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肖宗六 《湖北教育》2003,(23):19-19
粗读《鲁迅日记》后,我产生了一些疑问。例如1922年的日记为何失落?为什么鲁迅的日记写得如此简单,只记一些生活琐事?日记中只记生活琐事有什么意义?我们从《鲁迅日记》中学习什么?这些疑问,我只好自己来回答。  相似文献   

2.
随着五四文学运动的兴起,鲁迅不仅直接从事文学创作,并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文学家,而且还到一些大学兼课,或讲课,或演讲,这使得鲁迅在其国家公职人员、文学家身份之外,还成为一些学校的兼职教师。那么,在五四文学运动之后,鲁迅在学校的讲课及演讲到底有多少次?我们根据鲁迅在日记中的记载,对其在学校讲课或演讲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统计。鲁迅于1920年末开始应聘到学校讲课,本年度共讲课1次;1924年,其上课次数最多,共计103次;1932年,演讲4次;此后,鲁迅在日记中就再也没有讲课或演讲的记载。当然,考虑到鲁迅在日记记载中的遗漏,他实际的讲课和演讲次数只会比我们统计的数据要高。这样的统计,对我们了解鲁迅的文学教育,自然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同郁达夫的交往甚早。据《鲁迅日记》,一九二三年二月,郁达夫就在北京认识了鲁迅。同年秋,郁达夫到北京大学教书,又去砖塔胡同会见鲁迅先生。郁达夫在一九三八年作的《回忆鲁迅》中,记述了他第一次会见鲁迅以及尔后与鲁迅交友的种种情景。鲁迅在《伪自由书·前记》里也约略提到他与郁达夫的友好往来。一九二七  相似文献   

4.
《中文自学指导》2011,(3):F0002-F0002
鲁迅1932年书赠台静农的七律《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鲁迅曾将此诗书赠许寿裳、山本初枝等中外友人,但均系条幅。鲁迅诗作的横幅极少见,《鲁迅日记》1932年12月9日记云:“为静农写一横幅”,时在该年冬,正是指此诗幅。此诗幅初刊2001年11月香港翰墨轩出版公司版《台静农法书集》(二),为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本刊特在内地首次刊发彩色制版的此诗幅。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几多巧合。不知1925年3月11日北京的天气如何,但这一天确实值得记忆,因为这一天晚上,两个才华横溢的女子都在写情书。一位是自称小学生的许广平,她白天听鲁迅上课,晚上的时候给鲁迅写了第一封情书。同一天晚上,陆小曼给徐志摩写下了第一天的日记,虽然是日记,却也只对徐志摩倾诉,一样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于鲁迅的著书立说颇为喜爱,做了大量的欣赏和研究工作,而对于鲁迅的生活日记则不是那么关注,鉴赏和探究都比较少。因此,我要在这方面来谈谈自己学习鲁迅日记之后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于鲁迅的著书立说颇为喜爱,做了大量的欣赏和研究工作,而对于鲁迅的生活日记则不是那么关注,鉴赏和探究都比较少。因此,我要在这方面来谈谈自己学习鲁迅日记之后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8.
林夏 《河南教育》2014,(11):102-104
<正>史济行,《鲁迅全集》的注释是:又作天行,笔名史岩、彳亍、齐涵之等,浙江宁波人。当时常在文艺界招摇撞骗。他广为人知的一案是骗取鲁迅的《白莽遗诗序》。《鲁迅日记》对史济行的最早记载,见于1928年10月19日:"得史济行信","午后复"。1929年2月20日又有:"得史济行信",21日:"午后复"。10月8日:"晚得史济行信",但未见回复的记载。史济行以"史岩"的名字出现在《鲁迅日记》中,已是1934年了。5月15日:"下午得史岩信。"1935年3月2日:"得史岩信。"4月21日:"午后得史  相似文献   

