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报纸版面就好比一个人的穿戴打扮,衣着光鲜,妆扮人时,这人就显得很有精神。同样,一张图文并茂、版面新颖的报纸最能首先抓住人心,然后才吸引读者阅读内容。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和电台、电视台分别讲究听觉艺术、视听艺术不同,报纸则是实实在在的视觉艺术。今天,中国报纸不仅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在变化,版面也在革新,出现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版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普遍采用电脑编辑和胶印之后,很多报纸版面设计得  相似文献   

2.
朱沙 《青年记者》2012,(3):73-75
近年来,新兴媒体得以不断发展,人们把手机、摄像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同互联网连接在一起,组成了网络化媒体.这些新媒体对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的冲击是巨大的.但是,传统媒体已经开始借助网络发展,我们既可以在网站和手机上面浏览报纸新闻,也可以收听电台广播,更可以收看电视台的视频.所有这些,标志着数字化传播的融媒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大背景下,我国新闻业由“各安其位,各尽其职”的发展格局过渡到“竞争”时代。1000家电台,2200多份报纸、8000家杂志,3000多家电视台,加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国的传媒业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时代,任何传媒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眼睛、灵魂、旗帜,是整个新闻宣传的纲,是一支乐队的第一提琴手,是最有影响、最有权威、最为重要的宣传手段。这是因为评论不是个人的声音,而是一张报纸、一家电台、电视台的立场和态度的一种表现。比如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香港的大多数报纸发表了评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报纸和电台电视台也发表了评论,评论的调子就不一样,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折中,这些评论就代表了这家报纸或电台电视台对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的不同政治立场和态度。各家报纸关于中英谈判的宜传,基本上是按照它的评论调子进行的。由此可以看出,新闻评论既是报纸、电台电视台宣传的主帅,又是一张报纸或者一家电台电视台政治倾向的集中表现,这对整个宣传起着开路、举旗、定调的作用。 县市报如何运用评论举好旗?关键是要重视策划,在“度”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编排艺术应当继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在实践中不能墨守陈规,应当不断创新发展.各个媒体相对而言,电台是一种听觉艺术,电视是视听艺术,而报纸则是视觉艺术.这门艺术搞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报纸的宣传效果.由于社会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读者读书看报不再仅满足于文字的阅读,高速发展的社会文化把他们的视觉审美心理推向了更高的品位.现在一些版面策划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6.
当代的新闻媒体,早已跳开传统意义上的报纸、电台、电视台,进入了网络、手机等“多媒体”时代,我们权且称之为“全媒体”时代。面对着海量信息的传播,地方电视台在应对本来就很激烈的媒体竞争的同时,又增添了新的“对手”。本来在争夺受众中已经“四面楚歌”的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要付出更加多的努力,才能可望维持固有的收视率、才能可望拉升收视率,也才能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7.
章姝晋 《报刊之友》2011,(6):114-115
制播分离这个概念是一个老话题,最早源自于英国。由于它有助于促进电视媒体的市场化和节目生产的专业化,在世界各国迅速推广并成为一种潮流。制播分离的含义在学术界基本已经达成一致,即电台和电视台只需要制作新闻类节目和时政类节目,将其他类节目的制作交给不同的制作公司制作。电台和电视台只需要负责节目的审查、编排和播出即可。  相似文献   

8.
孙阳 《军事记者》2009,(11):26-27
当我们由语言艺术时代进入了视觉艺术时代时,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根据科学实验测定,现代入向外界获取的信息量中,视觉成分约占总数的74%-80%,信息传播已经由“说给我”(tellme)阶段发展到“秀给我”(showme)阶段。具体到报纸版面,就是要让读者透过版面,可以感受到报纸对新闻的态度和感情,更能感受到报纸的个性和特色,增强报纸的阅读感染力,同时实现一种隐性的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9.
章姝晋 《今传媒》2011,(6):114-115
制播分离这个概念是一个老话题,最早源自于英国。由于它有助于促进电视媒体的市场化和节目生产的专业化,在世界各国迅速推广并成为一种潮流。制播分离的含义在学术界基本已经达成一致,即电台和电视台只需要制作新闻类节目和时政类节目,将其他类节目的制作交给不同的制作公司制作。电台和电视台只需要负责节目的审查、编排和播出即可。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委领导同志认为目前“报纸上的科技宣传是一少二干”,我们很有同感,不只是“少”和“干”,而且差错多、笑话多。最近有许多报纸将外国报刊在愚人节时的胡编乱造当作“科技珍闻”竟相刊登,这些都是大笑话。近一段时间,中央和地方的报纸、电台、电视台对  相似文献   

