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迷失的市场自由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文学叙事进入了市场自由叙事,就进入了整一性现实意识控制,它们忽略了诗性、人性和历史叙事的更大可能。具有小农气息的市场化生存意识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叙事,狭窄意史上的现实控制着文学叙事不断失去真诚和真实,制造出平庸化、日常化、个人化、身体化等来迷失自己。从21世纪中国文学叙事内外的历史与想象、人性与审美立场去观看它,与现实构成单方面一致的市场自由叙事就不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2.
陈少萍 《西江大学学报》2005,26(1):43-45,77
市场化年代文学对历史的表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表现不同,历史不再是作品的叙事依据和精神内蕴,历史由国家政治走向个人,出现了文学中强调个体存在与价值的个人化历史表现;个体的张扬又导致欲望和利益的普遍性和合理化,于是有了对个体欲望任情宣泄的欲望化历史的文学表现;对欲望与利益的极端享受必将导致人性美好品质的失落,所以对久远历史和民族人性的深刻思索,构成了市场现实的人性化历史反思;但文学始终与国家政治一体化的使命,使政治化历史的表现成为市场文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先锋小说家描写历史时,既不同于传统历史小说,又与其他类型的新历史小说有所区别,在更本质的意义上而不是表面形式上,他们仍保持着一些固有的姿态和风格。也许可以把他们的小说称之为先锋历史小说。先锋历史小说家们对历史的偏好,无法看成是退避现实。他们对历史的兴趣显然不是要复活历史,而是要在历史的水平上完成文学对现实的责任,使文学能够在形式与现实之间找到一条适合他们的通道。因此,他们对历史的共同记忆和形式改造,呈现出非常鲜明的风格标志。这种历史形式,深深隐藏着文化与美学的动机,表明历史并不仅仅作为历史事实在…  相似文献   

4.
文学与生俱来就与“苦难”主题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在当代社会文学审美感知方式渐自转型的背景下,文学又以何种方式对苦难这一主题进行适当的表现?本文试图通过对余华小说苦难主题的分析,来探究当代文学更好构建“苦难”现实审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文学与历史     
本文拟从文化学上来阐述历史与现实、文学与历史相遇合的基本方式、意义及遇合而成的文化范式——象征、隐喻的文化内涵及效用,并力图揭示文学在历史文化中所担负的建构文化范式的职能。最终展示文学在当代所面临的走向人文、介入历史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6.
中国市场化年代的文学叙事有个突出特征,就是文学被市场化意识形态所统一而形成了市场叙事,市场叙事的叙事意识与市场化的现实生存意识保持着一致。任何一种文学叙事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逃离意识形态化,问题在于,怎样追求文学叙事与现实的想象性关系。在市场化年代的文学情境中,认识历史精神和意识形态的基本点,就是找到个体话语与历史话语、个体生命态度与人类总体自由的融合点。意识形态叙事本来不一定与历史叙事、精神叙事、人性叙事分离,文学叙事是历史活动与历史精神的同时叙事,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也应该是历史与精神一体化的叙事。  相似文献   

7.
文艺产生于人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表现。情感作为文艺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文学与现实有着密切关系。文艺的健康发展需要现实的有力支撑,无论在何种文艺思潮的统治下,文艺若想取得辉煌的成就,时刻需要创作者深刻理解和体会文艺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20世纪文学给历史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曾诉诸世人比现实更高的真实,像木头里的火,给人们温暖与光明。  相似文献   

9.
晚清文学启蒙导致了文学的现实化、政治化,而文学的现实化与政治化是实现启蒙目标的必要途径,在梁启超的理论倡导与影响下,晚清文学扩大了题材范围、加强了政治倾向性、突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主题,在内容上呈现出明显的现实化、政治化特色,这也可视为梁氏文学启蒙思想的一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弘扬健康的人性、维护个体的现实生存权力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针对中世纪教会与封建势力的压迫,人文主义者歌颂人的价值与尊严;肯定入对自身生活的开拓与创造;赞美爱情;揄畅知识,反对话候割据拥护中央集权;揭露各种反人性力量对现实人生幸福的扼杀。人文主义文学能成为欧洲文化史上的壮美风景,是由历史与现实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它也许含有某些遗憾,但它的魅力将永恒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