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籍装帧审美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装帧在表现手法上可以调遣和借鉴任何艺术门类的艺术元素来创造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美感,有非常宽广的形象构成领域和丰富生动的语言表现空间。优秀的装帧设计播散出美的信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以高雅、清新的精神享受。体现精神文化内涵是书籍装帧审美的文化特征书籍装帧是书籍“全部内涵”的缩影,体现着书籍的精神气质。它由最初的“装订成册”发展成为有独立审美价值的书籍艺术。体现书籍的内容是发展书籍装帧的初衷,书籍装帧为书籍的内容服务,这种与生俱来的从属性是书籍装帧艺术创意思维和塑造艺术形象的起点和归宿,也是书籍装帧艺术存在的依据。这是一个既有历史渊源又有广泛共识的明确而有指向性的原则。任何脱离书籍内容所进行的装帧设计,都不能称其为书籍艺术。文化内涵是书籍装帧的灵魂,以特定书籍的思想内容为依据、体现其特定的精神文化内涵,是书籍装帧艺术审美功能重要的文化特征。塑造美的形象是书籍装帧审美的艺术特征书籍装帧以塑造美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主题,并用美的艺术形象唤起读者的审美意识。艺术形象的产生正如高尔基所讲“美(艺术品或其他制造品)是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象。这些完美的形象都是理性和知觉、思想和情感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而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回归     
出版家和艺术评论家都注意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书籍装帧作品在设计风格上正在向传统回归。当前,传统文化精神在装帧设计中的回归,不仅表现在装帧设计上对传统图案的简单引用,而是升华为对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继承。这种融入到书籍装帧中的民族精神,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的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方式、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注入。设计家为90年代中国现代的书籍装帧注入民族之魂,成为第五届书籍装帧艺术展引人注目的重要特色之一,而显现在当代中国装帧艺术中的民族精神,似乎成为了这次展览最打动参观者心灵的主…  相似文献   

3.
我国书籍装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简策、帛卷以至更早。然而,我国的书籍装帧艺术却至今尚缺乏较完备的理论体系,这既可能成为某些人鄙薄装帧艺术的原因,也在实际影响着装帧艺术本身的发展。有些同志认为装帧艺术的理论研究应当借鉴于美学。其实,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科学,它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并以艺术中的哲学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所以,借鉴于美学,往往还是要落脚于借鉴文学、影剧、音乐、舞蹈、建筑等姊妹艺术。尽管这些借鉴是必要的,但却难以摆脱一种攀附地位。装帧艺术要确立自己的美学理论,就需要追本溯源直接借鉴于哲学,即用哲学原理去研究书籍装帧的艺术规律。装帧艺术借鉴于“哲理”,主要是指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鲁迅先生曾说马  相似文献   

4.
刘阳 《图书馆学刊》2011,(8):121-122
“装帧”在古代书籍使用中又称“装订”和“装潢”等。结合古代书籍装帧的材质、形式和方法,总结其在装帧方面的主要特色和风格,揭示并论证古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完整体系和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5.
邱陵先生长期从事书籍装帧艺术的教学工作,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书籍装帧艺术方面的实践,封四刊出的即是他的部分作品,同时,本期还配发了他的一篇艺术随笔——《装帧艺术是书籍的美学灵魂》。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06,(8S):39-39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中国统计出版社共同编辑的我国第一部书籍装帧艺术的年鉴《中国装帧艺术年鉴-2005(历史卷)》,经过数年的策划编辑已于2005年11月出版发行。《年鉴》图文并茂,全面记录了新中国装帧艺术的发展历程、装帧艺术工作大事和各地的装帧工作;汇集了著名的老装帧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和历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的获奖作品、全国美术作品获奖书籍装帧插图作品、历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获奖论文与研究成果获奖名单以及专家学术观点;选编了书籍装帧的法规、标准;  相似文献   

7.
从1959年4月在北京举办首届全国书籍装帧插图展览会,到1999年将要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已整整40年。40年来,中国书籍装帧艺术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特别是50年代中国装帧艺术曾有过骄人的“战绩”。当时中国作品在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上曾获金奖10枚、银奖9枚、铜奖5枚,为中国装帧艺术赢得了国际声誉。但随后,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60年代、70年代中国书籍装帧艺术走入沉寂低谷时期。  相似文献   

8.
陈昊 《今传媒》2013,(6):101-102
鲁迅先生是现代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开拓者和倡导者,他对《域外小说集》、《呐喊》、《北平笺谱》等书的装帧设计,推动了现代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一批书籍装帧设计大家。但是,他的重要性绝不仅仅是所留下的几十本书籍刊物的装帧设计。更重要的是,他在设计中所体现出的那种民族性、拿来主义和大胆创新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9.
书籍装帧,是伴随着书籍的产生而产生的。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是随着印制工艺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中国,装帧设计之被人重视,大概是“五四”以后的事。而在中国真正把装帧设计作为一种专门的艺术看待,并进行深入研究,则是从建国以后的五十年代初期开始的。到今天它不仅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而且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0.
●1979年在新时期装帧艺术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当年提出了“现代化的中国风格”的任务和目标,从而成为中国书籍装帧艺术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该年3月22日至4月10日,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在京举行。  相似文献   

