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小丑鱼,你看,它们和海葵一起生活得多甜美。其实,在生物界,有很多的动物和植物,为了生存结成好朋友。它们互为依存、相互帮助,成为自然界神奇而又有趣的景观。下面我们简单地介绍几种这样的动植物,让你来领略一下自然界的神奇。动物与植物的共栖益蚁与蚁栖树在南美洲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啮叶蚁,这种蚂蚁特别爱啃吃植物的叶子,但它们却不敢找又高又大的蚁栖树的麻烦,原因是蚁栖树有很好的保镖——益蚁在保  相似文献   

2.
在生命力旺盛的海洋中,最为人类所注意的,莫过于悠游水中的鱼儿,以及色彩鲜艳的贝壳、珊瑚、海葵、海星等无脊椎动物。但是,还有个“俏姑娘”却一直被我们冷落了,它不仅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来源,并且也是氧气的最佳生产者,它生长的地方经常是许多动物的“托儿所”。大海可以忽略它,却不能没有它,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动物在海底快乐地生活了。知道它是谁了吗?没错,它就是海藻。  相似文献   

3.
有一种生活在幽深海底的、形态如同百合花那样美丽的动物,人们管它叫海百合。海百合属于海洋棘皮动物,它并不像陆地上的百合花一样是植物,并且不能够离  相似文献   

4.
<正>超市里有很多种类的速冻鱼,其中有一种名为龙利鱼,由于口感嫩,没有刺,因此大受欢迎。不过,每500克龙利鱼的价格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可以相差几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异呢?主要原因可能是部分龙利鱼是另一种鱼"伪装"的,那就是巴沙鱼。巴沙鱼冒充龙利鱼龙利鱼实际上是一种舌鳎鱼,又叫牛舌鱼。它体形扁平,和比目鱼差不多,多肉少刺,生活在近海海底。巴沙鱼  相似文献   

5.
在地球上生存着约100多万种动物,它们同人类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条”。一些动物将自己装扮得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十分相似,以逃避敌害,保证自己的生存和物种的繁衍。章鱼就是这方面的高手,除了我们熟知的拟态伪装术、舍“腕”保身术外,最近科学家还在印度洋海域发现了会用两足“走路”逃生的“高智商”章鱼。  相似文献   

6.
军事伪装     
战争中,伪装的作用就是隐藏你自己和你的设备不被敌人发现。自人类文明诞生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使用某种形式的伪装。事实上,伪装的基本概念早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就已存在了,它源自于动物的本能适应性,这种适应性能让动物与周围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军事伪装     
战争中,伪装的作用就是隐藏你自己和你的设备不被敌人发现。自人类文明诞生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使用某种形式的伪装。事实上,伪装的基本概念早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就已存在了,它源自于动物的本能适应性,这种适应性能让动物与周围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许多植物都有睡眠现象。例如,合欢树的叶子是由许多羽片组合而成的,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但一到夜幕降临,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一样。不仅植物的叶子会有睡眠,植物的花朵也会睡眠。例如,生长在水面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时,美丽的花瓣就慢慢地舒展开来,似乎刚从梦境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植物为什么需要睡眠呢?植物的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上又称植物睡眠运动。最早发现植物睡眠运动的人是达尔文。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界里,动物要在生物圈里生存,必须获取能量才能够生存下去。为躲避敌害或者为了捕捉比自己弱小的动物,以获取生存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动物便采取了伪装的计谋。为了  相似文献   

10.
管鳗     
当你漫步在红海海滨的时候,你会看到,在近海浅滩的海底上,这里一堆,那里一丛,长着许多“海草”,它那细长的“茎”从海底向上延伸,在水中徐徐摆动。可是,当你走近一看,就会惊奇地发现,每一条“海草茎”的上端都有一对大眼晴,一张嘴,两片鳃盖和很小的胸鳍。如果有什么东西突然扰乱了海水的平静,这些“海草”就会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连在海底沙上都不留下  相似文献   

11.
人类常常用“平凡”的字眼来形容身边的花草树木,如“我是一棵平凡的小草”,“他就像一棵平凡的白杨树”等等。殊不知这些看似呆头呆脑的植物,它们的进化历史远比人类悠久得多。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一直在不断地强化和完善着自己的生存技能,并因此获得了惊人的数学天赋。造型里藏有“曲线方程”你不是画家,但只要你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也可以画出优美的植物造型,因为,植物的优美造型总是和特定的“曲线方程”密切相关。17世纪,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尔根据自己所研究的一簇花瓣和叶形的曲线特征,列出了“x3 y3-3axy=0”的曲线方程式,使人们…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演化进程中,弱小动物为了生存往往都有各自的防身本领。保护色是最常见的一种。变色龙和章鱼也许是演化得最成功的两种变色动物。而无毒蛇之类的爬行动物则以其触目惊心的色彩和花纹示警。不过绝大部分动物只具有一种伪装本领,但是印度尼西亚热带海域里有一种章鱼,它们竟然能模仿多种有毒海洋动物的形体来恐吓敌人。  相似文献   

