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当前社会矛盾的多重性与博弈性。社会矛盾的多重性与博弈性决定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社会矛盾的多重性表现为社会矛盾的相对聚现性、主体的多阶层性、利益群体的交织性、表现形式的多元性;社会矛盾的博弈性虽然不具有对抗性质,但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却具有阻滞性,其张力具有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频发时期.构建包括思想认同机制、利益均衡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社会管理机制、矛盾调处机制、信息传递机制和社会疏导机制在内的系统性社会稳定机制,能有效地调适和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效能的整体性、结构的包容性、运行的开放性和调控的全程性,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视野的大学课程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布鲁贝克所主张的"认识论和政治论张力下平衡"的高等教育哲学观,观照中国大学课程实践,中国大学课程存在诸如学术自由与社会控制的矛盾;课程起点重视高深学问与社会实际问题的矛盾;课程评价追求科学化,存在量化课程评价与质性课程评价的矛盾等.中国大学课程变革可以尝试以下路径:确立社会本位与学术本位统一的大学课程目标;形成多元相对起点的大学课程结构;大学师生成为课程建构共同体;大学课程走向高标准、多样化的量化与质性评价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日渐形成了待就业毕业生群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探究.在社会流动视野下,毕业生就业中后致性因素与体制性因素之间、社会岗位供给与毕业生需求之间、流动成本过高与毕业生社会资本有限性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导致了毕业生选择待就业来谋求满意的就业起点.要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构建良好的社会流动机制,解决毕业生待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矛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思格斯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经过列宁、毛泽东特别是邓小平得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其全部理论论证和实践展开都是围绕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和中国社会的现实矛盾展开的,并有机地包含在邓小平理论各个组成部分.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创立提供了广阔深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现实社会始终存在着矛盾、纠纷、甚至冲突.这种矛盾、纠纷与冲突始终是文学表现的内容和对象.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其目的就是要消除各种社会矛盾,减少社会的矛盾冲突.文学就是要对消除这一社会矛盾冲突的过程、原因进行全方位的描写和表现,从而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文学要表现矛盾冲突,关键是如何表现,这才是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城市户籍制度问题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和大量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涌入,我国户籍制度的主要矛盾,已由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口的分割性与等级性的矛盾演变为本地户籍与外来工的分割性与等级性的矛盾.从现实功利立场而不是从维护社会正义与公正的立场直面这一矛盾是当前占主导性的思维.本文从我国户籍制渊源深厚的传统以及相关的文化传统层面分析了这一占主导性的思维何以可能的条件,并探讨了"今天"作为我们文化传统的一个富有时间更替性的新的历史阶段对我国户籍制度变革可能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体制转轨阶段是社会矛盾多发期,集中了不同体制下的矛盾.化解基层社会矛盾,要从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出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根据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基本国情,坚持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戴雪梅 《职教论坛》2004,(21):57-58
一、德育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内容特点 1.社会性 任何个体在这个世界生存和发展,都会和周围世界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都必须考虑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因此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尤其不要回避现实社会生活,而应有意识让学生遇到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在矛盾中体验生活.所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就是说实践内容必须体现生活性、社会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各种社会矛盾迭出的时期,社会意识形态要预防“塔西佗陷阱”.第一,既要预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体系缺失社会关注度和社会公信力,同时也要警觉宣扬和传播这些思想理论体系之社会工具的公信力问题,还要警觉社会信任“韧带”脆弱状况危及社会意识形态的正常运作.第二,要厘清社会意识形态依靠的各种社会工具的不同功效.第三,要分析导致“塔西佗陷阱”的社会深层原因,认真解决在社会意识形态问题背后的那些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及其矛盾问题,要积极面对这些年来凸显的劳资矛盾、干群矛盾、贫富分化、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矛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