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湿地技术是现在新兴的污水污泥处理技术,在我国南方应用较广。人工湿地技术将人工湿地和污泥干化床技术相结合结合成一种新型的污泥处理系统。利用人工湿地技术,通过植物(主要是芦苇)、微生物、阳光、风等的作用稳定污泥,进而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将芦苇或其他湿地植物种植在铺设有填料层的人工湿地中,周期性的将含水污泥排入其中,使污泥分布于湿地表面。污泥中的水分经过渗透作用流经污泥层和填料层净化后,经排水管流出。剩余污泥可经过蒸发等作用继续脱水稳定,从而将污泥转化成具有农用价值的肥料。本文主要研究污泥干化芦苇床渗滤液氨氮变化特征。通过周期性取样,记录,实验等来确定污泥干化芦苇床渗滤液氨氮的变化特征。最终比较出得出污泥渗滤液氨氮的变化规律。为芦苇床技术实验作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技术是现在新兴的污水污泥处理技术,在我国南方应用较广。人工湿地技术将人工湿地和污泥干化床技术相结合结合成一种新型的污泥处理系统。利用人工湿地技术,通过植物(主要是芦苇)、微生物、阳光、风等的作用稳定污泥,进而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将芦苇或其他湿地植物种植在铺设有填料层的人工湿地中,周期性的将含水污泥排入其中,使污泥分布于湿地表面。污泥中的水分经过渗透作用流经污泥层和填料层净化后,经排水管流出。剩余污泥可经过蒸发等作用继续脱水稳定,从而将污泥转化成具有农用价值的肥料。本文主要研究污泥干化芦苇床渗滤液氨氮变化特征。通过周期性取样,记录,实验等来确定污泥干化芦苇床渗滤液氨氮的变化特征。最终比较出得出污泥渗滤液氨氮的变化规律。为芦苇床技术实验作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水泥作为固化剂对延长油田含油污泥进行固化处理研究,研究了污泥固化成砖后的抗压强度与污泥的加入量和水泥的加入量的关系,然后采用JC-239粉煤灰砖标准测定了砖的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砖的强度达到国家最低步行砖强度的前提下,当污泥:水泥:石粉:粉煤灰的配比为0.6:1.5:4:0.5的时候,制砖的成本较低,出砖量较多并论证了污泥制砖投入工业化生产是可行的,而且经济效益显著,真正实现了污泥的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化肥产业的现状,过渡期后化肥产业将会直面激烈的竞争。从我国化肥产业的供需和竞争力现状的定量分析出发,阐释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承诺及其对我国化肥产业产生的冲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主要粮食生产的化肥削减潜力及其碳减排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前提下,减少化肥不合理使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测土配方施肥是兼顾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科学施肥方法,本文在中国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施肥数据的基础上,系统测算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化肥投入的削减潜力及其碳减排效应。结果显示,满足当前粮食产量水平下,全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主产区化肥投入可削减814.1万t/a,占主产区三大粮食作物化肥使用量的27.6%,小麦、水稻和玉米化肥使用可分别削减36.9%、28.1%和16.7%;三大粮食作物化肥使用削减可减少碳排放1 045.9万t/a。建议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建立配方肥生产服务中心,出台配方肥使用补贴,创新补贴方式和推广模式,构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大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6.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稻田偏碱的土壤环境特点和稻田化肥施用量多、施肥方法不当等导致化肥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育秧取土难、稻壳等有机废弃物任意堆放和燃烧、资源浪费严重等农村现实问题,东北农业大学金正勋教授主持了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新合村环保型水稻高效生产新技术集成及示范”(编号:2008GA670013)。  相似文献   

7.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漏水田水稻栽培肥料损失十分严重,常常出现水稻缺肥问题,严重影响水稻生产质量,影响水稻产量,为此,应在水稻生产期间补充肥料。控释肥属于一种环保、高效、新型的肥料,可以为水稻提供化肥营养元素,保持水稻田肥料持续供应。为研究控释肥在水稻栽培中施用效果,结合安龙县水稻栽培情况,合理安排试验,并对控释肥在水稻栽培中施用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控释肥在改善水稻生产状况,提高水稻产量,实现增产增收等方面发挥着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污泥复混肥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旱地和水田的施用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污泥复混肥与等量化肥相比,在本试验的施肥水平下,对硝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细菌的繁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好气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氨化细菌不但没有不良影响,反而稍有促进作用,而且随污泥复混肥中污泥含量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用的高分子絮凝剂对化学污泥进行调节,分别选用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型絮凝剂对污泥进行调节.将絮凝剂配制成1‰的溶液备用.量取200mL的污泥置于500mL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絮凝剂,以100r/min,快速搅拌30s,然后以60r/min慢速搅拌2min.通过改变絮凝剂的用量和污泥的pH值来观察调节的效果.并测定污泥的粒径分布、上清液浊度、比阻等指标,分析污泥脱水的影响因素和原理.  相似文献   