11.
优秀的装帧艺术,固然要靠艺术家们的聪明才智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构思,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装帧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条件。一个装帧设计家往往可以凭借各种具有独特性能的装帧材料,运用自己的艺术手段,去提高书籍装帧的设计效果。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装帧材料在提高书籍装帧艺术和出版物外观质量中越来越显示着重要的作用。 (一) 这些年来,国内一些书籍装帧材料加工厂,为出版单位提供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后,鲁迅是第一个提倡图书装帧并且在自己书籍中付诸实践的作家。本文从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艺术的风格理念、视觉要素、时代背景以及对图书装帧设计思想所作出的贡献等方面作了剖析,站在历史背景下客观地分析鲁迅的图书装帧设计理念风格以及对图书装帧设计思想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人靠衣装,马靠鞍饰”。一本好书,配上好的装帧,可谓锦上添花。“书籍装帧艺术家十人联展”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和中国美术馆分两批展出以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书籍装帧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他们来到展览厅,细心观看,仔细揣摩,探求书籍装帧艺术之道。笔者选取几则见闻,作为“联展”的花絮。  相似文献   

14.
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章桂征书籍装帧艺术》,这是装帧艺术界的一件喜事。没有高妙的装帧就没有精采的出版,没有出版界的支持,装帧事业也便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书籍装帧是一门有特色、有广大艺术容量的艺术,同时又是与印刷出版紧密相连的艺术。因此,装帧艺术家必然产生于出版物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5.
图书评论应当重视对书籍装帧艺术的整体评价杨小民图书是精神和物质、内容和形式的综合体。图书的形式因素即为书籍的装帧设计艺术(以下简称“书装艺术”),它的内容应当包括:封面、封底、书脊、环衬、扉页、字体、字号、插图、版式、护封等。书装艺术作为图书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6.
试论装帧艺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装帧属于造型艺术,它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最能密切接近人们的艺术形式。书籍装帧不同于商品装璜。商品装璜是一次性使用,它的功能主要在于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书籍装帧具有永久性的使用价值,属于人类精神产品的一部分。从人类社会的整体结构来说,服务于日常生活的物质生产尽管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更深刻、更有影响的因素则是在文化意识中的人文观念的积累和传播。装帧艺术作为人类文化意识的表现形式,它以不显见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和改变人的文化知识和审美观念构成,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认真研究装帧艺术的美学特征,对于我们认识装帧美的本质,掌握装帧美的规律,以及增强创造装帧美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装帧艺术的美学特征,归结起来,大致有四个基本方面:1.整体性;2.装饰性;3.独特性;4.时代性。下面,我就这四个方面,结合现代书籍装帧的具体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现在,我国年出图书近20万种。书籍装帧已经成为了繁荣的图书出版产业领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部门。一种图书有一种图书的装帧,那么,我国现在一年就有近20万种图书装帧,没有二种是完全相同的。在这样一个蔚为壮观的书籍装帧“海洋”中,怎么样才能尽力做到使每一种图书装帧都“科学、合理、美观”呢?这是每一个出版人(特别是编辑、美编),还有千千万万的读者以及作者们所共同瞩目、迫切关心的。毫无疑问,我国当代书籍装帧已经取得了新的明显的进步,水平普遍有所提高,有的项目甚至摘取了世界顶尖级书籍装帧艺术的“桂冠”。例如,河北教育出…  相似文献   

18.
1986年是书籍艺术兴起的一年。这一年的“中国书展”、“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文学插图艺术展”,西南西北、东北、中南地区分别举行的装帧艺术讨论会和观摩会,建国以来第一次召开的“全国文学插图艺术讨论会”,使人们欣喜地感到,书籍艺术的新潮来了。国家要建设,人们要知识,专家学者要著述,群众要书读,书刊必装帧,书  相似文献   

19.
读到中国青年出版社新出版的《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一书,我立刻给这部书的作者,我的老朋友邓中和打电话,祝贺他的装帧论著问世。我认为这是一部总结了丰富的装帧设计经验,又进行理论概括,颇多创见,有指导实用价值的好书。书的整体设计精美,图书资料丰富,让人赏心悦目,体味到书籍装帧艺术的独特魅力。这部书对当前书籍装帧中应当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发表了中肯的意见,对推动中国装帧艺术的发展发表了一家之言。我感到,不仅装帧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刊1994年第3期发表过日本著名装帧设计家菊地信义先生设计的书籍封面。菊地信义先生对书籍装帧的整体化的理解、情绪化的表现。对有限空间的拓展,给予了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书籍的封面并不仅仅是对书籍的包装,而是作者思想的外延,它与书籍的情节、写作手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各种细节的处理应与整体相呼应,给予读者以联想、以启迪。刊发此文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国外装帧设计的先进技术和优秀艺术,促进我国书籍装帧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