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1892-1973),著译过107部关于中国社会的著作,凭小说《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中西文化沟通的桥梁。她在几个月大时就随传教士父母来到中国,从孩童一直到长大成人、结婚生子,生命中有40年时光在中国度过。赛珍珠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她与中国许多地方  相似文献   

2.
“由于她对中国农民生活丰富而真实地、真正史诗般地描述,以及她在传记方面的杰作”(获奖评语),赛珍珠:一个客居中国多年的美国人,获得了1938年诺贝尔学奖。  相似文献   

3.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PearBuck,1892-1973)对埋葬着她父母、胞弟的“中国故乡”青山绿水的依恋和怀念,对勤劳、善良、纯朴智慧的中国农民的同情与敬爱,通过其自传和名作(大地)而为世人悉知。但赛珍珠那挚爱中国的赤诚之心经受了8年抗日战争洗礼和严峻考验的史实,却鲜为人知,应公诸于世。1931年日本侵略军罪恶的铁蹄践踏我东北领土,3qU万骨肉同胞不堪躁确,流离失所。对此,赛珍珠如坐针毡,痛心疾首,她深深同清苦难中的中国人民,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同室操戈”的反动政策,惊诧不已。对坐视生灵涂炭无动于衷及挥霍无度的…  相似文献   

4.
黄飞 《世界文化》2011,(10):31-34
《大地》(英文书名TheGoodEarth)是美国作家赛珍珠的代表作,她的作品是“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大地》的成书不仅在中国国内影响广泛,更在美国国内产生巨大轰动,引起了美国人超乎寻常的关注。这部小说被很多西方学者称为继《马可·波罗游记》之后对西方人认识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5.
张丽红 《世界文化》2014,(10):13-16
一些学者认为,在描写中国题材而产生巨大影响的西方作家中,第一是马可.波罗,第二便是赛珍珠。 赛珍珠(1892—1973),本名Pearl Sydenstricker Buck,美国作家。1932年以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女性,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6.
1933年秋,东吴大学文学院一名学生在美国的《亚细亚》杂志上,读到赛珍珠的小说《二妇人》,感觉很动人。小说写了东西方两个妇女,一个保守,一个开放,完全是两种模样。这引发了他对东西方文化的思考。同年,他将小说译出,投寄天津大公报社《国闻周报》文艺栏。这...  相似文献   

7.
赛珍珠的几个世界:文化冲突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几个世界》(My Several Worlds),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1954年出版的回忆录的书名。1892年她出生四个月就随着当传教士的父母来到他们在中国的传教地清江,后又迁往镇江。她在回忆录中生动地记叙她那特殊的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养成。她说自己怎样“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长大——一个是属于我父母的,狭小的、白人的、清洁的、长老会的美国人世界;另一个是广大的、温馨的、欢乐的、不太清洁的中国人世界,而两者之间可说并不相通。在中国人的世界时,我说中国话,举止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作家苏珊·桑塔德的长篇小说《在美国》日前荣获年度美国图书奖。67岁的美国作家苏珊·桑塔德是美国先锋派文艺理论的创始人,其著作除文艺论述之外,还有多种剧本和小说。多年来,她醉心戏剧,不但登台演出,而且导演舞台剧和电影。桑塔德是波兰移民的后裔,她的作品《在美国》是一部历史小说。书中女主角玛莉娜是19世纪70年代波兰的一位才貌双全的女演员,她在华沙皇家剧院舞台上扮演各种悲剧角色,受到广大人民的爱慕和敬仰,被誉为民族的象征。可是,当时波兰被俄、德、奥三国所占领,人民没有尊严与自由。…  相似文献   

9.
乔伊斯·约翰逊是一位作家,出版过三部长篇小说、两本回忆录和一部她与凯鲁亚克的往来书信集。她的小说和文章经常出现在《纽约客》、《名利场》、《纽约时报》等杂志上,她对写作情有独钟,踌躇满志。不过最让她出名的并不是她的作品,而是她的美国“垮掉派之王”杰克·凯鲁亚克女友的身份。由于凯鲁亚克在美国文学界的盛名,约翰森作为作家前女友的身份几乎掩盖了她本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美国文坛上·凯瑟琳·安·波特(Katharine Anne Porter,1894—1980)是一位颇负众望的文体家。她的声誉建立在她所写的那些短篇小说上。她对人物复杂性格的见解及其娴熟的措辞技巧,使她较长的一些短篇小说犹如一篇篇完美的长篇小说。她一生,只在年近七旬之际,才写了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在她的多数小说中,那些独特的地理背景——墨西哥、欧洲、美国南部、纽约——都是作者曾经悉心观察过的天地。  相似文献   

11.
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闻学编译美国小说家和散文家托尼·莫里森因其散文《诗歌的光彩》及她对黑人经历的描述于1993年10月7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称赞莫里森说:“她的小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诗歌般的内涵,反映了美国现实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2.
张法 《东方文化》2001,(1):93-98
在北美的录相馆里,总是在一个角落,或是在一间隔开的小屋,有一种不同其它录相带的类型:成人片。里面有各种关于人类性交的录相带。这类带子只出租给18岁以上的成人。如果一个学生模样的人去借,营业员就要让他(她)出示证件,看其是否够借带年龄。每一个地方,有专门的成人商店,卖与性相关的商品,其中就包括专门描写性交的录相带和小说。同样是18岁以上的成人才能人内购买。这些录相带和小说在中国就属于违法的“黄色录相”和“黄色小说”,在禁止之列。  相似文献   

