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针对我国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法律规制的缺乏,利用名誉权来间接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现状,解析“人肉搜索第一案”,提出从立法角度要注重个人信息自由流动和隐私保护并重原则、个人信息最小使用和民众信息意识觉醒等原则,并充分发挥行业规制,建立行业自律模式等方面保证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我国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法律规制的缺乏,利用名誉权采间接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现状,解析"人肉搜索第一案",提出从立法角度要注重个人信息自由流动和隐私保护并重原则、个人信息最小使用和民众信息意识觉醒等原则,并充分发挥行业规制,建立行业自律模式等方面保证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个人信息被侵害的情况愈演愈烈,各国在通过传统隐私权的扩张解释等方式对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同时,纷纷转向建立新的制度对个人信息的特别保护。我国法律也走过了从隐私、隐私权到个人信息的制度发展,法律呈现出以个人信息保护为主、隐私权保护为辅的趋势。《网络安全法》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但是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还存在法律地位不明确、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缺乏规定、损失如何计算等具体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刘蓉 《传媒》2024,(8):90-92
新媒体渠道使得社会救助信息有效流动,助力我国社会救助工作发展。但当前新媒体参与社会救助的行为仍存在诸多潜在的法律风险。针对民事与刑事风险,我国已在信息安全、技术监管与社会救助领域进行了必要的法律规制。未来,应强化新媒体传播中个人信息保护与算法规制,同时加强监管,推动统一社会救助服务平台建设,并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完善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需要确立相应的原则,首先应当通过利益平衡原则在网络隐私权与网络信息传播权、网络自由言论权之间进行平衡,寻求以最佳方式解决各种利益之间的冲突,然后通过对网络个人信息的控制支配、知情同意、最小使用等具体原则切实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遭受的安全威胁如影随形,个人信息档案隐私权也面临着挑战.鉴于我国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缺陷与不足,应加强立法,构建全方位多层级的隐私权保护法律体系;出台《民法典》,明确并完善对隐私权的立法保护;修改《档案法》,加强对个人信息档案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邓灵斌 《图书馆》2023,(3):67-73
大数据时代,对敏感个人信息进行保护显得重要而迫切,欧盟、美国在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制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相关立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意义。文章综合运用比较、文献分析等方法,通过相关研究综述引出研究缘由,然后将欧盟和美国的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制进行对比,阐述二者的相同点及主要差异,最后分析了我国的立法特色。文章认为,我国的敏感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吸收了欧盟、美国的有益经验,但又具有自身特色,主要表现为:由“分散立法”走向“统一立法”的法律规制特色模式;采用不完全列举的方式界分敏感个人信息类别,设置“兜底条款”,为未来留有扩充空间;注重敏感个人信息保护与公共利益、个人信息安全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数据挖掘、公民信息隐私权,并结合案例分析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挖掘时,会与公民信息隐私权产生冲突,最后对这一冲突提出了三点调适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数据挖掘、公民信息隐私权,并结合案例分析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挖掘时,会与公民信息隐私权产生冲突,最后对这一冲突提出了三点调适建议。  相似文献   

10.
藏臣  贾红霞  孟媛媛  安琦 《大观周刊》2011,(16):62-62,54
一、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原则(1)个人拥有自主决定控制权。个人信息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标志和符号.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主决定是否公开个人信息的权利。而对于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收集行为.也应获取本人的同意。同时仅将数据用于其所述目的,否则无权收集。用户也应拥有随时查阅修改个人信息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必须重视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使用户得到应得的人格尊严;以遵守法律法规为主,以行业自律和安全技术保护为辅,消除用户顾虑,融入国际隐私权保护体系,促进我国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技术革新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同时档案用户信息隐私权保护也成为热点问题。本文在对档案用户隐私信息与信息隐私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大数据技术的特征,总结大数据时代对档案用户信息隐私权带来的挑战,提出大数据时代针对档案用户信息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制定、信息隐私等级划分制度、信息隐私保护技术研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从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入手,列举了数字档案馆用户隐私权的新内涵并分析了数字档案馆在收集、传输贮存和利用用户个人信息方面所涉及的隐私权问题,提出确定隐私权作为独立人格权的地位并制定专门的隐私权保护法、制定专门的数字档案馆用户隐私权保护条例和在《档案法》中增加保护用户隐私权的内容三个方面的立法保护设想.  相似文献   

14.
王燕萍 《图书馆界》2010,(3):19-20,23
公共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密涉及图书馆服务质量和读者隐私权的问题,值得每个图书馆认真研究和对待。本文从公共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的产生渠道、不安全因素和保护措施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原因和传统保护措施局限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效保护与充分使用并重等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3项原则,构建了由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问责和立法规制等4个模块组成的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框架,指出国家立法和行业树规相结合构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基础等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5条路径。  相似文献   

16.
1.隐私权保护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系1.1 网络隐私权受到保护的原因目前,学术界对隐私权概念的表述并不一致。一般认为,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进行支配的法律状态。作为基本的人格权之一,隐私权得到联合国有关公约和许多国家及地区法律的保护。传统的隐私权被认为是一种被动的权利,人们对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只能作消极的防御。现在理论界普遍认为,隐私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能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代跪飞 《图书馆建设》2011,(12):38-40,44
用户隐私是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台湾很多公共图书馆都制定了用户隐私权政策,在政策的适用范围、网站收集个人信息的声明、个人信息收集的内容和目的、公开个人信息的条件、Cookies的使用、修改或删除个人数据的情形、免责声明、政策修订说明等方面,既存在着相同之处也各有差异。用户隐私权政策的有效实行还依赖于信息安全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罗威 《东南传播》2016,(11):27-28
新媒体是在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它不仅丰富了人们多元化交往空间,更为人们以极低成本获取信息创造了渠道,就在这样一个借助新媒体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海量的信息正裹挟着公民隐私一起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在这其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不诚信甚至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发生。本文从新媒体下侵犯隐私权的特征、新媒体和隐私权概念是什么、如何产生冲突、又有什么应对措施出发,浅谈新媒体下如何对隐私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9.
杨丽莉 《今传媒》2014,(7):107-108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使得人们生活模式发生了改变,同时也影响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带来自由和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如欺诈和色情问题愈加凸显。由此对新媒体进行必要的规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和普遍共识。本文在借鉴国外新媒体规制模式的基础上,从市场、技术、法律和道德四个维度来剖析我国规制新媒体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互联网技术伴随着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也得到有效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对个人隐私权各方面也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阐述互联网技术对个人隐私权侵害表现形式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环境下个人隐私权保护的难点,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个人隐私权保护的建议。互联网技术中对个人隐私权侵害的表现形式互联网技术中对隐私权的侵害主要有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非法获取、收集个人信息资料,在计算机信息网络上不当泄露、恶意传播个人隐私,诽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