换将译文翻译得更加贴切。  相似文献   

9.
刍议英语翻译中的句法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在句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着很多区别.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按照译文的语言规则来表达原文的思想,对于不同的句子要采取不同的句法翻译.本文通过对七种不同的句法翻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掌握句法翻译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翻译及其翻译标准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跨文化互动的研究。“杰罗姆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强调词与词的对应翻译;“贺拉斯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其“顾客”,强调协商是翻译过程的核心概念;“斯库勒马切尔模式”主张“异味”翻译,强调为读者保留原文风采。而一般翻译标准则强调“忠实”与“通顺”。在翻译教学与实践中,译文必须体现原文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内容和语言应该忠实于原文;同时译文还必须满足读者易于阅读理解和欣赏的需求,在其翻译技巧或方法的应用上不拘泥某一种固定模式,而要考虑到其变通性。  相似文献   

11.
汉语无主句是汉语言中常见的一种典型句型和独特的语言现象。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存在着差异,在进行汉语无主句的英译时,往往需要采取一些技巧,才能使译文符合英语语言的规范。文章通过大量的译例,探讨了汉语无主句的英译途径,旨在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2.
金融英语长句的翻译一直是个难题。英汉两种语言构句特点对比表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翻译金融英语长句时,应以汉语构句所遵循的时间和逻辑顺序为依据,调整译文句序,以使译文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13.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增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一门艺术。在正确理解原文、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如何摆脱原文的形式束缚,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规范,这是翻译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既需要正确的理解、准确的表达,也需要一定的翻译技巧,同时,这也是衡量译者英语理解水平、汉语表达能力和翻译质量的标准。增词法是重要的翻译技巧之一。  相似文献   

14.
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及其英汉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性语言,承载着法律文本独特的风格.法律文本的特点是法律翻译工作者必须了解的一个内容,是进行法律翻译的基础;而奈达的"读者反应论"则可作为法律翻译的理论指导,是评价法律翻译优劣的标准.在进行法律翻译的过程中,应将原文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从而使译文的读者与原文的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这样的译文才是准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现英语和汉语的不同语法规律,也不断了解这两种语言的表达方法。英语和汉语均有各自的特点,例如,两者句法上主谓和动宾的词序基本相同,但英语有冠词,汉语无冠词;英语可以省略的某些地方,在汉语中就不能省略。因此,增减文字便成为英译汉时最常用的技巧之一。我们所讲的增减,是指在保持译文和原文思想内容完全一致的前提下,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译文上作某些必要的增补或删减,其目的是为了使译文更加信实流畅,生动活泼,使读者读译文时象读原文一样得到语言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作为翻译工作者,要产生高质量的译文,首先要了解原语和目的语各自的语言特点,译文要更符合目的语的语法规范和使用习惯,才能使译入语读者更自然地接受。英语和汉语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英语为综合-分析语,汉语为分析语;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这两种语言进行分析和举例,希望对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译者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将英文准确无误地翻译成汉语,这需要一定的技巧。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在语法、词序、句子结构和习惯用法等方面都各有其特点。英译汉时,首先应该吃透原文,然后考虑如何用确切通顺的汉语把它表达出来。译文既要忠实原文,又要符合汉语的表达方法。下面介绍几种翻译技巧,供大家参考。一、怎样选词  相似文献   

18.
习语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携带着大量的该语言使用国家的文化与风俗信息,不同语言的习语表现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在环境、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独特特征。翻译者们一直在探索习语翻译的最佳途径,以使译文既能传递原有的信息,又能被读者容易地理解。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差异巨大的语言,给英语习语的翻译带来了困难,而本文将根据实例来探析适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无主句是汉语中一种独特而又常用的句型。由于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汉语无主句在翻译成英语时通常需要采用一定的翻译技巧,做出适当的变通,选择得体的英语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其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英语语言规范,从而达到"变中求信,变中求顺"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翻译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译文“宁信而不顺”倡导异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译文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因为译作的语言应是规范的汉语,提倡同化。英文汉译应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兼顾汉语读者的可接受程度,进一步优化“异化”的译语,使译文既保持“异国情调”,又符合汉语习惯,“一仆二主”,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