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列宁在他战斗的一生中,和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始终把报刊当武器,报刊活动是他的革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革命家——新闻工作者的列宁,在不断参加报刊实践的基础上,丰富了办报思想和报刊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今年是列宁逝世六十周年。学习和继承他给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极有意义的工作,是对这位把一生献给革命,献给革命报刊事业的导师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声名远播的学者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他的政治生涯和他的新闻活动特别是报刊活动紧密相连。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利用报刊进行舆论宣传,其宣传革命主张的主要途径便是报刊,在办报办刊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闻传播思想:对报刊功能,新闻自由,舆论监督,报刊业务,读者意识,报刊自律以及报刊言论独立性都有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在他作为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整个活动当中,创办报刊是这一活动特具声色的一部分。他的全部活动几乎不能和他创办报刊分开。他的“报馆生涯”始于1895年创办《中外纪闻》到1920年由欧洲回国“正式脱离报馆生活”,先后达二十五年之久,主办的报刊有十余种之多。他创办的报刊是他呼吁救亡图存的主要阵地,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办报贯穿了梁启超一生的政治生涯及主要活动,使他能够执笔为文,随兴所至,无所拘束,无所限制,被誉为“言论界的骄子”。本文拟对其所办的报刊作一粗略的研究,并从中看看我国近代社会中资产阶级改良派所从事的报刊出版事业之一斑。一、办报思想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特别是梁启超本人思想的复杂性,使人很难对他各个阶段的办报思想及活动情况作一准确而又简略的概括,只能把他的一生大致区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其办报宗旨亦随之分为两个阶段。1904年以前,是他的政治生涯向上的时期。在这期间,他办报的宗旨有四:一是议论朝廷,阐发政见,针贬时事。《清代学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宣传家,大革命时期曾担任党中央机关报刊的主编。他凭借自身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丰富的革命报刊活动经历,为党的革命事业和新闻宣传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瞿秋白在大革命时期运用报刊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热情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正确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为中国共产党打造了坚强的舆论阵地,积累了宝贵的报刊工作经验,同时也丰富充实了中国共产党的办报经验和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5.
赵玉岗 《今传媒》2016,(12):146-147
作为近代报刊的集大成者,梁启超在办报实践上获得了非凡的成就,他所提出的办报的四原则理论、报刊的社会功能、新闻自由的相对论观点以及相对成熟的党报理论等新闻思想,对后世的新闻传播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拟通过对梁启超办报活动的探索,总结其新闻思想,为我国的新闻理论研究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也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更是一个职业报人,他曾"七被追捕,三入牢狱,三次流亡日本",可以说他的一生都与近代报业紧密联系。纵观章太炎的办报活动,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897-1900年,从事维新派报刊活动,1901-1911年从事革命派报刊活动,1912-1936年,晚年报刊活动。本文力图从媒介化政治的视角对章太炎的办报活动进行梳理,从而探究他是如何利用报人的身份传播思想和参加革命的。  相似文献   

7.
王韬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开拓者,1874年1月5日他创办了我国近代最早的报刊之一——循环日报;他是我国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在他启蒙下,到二十世纪初,逐渐形成了我国近代办报思想;他是我国第一个报刊政论家,开创了报刊政论文体,经梁启超等人的继承和发扬,形成了我国近代报刊以政论为主体的显著特点。王韬在我国新闻史上是一位颇著影响的人物。数十年来,许多学者对他的报刊活动进行过研究。本文就王韬报刊活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考证,现就教于新闻界的学者们。  相似文献   

8.
张红军 《兰台世界》2012,(16):11-12
孙中山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而且是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形成了深邃广袤的新闻思想,开展了身体力行的办报实践,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良性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深远影响。一、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基础孙中山知识渊博、学问深厚,浑身烙刻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因素,他对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曾经作过高度的评价,认为优秀  相似文献   

9.
王韬是人所公认的中国“具有专门办报思想的第一人。”然而,王韬又并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新闻思想家。他的办报思想既建基于对于报刊的直接体验之上,同时又在报刊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恰是中国大部分新闻思想代表人物的共同特点。因此,关于王韬的新闻思想,还得从他的办报说起。  相似文献   

