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采用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附属存储)方式进行数据存储。由于这种模式不利于服务器设备的充分利用,且扩展性也非常有限,由此,在90年代以后,网络化存储概念应运而生。人们通过在网络服务器群的后端,采用光纤通道(FC)等存储专用协议连接成高速专用网络,使网络服务器与多种存储设备直接连接以形成网络化存储。这种网络技术支持远距离通信,并使得存储设备真正与服务器隔离,减少对服务器CPU的占用,让存储成为可由所有服务器共享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对于数字图书馆的海量数据资源,需要高速高效和易于管理的存储系统的支持,本文对直接附加存储(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存储区域网络(SAN,Storage Area Network)技术作全面的分析和比较,进而探讨结合两种技术优势的SAN-NAS存储模式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数据中心网络基础架构能够为本地数据中心内的服务器和存储等网络组件,以及外部用户或其它数据中心提供智能连接服务。由于网络是利用具有高度永续性的可扩展平台搭建的,因而能够将各种智能服务直接集成到网络内。这种网络包括:能够满足独特连接要求的专用平台,例如高度可扩展的、服务丰富的服务器群交换;高带宽、超低延迟服务器矩阵交换;高度可扩展的多协议智能存储交换;以及高带宽、长距离的数据中心互联。多协议支持能够保证满足所有特殊应用要求。例如,某高性能计算集群可能需要Infiniband连接,数据密集型网络应用可能需要万兆以太网连接,混合SAN可能需要光纤通道、光纤连接(FICON)和iSCSI连接,同步映射应用则可能需要在数据中心之间建立密集波分多路复用(DWDM)连接。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网络环境下信息的3种网络存储技术,即直接连接存储(DAS)、网络连接存储(NAS)和存储局域网络(SAN),比较了它们的差别及适用环境,讨论了高校图书馆环境下网络存储设备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5.
"云"下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存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当前众多数字图书馆资源存储建设中的系统扩展性差、数据共享性差、动态按需存储性能差、并发访问受限等一系列普遍问题,通过比较云存储与直接附加存储(DAS)、网络附加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互联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ISCSI)和网格存储,提出利用云存储在数字图书馆资源存储方面的优势,搭建一个数字图书馆云存储系统模型,以期帮助数字图书馆实现大容量扩展、大范围共享、按需购买使用存储资源等.  相似文献   

6.
网络信息存储主流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发展,数据存储也逐渐由单机方式向多机和专用机方式发展。数据的传递与共享也逐渐从依赖主机系统向网络存储系统发展。传统的以服务器为中心存储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信息存储的需求。为此,网络信息存储技术应运而生。以服务器为中心的信息系统正逐步向以网络、数字信息为中心转移。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存储与服务器分离,传统的以服务器为中心的直接存储技术DAS正在向以NAS和SAN为代表的网络存储技术发展。信息存储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将以高速、稳定的数据存储单元接入网络中或组成一个专用的存储网络…  相似文献   

7.
根据图书馆网络的发展及现状,提出了解决图书馆重要数据存储的网络附加存储(NAS)方案。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企业数据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企业对数据存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高效的存储数据成为最根本的企业需求。通常企业数据存储有三种方案: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附加存储)、NAS(Network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和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域网络)。本文介绍了这三种数据存储方案,以及企业如何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方案。  相似文献   

9.
郎斌 《兰台内外》2007,(1):60-62
档案文献的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档案数据化建设的开展,存储容量将急剧膨胀,如何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如何实现不同数据的集中管理,如何实现网络上的数据集中访问,如何实现不同主机类型的数据访问和保护等等,为了容纳这些数据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网络存储的概念被引入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之中。有效地存储和管理数据与信息的快速访问和有效利用相结合,是档案馆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0.
图像扫描技术是实现档案原文存储和档案数字化转换的途径和手段之一。它的原理是利用扫描仪将档案原件以图像方式存储在计算机内或光盘上,按照为每个图像文件和著录文件建立的联结地址,进行目录检索以后在计算机内直接阅读相应的档案原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平谷区档案馆为例,对档案数据整合与存储提出策略分析,即通过从分散到集中、从异构到同构、从综合到专题、从独立到共享实现档案数据的整合;在档案数据的存储上,实现分布式集中存储策略.  相似文献   

12.
赵屹 《科技档案》2009,(3):15-21
一、网络档案信息检索与传统档案信息检索 档案信息检索是对档案及其蕴含的信息加以存储,并根据某种档案特征信息,在特定的档案信息集合中查找、识别、选择、获取相关的数据、事实或档案文献。网络档案信息检索同样是对档案及其蕴含的信息加以存储,编制检索工具,建立检索系统。并按一定的方法通过网络查找和利用相关的档案信息。  相似文献   

13.
王超 《黑龙江档案》2013,(2):115-115
电算化会计档案是指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以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以及会计软件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程序和其他会计资料。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和保证按要求生成各种档案,保证各种会计档案的安全与保密,保证各种会计档案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并安全保存。  相似文献   

14.
吴鑫 《兰台世界》2015,(2):41-42
数字化档案大数据存储的建设已经成为档案工作的重点,本文在分析了数字化档案存储的现状基础上,通过研究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架构和特性,来论证其在档案大数据存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赵娜 《档案时空》2018,(6):22-23
一、云存储的定义及特点 云存储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内容,并对外部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系统.换句话说,云存储就是将存储资源放到共享服务器上供不同用户存取的方式,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连接到共享服务器上高效存取数据. 云存储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为网络用户提供正常传统文件的访问、大量数据的维护和管理;二是为网络用户提供大量数据信息和存储服务;三是网络用户基数大,存储容量庞大,云存储应考虑存储数据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19年12月国家档案局正式发布了《基于文档型非关系型数据库的档案数据存储规范》,并于2020年5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规定了使用文档型数据库存储档案数据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使用文档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档案数据的基本功能和实施方法。通过对该《规范》的解读,结合文档型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功能,以MongoDB数据库为实践对象,可以看出其存储档案数据特别是非结构化档案数据的原理和方法与传统解决方案的不同。采用文档型非关系型数据库存储档案数据具备全新的优势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谈档案数字化工程中的数据存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在档案数字化工程中应当以数据存储为中心组织工作 ,满足海量数据的管理要求。在介质选择上 ,考察了硬盘、磁带、光盘、现代缩微等存储系统的特点及其最新发展情况 ,并提出在制定存储方案时应注意介质选择、存储方式、备份方式和分级存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海量信息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存储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当前主流的几种网络存储技术(DAS、NAS、SAN、IP—SAN、NAS网关)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以便读者对网络存储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9.
档案级蓝光光盘(BD)相比DVD,具有更大的存储容量,更稳定的数据记录层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它在使用年限、总体拥有成本、防篡改、数据可读性、节能、抗灾等诸多方面明显优于硬盘和磁带。现阶段,档案级蓝光光盘是电子档案归档存储最理想的物理载体。光盘库自动化技术与蓝光存储管理软件相结合,可以轻松实现海量电子档案长期安全存储及日常管理。选择开放的技术和产品,以保证电子档案归档光盘的可用性与兼容性,是蓝光归档存储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档案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文字识别技术、硬盘存储和网络存储技术,将多年来积累的档案资料进行重新整理、扫描、上传的过程。它把纸质的档案资料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检索和管理。一、档案数字化的优势首先,可以节省档案管理成本。传统的档案管理,完全靠人们的手工劳动来实现档案的存储、保管和查询。数字化管理档案改变了档案的载体,即把纸质的需人工阅读的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