13.
为了生存,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逐渐具备了防御敌害的本领,这些技术各有其独特之处,下面我们就来见识一下它们的防御战吧。植物物理防卫包括尖刺、荆棘和皮刺这样的武器。这些结构改变了叶片或者树枝形态,阻止大型动物的践踏掠食。厚厚的表皮蜡脂层或者叶和茎上的密集坚硬的绒毛可以阻挡较小的动物,特别是昆虫。一些植物,包括一些草本植物,其叶片上积聚了坚硬的硅矿物质,使得动物咀嚼叶片的时候非常困难,并且容易磨损牙齿。植物还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化学防卫措施——“生化武器”。柑橘树的叶片和果实产生的粘稠油脂有浓重味道,许多昆虫…  相似文献   

14.
在深邃的海底,生活着许多我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生物。但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深海生物的科学家们,那就是,在距离水面近千米,阳光根本到达不了的海底,哪里来的那么多食物供给这些生命维持生存呢?科学家们近来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一种在水层中漂浮的“鼻涕泡”一样的黏液体上面。这种令人恶心的“鼻涕泡”是一种像蝌蚪一样的小动物建造出来的,上面黏附着很多食物颗粒。这种小动物可以编织出一张直径约为1米的黏液球,它们自己栖息在黏液球的中间,并且利用黏液球从海水中过滤出可供它们食用的细碎食物。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较大的食物颗粒就…  相似文献   

15.
Q为什么菠萝长有那么可怕的刺呢?这些刺是保护这种多汁的水果不被动物接近吗?我想多了解一些有关菠萝的知识。(初一学生)A有一种常见的说法认为:菠萝身上长满刺是维护自身生存的需要。试想,有哪种动物会对又香又甜的菠萝肉不产生兴趣呢?有了刺,菠萝便可以顺利地避开尚未成熟就变成动物美餐的命运了。其实,许多植物的果实在尚未成熟时都会长刺,  相似文献   

16.
余夫 《百科知识》2007,(1S):F0002-F0002,F0003
在那漆黑一团的海洋深处,也时常会出现一些游动的点点“灯火”——那是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发光生物。它们南来北往,忽明忽灭,发出的冷光,有橙、红、黄、绿、蓝、紫等各种颜色,仿佛是流星和焰火,又像是在“海底龙宫”举办的彩色缤纷的“提灯会”,给这座奇妙的海底世界带来了光明和生命的气息。  相似文献   

17.
植物和动物都是生物,是进行着生命活动的个体,这是它们的共性。但长期以来,人们将植物看成是“死”东西。1938年出版的《辞海》把植物有别于动物的特点归纳为“一、无知觉,二、不能自由行动”。社会上认为植物无知觉是较普遍的,甚至一些科学名称如“植物人”“植物器官”,无不寓意于植物是无知觉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光合作用是植物叶上的叶绿体把根吸收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是植物获取养料的最重要的方式。可是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叫“眼虫藻”的“动物”居然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人们很迷惑,说它是动物吧,它能进行光合作用,说它是植物吧,它又具有动物的标志。甚至就连它的名字都是怪怪的,既像动物又似植物。原来,眼虫藻生活在淡水中,山会出现在湿土上  相似文献   

19.
陈博君 《百科知识》2013,(24):41-42
它娇羞地低垂着眉首,全然不顾室外肆虐凛冽的寒风,亭亭玉立地舒展起微微向上翻卷的花瓣,如同撩起那随风飞舞的裙裾,翩然走来。“你站在夕阳下面容颜娇艳,那是你衣裙漫飞,那是你温柔如水。”许巍沙哑而苍凉的歌声,恰在这个时候顺着电波流入耳麦,舒缓地在耳畔响起。此情此景是那么天衣无缝。突然觉得,这歌声仿佛就是为这绝美的精灵而做的。  相似文献   

20.
荷兰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些昆虫可以相互之间“打电话”进行交流,它们的电话就是植物。当地下的昆虫寄宿在一棵植物下时,它便会开始蚕食植物的根。为了警告食叶性昆虫“此处已被占领”,地下的昆虫会通过植物叶片发出一种化学警报信号,这样一来,食叶性昆虫就会得知这棵植物已被占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