9.
元旦有感     
又是一年元旦时,今年的元旦是21世纪的第一个元旦,在这样的佳节氛围里,我在灯下翻阅《鲁迅日记》,不料这一翻,竟翻出了惊奇和沉思:日记里对公历元旦殊无记载,出现的却是旧历元旦。  《鲁迅日记》始于1912年,止于1936年,都以旧历年为纪年,或新旧兼用,但“元旦”都采用旧历。比如1915年,在2月14日记“晴,旧历乙卯元旦”;1936年1月24日记“阴历丙子元旦”。  由此,我又找来《周作人日记》及《周作人文集》,文集中有一篇《元旦试笔》,发表于1925年第九期的《语丝》上,注明写作时间是1月2日,似乎与今天所称的元旦相同,但…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一九一二年五月十三日的日记中说:“绍兴于十日兵乱,十一日犹未平。”一九一二年七月二十二的日记中又说:“城中有盗百余人,军士搜捕。”经调查考证发现,这里的“兵乱”和“有盗”其实是发生在鲁迅故乡的两次讨袁斗争。  相似文献   

11.
鲁迅作品呈现着"人与鬼的纠葛和交融",基于败落家族后系子孙承受的"鬼"的梦魇的切身体验,鲁迅对"人鬼纠葛"的社会中人生悲剧的展示极其深入,显示出《新青年》同仁倡导思想启蒙之不足;鲁迅作品同时又存在着一个"人鬼交融"的世界,这与他对"道教"与"道士思想"的区分相一致,根源于他早期思想中对民间宗教的肯定和追寻,是他审视和批判人鬼纠葛的社会根基之一,同时,又是在补救"五四"新文化倡导之局限。  相似文献   

12.
适当引入舍勒在价值现象学方法描述下做出的怨恨分析对鲁迅个人经历及文本中的怨恨情结进行探源梳理,可以认为鲁迅的怨恨跟他生命经验中的“创伤记忆”、自我牺牲者的角色定位及弱势边缘身份的处境意识有关。这种将怨恨可区分为“哀怨”与“愤怨”两种不同表现,鲁迅面对不同对象时其怨恨心态也是复杂变化的。  相似文献   

13.
鲁迅思想、鲁迅精神,当然包括鲁迅作品,早已越出了地域界限、民族界限,传到四面八方、深入到各族人民心里;鲁迅已成为世界人民的鲁迅.因此本文将从"鲁迅与蒙古族当代文学"这一角度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萧军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萧军在为人和为文上是深受鲁迅影响的。他一生追随鲁迅并在鲁迅的提携下成长为杰出的革命文学家;他不仅对鲁迅独立的精神人格深为钦仰,且在人生的一路独行中秉承鲁迅人格之独立精神并将鲁迅的侠义质素发扬光大;同时萧军还在文本实践中与鲁迅精神中的流浪气质遥相呼应,并在杂文创作中继承鲁迅杂文现实主义的文风。  相似文献   

15.
鲁迅对柔石小说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启蒙观念、关注重心与小说模式方面。鲁迅对柔石深刻的影响使柔石成为一个地道的人道主义作家,柔石向鲁迅的学习是成功的,他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心灵深处激荡着一种饱满的自由意志。鲁迅的自由意志是尼采用的“酒神”和首家的 “狂士”性格的集合。杂文是鲁忱自由意志最充分的载体。鲁迅的自由意志决定了鲁迅洞察黑暗、与黑暗进行殊死搏斗的品格。自由意志使鲁迅专断、霸道而缺乏宽容。  相似文献   

17.
研究界对鲁迅在辛亥革命后许多年“回到古代去”的生活一直缺乏全面的关注,对这种生活与创作的关联更缺乏进一步的探讨。本文试图找寻出初涉新文坛时鲁迅生活与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新的角度审视其初期的白话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综观鲁迅一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处处反映了他“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这一教育观,不仅体现在他的教学特点上,更体现在他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教育青年如何学习上。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精神、思想和人格对胡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鲁迅文学和精神传人的胡风,从鲁迅逝世到1949年共和国的成立,几乎每年都要写文章纪念鲁迅,并且还特意标明是为了纪念鲁迅而写,每一次谈论的问题和重点也有差异。"鲁迅纪念"是现代思想文化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胡风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阐述鲁迅精神的同时,也在建构自己的思想文论,维护鲁迅所开创的新文学传统,批判客观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宗派倾向。他在复杂的文学斗争中张扬鲁迅精神。  相似文献   

20.
思辨是鲁迅小说的重要因素,是鲁迅小说的重要艺术特征。思辨性体现在鲁迅小说艺术构成的各个层面。往往与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独特的艺术格调密切相关,甚至是作品渊深思想内涵、巨大的精神穿透力和独有意味得以生成的关键,是鲁迅式的艺术思维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