13.
晓明 《世界文化》2001,(4):26-27
世界上有一位只写过一本小说却名扬天下的作家,那就是写《飘》的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书中所写的斯佳丽从漫天大火中逃离亚特兰大的路,就是作者上小学时天天走过的那条路。上小学一年级时,玩疯了的小玛格丽特根本不愿意上学,她不断地问母亲,为什么她要上学?她母亲梅贝勒说不明白,只好强行送她上学。在上学的路上,她们经过了一个又一个农场,可那里的房子已经在民主战争中被烧掉了。母亲梅贝勒总是给小玛格丽特讲从前在这里住的人有多么富,但现在他们的世界坍塌了,她们自己也是一样。“每到最后,她总要告诉我有一天我要探…  相似文献   

14.
威拉·凯瑟是美国20世纪初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在将近, 年的写作生涯中她著作丰富,共有-,本中长篇小说和,本短篇小说集。1873年,凯瑟出生于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州温彻斯特附近的后溪谷,那是一个长满绿草的地方。9 岁时,她随父母迁居到内布拉斯加州红云镇附近的农场。凯瑟曾对一位访问者谈到自己初到农场的感受:“当我们向它驶近时,我觉得来到了世界的边缘。”凯瑟的第一个家安扎在分水岭上。小说《我的安冬尼亚》中的大多数人物都取材于这里。一年后,她的父母又把家从农场迁到红云镇。这里虽只是一个有着*1 人的小镇,但也是个繁华地带…  相似文献   

15.
1994年9月19日,在泰国曼谷举行了中国小说《蝴蝶》泰文版的发行仪式。21日中国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就此发了消息:“中国著名作家王蒙的小说《蝴蝶》已由泰国诗琳通公主译成泰文。诗琳通公主在大学时,就开始学习中文,多年不间断。公主酷爱中国文学,《蝴蝶》一书是她利  相似文献   

16.
威拉·凯瑟是美国20世纪初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在将近,+年的写作生涯中她著作丰富,共有-,本中长篇小说和,本短篇小说集。1873年,凯瑟出生于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州温彻斯特附近的后溪谷,那是一个长满绿草的地方。9 岁时,她随父母迁居到内布拉斯加州红云镇附近的农场。凯瑟曾对一位访问者谈到自己初到农场的感受:“当我们向它驶近时,我觉得来到了世界的边缘。”凯瑟的第一个家安扎在分水岭上。小说《我的安冬尼亚》中的大多数人物都取材于这里。一年后,她的父母又把家从农场迁到红云镇。这里虽只是一个有着*1++人的小镇,但也是个繁华地带,每天都有八列满载乘客的火车奔驰而过。红云镇的人在凯瑟的生活与艺术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是激发凯瑟创作灵感的一个重要源泉。而在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像红云镇那样的小镇经常被作家描写到小说里去。它是《哦,拓荒者们2 》中的汉诺威镇,《云雀之歌》中的蘑菇镇,《我的安东尼亚》中的黑鹰镇,《我们中间的一个》中的弗兰克福镇,《一个沉沦的妇女》中的甜水镇。凯瑟原想当一名医生。在红云镇,她与两位医生成了好朋友,他们在需要人手的时候总是让凯瑟帮忙。凯瑟也因此学会了一些医术,她不仅敢于解剖死猫,还曾治愈一些小动物,这让当地人惊...  相似文献   

17.
凯瑟琳·安妮·波特(Catherine Anne Porter, 1890-1980)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公认的文体创新和技巧大师,她创作的作品为数不多,却影响巨大,为美国小说设定了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梅布尔·道奇·卢汉──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沙龙女主人长风在美国历史上,有过一位杰出的沙龙女主人,同时也一位作家,她与斯泰因、邓肯和李普曼①等人都有密切的交往。在纽约和国外时,作为第一流沙龙的女主人,她周围聚集了一批文艺界和政界名人,她在自传中坦率地描述...  相似文献   

19.
狄琼纳·巴尼斯(Djuna Barnes,1892-1982)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奇特的女作家之一。她一生创作并不算多,但她对生活颓废和情感异化的刻意描写,的确给美国现代文坛带来些许生机。她的小说所揭示的令人困惑和怪诞具有超前意识,不愧为二三十年代现代派小说的实验典型。巴尼斯对意识流技巧的广泛使用和对笔下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可以与乔伊斯和福克纳相提并论。她是20世纪美国文坛传出的一种独特声音。 巴尼斯出生于波希米亚族人家庭,母亲是个小提琴爱好者,还经常写诗;父亲是个玩世不恭、玩弄女性的放荡鬼,既没有固定的职业,也没有做父亲的责任感。后来全家迁往长岛,不久父母分居。由于家庭原因,巴尼斯小时候一直未能上学。后来,她好不容易进了曼哈顿的一所艺术学校,学习绘画。  相似文献   

20.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McCullers,1917—1967)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也是推动美国南方文学复兴的主力作家。她小说中描写的人常常性情古怪,与社会格格不入,但却在复杂多变、充满暴力的世界中寻求爱并希望被人接受。人们常把她与田纳西.威廉斯、尤多拉.威尔蒂和弗兰纳里.奥康纳相提并论,称她是“描写20世纪南方哥特风格的当之无愧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