11.
中央级、省级报纸、电台、电视台驻站记者,地、市、县(区)级报纸、电台、电视台记者,我们姑且称其为地方记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少地方记者认为自己是基层新闻工作者,是新闻工作的“手足”部位,新闻视野狭窄,活动空间狭小,新闻来源匮乏,因此而常常看低自己。 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首都、省城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有自己的优势,地方记者也有自身的地方优势。概括地说,地方记者距生活的激流较近,更容易抓到活蹦乱跳的“活鱼”;地方记者身置生活的原野,更容易采撷到带露水的“鲜花”;而且地方新闻工作者脚踏一片火热而独特的乡土,也能做出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1989年11月28日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并且强调:“坚持党性原则,就要求新闻宣传在政治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各级党报要这样,部门和专业性的报纸也要这样。虽然有许多新闻本身不带政治性,但是,从任何一个报纸、电台、电视台的总的新闻宣传来说,都不可能脱离政治。”这就说明,不仅党报和电台、电视台,而且各种专业性报纸,都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都必须  相似文献   

13.
马立诚同志在《编采业务》(人民日报编)上撰文,呼吁《人民日报》“尽早改变‘窑洞报纸’的形象。”这个呼吁,不仅对《人民日报》,对其它报纸以及电台、电视台都是适宜的。何为“窑洞报纸”?这是一种形象的  相似文献   

14.
电视台、电台选用报纸新闻的传统办法 电视台、电台使用报纸的新闻制作新闻和报纸摘要的历史由来已久。过去,报社每天凌晨把报纸大样送达电视台、电台的收发室,或者放在报社自己的收发室,等电视台、电台来人取。  相似文献   

15.
“曝光”刍议苏理立“曝光”是舆论监督的有效方式“曝光”,或者说是问题报道、批评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方式,在新闻传媒中,是不可或缺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媒,在弘扬先进思想、宣传先进典型、传播各种信息和知识的同时,需要利用这种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相似文献   

16.
新闻自由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的一种表现形式,新闻媒介应当成为公民表达思想、获得知识和信息、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当然,在现阶段社会中,各个阶级和不同的利益集团都希望拥有自己的新闻媒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仍有各自的特殊利益与要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地区的人,也有不同的利益与要求。因此,我们所有的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统统都把自己说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喉舌是不必要的。人民日报和各级地方党委机关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电台、电视台,应该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应是人民的喉舌),其他的报纸和刊物是  相似文献   

17.
新媒介的诞生改变着传媒界的生态环境。遭遇新媒体外部分割和产业内部挤压的电视媒体,只有调整经营和盈利模式,才能保持竞争力。“融合”成为救“市”良方。很多电视台通过建立自营性网站,通过部分内容的收看收费, 来弥补网络观众流失引发收视率下降的窘迫,同时,网络广告也成为网络电视赚钱的主要手段。目前已经上网的报纸已经占全国报纸的14%,电台上网的已经达到了3%,电视上网的约3%。中国传媒的融合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相似文献   

18.
陈兵 《新闻导刊》2006,(4):10-15
报纸走到今天.有一种说法叫做“今不如昔”。这话让我们正在体验——我们目睹了昔日报纸的暴利时代.也开始目睹今天报纸的生存危机时代。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传统报纸衰落的总趋势已不可避免.而且将进一步衰落下去.只是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会因其发展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会凶吸收新技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当代报纸传媒的立足与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新闻策划。一方面,从阅读兴趣看,由于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除了报纸、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等媒体外,现代互联网络媒体提供了即时信息服务。受众除了关心一些突发性的新闻信息外,更关注新闻的“背后”。另一方面,从报纸媒体的特点看,以文字描述为主要手段的报纸新闻信息发布,必须要求通过分析性报道获取受众的关注。因此,在信息开放时代,报纸作为一种媒体的优势,已不能简单地在“独家最早发布新闻信息”的传统要求里,而应该更显著地体现在对“新闻信息的深入挖掘之中”。新闻报道的策划,就成为深入挖掘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报纸所展现的实际上是版面语言的不同组合。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报纸先后经历了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介传播方式的冲击,已经从“读文时代”进入了“读题时代”和“读图时代”,并正因为报纸的二元化而呈现着进入“图景时代”的趋势。能否把握住受众的阅读习惯甚至是阅读习惯趋势,并对症下药,是一份报纸能否保证其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