10.
王韬,作为中国早期维新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开拓者,有着"中国报业之父"的美誉。他在长期办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形成其特有的新闻思想。我国新闻事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得益于王韬所建立的新闻思想以及他所开创的报刊政论文体。本文以《循环日报》为例,从报刊性能、办报宗旨以及报刊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探析他的新闻思想,探索其新闻思想给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中国回族知识分子融入近代中国第二次办报高潮,通过创办报刊传播民主革命、振兴民族、开启民智的思想,表达回族民众的精神诉求,在回族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这一时期的回族报刊活动进行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孙珊珊 《新闻传播》2015,(2):104-105
梁启超一生参与、创办报刊17种,虽然他办报的原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长期从事办报活动的过程中,梁启超在吸取西方的办报经验的同时,不断的总结、反思,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新闻思想,并且得出较为完整新闻舆论体系,它打破了人们对报刊地位、责任的传统认识,为人们对舆论的认识,打开了新的视野,为中国新闻舆论观念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安徽近代第一次报刊热潮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历史上第一次办报热潮出现时间约在1904~1914年十年间,亦即辛亥革命前后。 近代国人办报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维新运动中,但席卷全国的维新办报热潮并未对安徽形成太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省内的维新报刊有芜湖的《皖报》。该报创刊于1898年,宗旨是“开风气,拓见闻,联官民,达中外”,为“务实维新之报”。但这份可视为开安徽近代报业先河的报纸存在的时间不长,未能形成气候: 辛亥革命前后,国人办报在全国再掀高潮。其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传播革命思想,大力制造舆论,在国内外创办了大量报刊。安徽此时也不再平静,不但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报刊活动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形成安徽近代报刊的第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4.
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革命报刊的奠基人.在他们一生的革命活动中,报刊活动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就是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恩格斯也是从给报刊撰稿开始了他的革命活动.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他们运用报刊这种锐利的思想武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因此,认真研究他们的报刊活动,从他们的报刊活动中吸取营养和教益,是我们无产阶级新闻学和报刊工作的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夏鼎铭副教授编著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报刊理论与实践》,荣获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首批资助,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三位革命导师一生的报刊活动为纵的线索,系统地阐述了他们各个历史时期报刊思想的形成、特点与发展,同时也对他们的丰富的办报经验、宣传艺术、写作特色作了评介。它是学习无产阶级新闻事业革命传统的有价值的参考教材。全书28万字,定价4。  相似文献   

16.
一、革命报刊的发展二十世纪初,我国政治思想战线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经过"戊戌政变",又经过八国联军进北京和自立军起义被镇压,大家眼见国亡无日,痛感到改良的路走不通,便逐渐有一些人丢掉幻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新闻事业的发展也起了明显的变化,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开始逐渐出现了.早在一八九五年,孙中山就已经在檀香山和香港组织兴中会,开始革命活动.由于不懂得思想宣传的重要意义,他把力量集中在组织少数人发动小规模的军事起义上,而一连几年并没有办报刊宣传革命,直到一八九九年才派陈少白到香港筹备办报.一九○○年一月,兴中会机关报《中国日报》在香港出版,并附出《中国旬报》,是既作为革命宣传的机关,又"兼为党务军务之进行机关"的.开始的一个时期,报纸的思想质量并不高,但它作为革命派报刊的开端而载入史册.这个报着重报道了革命派的活动,在宣传民主革命的思想上以后逐渐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是一切人民报刊所应遵循的办报思想,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具有不同的元素,但是坚持独立精神,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两个基本特征却始终不变。韬奋主编的《生活日报》是一份真正属于人民的报纸,他在办报期间所推行的"民治民有民享"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民报刊思想的观点和立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书讯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夏鼎铭副教授编著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报刊理论与实践》,荣获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首批资助,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三位革命导师一生的报刊活动为纵的线索,系统地阐述了他们各个历史时期报刊思想的形成、特点与发展,同时也对他们丰富的办报经验,宣传艺术和写作特色作了评介。全书28万字,定价4.40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一生和报刊结有不解之缘。他大学毕业后选择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担任《莱茵报》的撰稿人。从此,当记者,作编辑,办报纸成了他一生中唯一的正式职业。在近半个世纪的战斗岁月中,他创办、主编和参加编辑过的报刊有十几家,关心和指导过的工人报刊多达数十家,先后为很多国家近百家报刊撰过稿。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理论家,马克思是从参加报刊活动开始自己的革命政冶活动的。他始终把报刊作为从事革命斗争的锐利武器,作为进行理论著述和思想宣传的重要工具,作为保持同党和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了解马克思的报刊活动便可寻觅到他一生革命政冶活动的轨迹,也可认识他一生理论创造和思想建树的成就,总之,报刊是洞见马克思战斗一生的一个理想的窗口。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学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和政论家。从1895年开始参加《中外纪闻》的办报工作到1922年《改造》停刊,梁启超的办报活动长达27年。在这27年间,由他亲自创办和主持的报刊有11种,得到他支持和指导的报刊有6种,此外还有许多报刊经常请他撰稿。除了发表过大量关于时政国家的政论性文章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