10.
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对土壤、水资源大气等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诱因之一。通过在广西天等县利用治酸型土壤调理剂对水稻施用的对比试验,水稻的生长发育及经济性状表现良好,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农业的发展,我国水稻生产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水稻生产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施肥方法不当、肥料用量不当、农药用量不当、施肥技术不先进等,导致出现大量甲烷气体排放、地下水污染、径流污染等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研制出了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甲烷气体排放,降低了化肥、农药的污染,促进了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含油污泥主要产生于油田和炼油厂,为了充分利用污水资源,保持底层压力,国内外研究者做过大量的实验。通过试验,认为全自动箱式板框压滤机适用于污泥脱水处理,其脱水效果优于离心法,油田含油污水中的污泥经过浓缩、脱水处理后,为以后的进一步处理利用奠定了基础,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好氧颗粒污泥是微生物在特定环境下自发凝聚、增殖而形成的结构紧密、沉降性能良好、生物协作性强的生物颗粒,因其能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占地面积少、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以人工模拟配水为进水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均培养出了结构密实、沉降性能良好的成熟颗粒污泥,其对COD、NH4+-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6.6%~96.3%、62.5%~86.3%、44%~67.4%。成熟的颗粒污泥经过两周的厌氧闲置期后解体为细小的颗粒污泥,在重新启动运行一段时间后,其外观性状、生物活性等均能得到恢复。因此,如何在运行条件变化的条件下抑制丝状菌的生长及在较短的时间内用实际废水培养出性能良好、稳定性强的好氧颗粒污泥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域农作物化肥施用的碳排放趋势演进规律与减排潜力对于合理制定农业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和农业部"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中各地区的三大粮食作物产量,化肥投入类型及其数量等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并分析2005-2013年中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碳排放时空演变与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①江苏,安徽,宁夏,甘肃和山西的玉米,湖北,陕西和宁夏的小麦,辽宁,山东,江苏,浙江,陕西和湖南的水稻,其化肥施用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下降明显;②黑龙江,吉林和新疆的玉米,云南和河南的小麦,吉林,广西和云南的水稻,其化肥施用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不降反升;③与测土配方施肥情形相比,在2013年,江苏,陕西,湖北,贵州,广西和云南的玉米,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河北,四川,云南和江苏的小麦,湖南,江苏,海南,安徽,云南,广东和广西的水稻,其化肥施用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偏高;④全国玉米化肥施用碳减排潜力约574万t CE,集中在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和广西;⑤全国小麦化肥施用碳减排潜力约475万t CE,集中在河北,江苏,山东和河南;⑥全国水稻化肥施用碳减排潜力约206万t CE,集中在湖南,广东,广西,江苏和江西.最后,结合实地调查,本文提出应在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碳减排潜力大的区域,通过政策激励和市场化运作,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利用蝇蛆处理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不仅能够缩减污泥体积,降低污泥含水率,达到污泥减量化的目的,还能生产蝇蛆蛋白,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试验首先通过改变污泥的通透性、含水率等因素,对比获得的鲜蛆重量,得出了污泥培育蝇蛆的最适宜生长条件。其次,利用添加辅料后的污泥培育蝇蛆,通过改变蛆料投入比例对单位污泥可获得的最大生物量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每1kg污泥在添加50g麸皮辅料后更利于蝇蛆生长,添加辅料后的污泥每1kg最多可获得127.4g鲜蛆。同时,经蝇蛆处理后的污泥物理性状也得到了改善,分散度有所提高,更利于堆肥处理。  相似文献   

16.
以大连市某污水处理厂产生污泥为试样样本,进行焚烧处理,结果表明,该厂污泥在流化床炉中可自行燃烧,无需助燃剂。烟气经过处理后,有害成分大大降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是向规模化与集约化的形式发展,由于大量有机化肥的使用,使土壤中有机养分逐渐降低,因此以新疆瘠薄土壤为研究方向,通过实验方式制备生物有机肥料为该地区果蔬种植提供最佳土壤养分条件。首先,以花生饼和菜籽饼为主要原料,以醛渣、酒糟、鸡蛋壳及菌种为辅料发酵成为基质微生物复合有机肥料,利用重铬酸钾测定上述有机肥料的有机质含量,并采用凯氏定氮仪、碱熔-钼镝抗比色法及吸收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检测各肥料中的全氮磷钾等元素含量;然后,在实验区域种植番茄后并施加花生饼肥料、菜籽饼肥料及有机化肥,结果显示施肥后土壤中的有机生物质、土壤酶活性及其他性质酶活性等养分明显增加,且该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低于化肥施肥果实。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5,(19)
本文通过加入普通土与水泥对污泥进行固化处理,通过实验对比可以知道,此方法可以节约成本,是一种低成本的污泥处理方法,并给出了实验比例,通过实验数据与图进行分析后,此方法是可行的,并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大量农用化学品的使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践行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理念,文章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农户的方式,对钦州市所辖部分区域共5个乡镇农户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结果显示:所调查农户均在使用化学肥料和杀虫剂,农膜使用较少,且用后基本都得到妥善处理;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经济作物(甘蔗)化肥施用强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药使用类型和用量各农户差异较大,用量较难统计,粮食作物(水稻)单位面积液体农药使用量超出科学建议用量;2017-2019年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化肥、农药单位面积施用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造纸污泥是一种副产物,由造纸企业所排放的工业制浆造纸废水,经过处理后的沉淀所形成。造纸污泥中含有一定的热值,是很有价值的生物资源。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有关单位采用了技术措施,对污染物进行二次处理,不但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还创造了经济效益。本文通过介绍造纸污泥的利用价值和可利用现状,对造纸废水处理污泥特性及利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