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天喜 《辅导员》2013,(12):44-45
<正>阅读语文下的语文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读书感悟的过程,是一个塑造心灵的过程。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0年,我们提出阅读语文思想,倡导阅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体现大语文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涵养学生品质,促使我校语文改革走出"高原期"。一、大的教材观,是阅读语文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段天喜 《辅导员》2013,(18):44-45
阅读语文下的语文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读书感悟的过程,是一个塑造心灵的过程。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0年,我们提出阅读语文思想,倡导阅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体现大语文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涵养学生品质,促使我校语文改革走出"高原期"。一、大的教材观,是阅读语文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培根有一句名言众所周知,那就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他把阅读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教学的引导作用尤其重要。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能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吸收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能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发展人  相似文献   

4.
阅读语文下的语文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读书感悟的过程,是一个塑造心灵的过程.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0年,我们提出阅读语文思想,倡导阅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体现大语文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涵养学生品质,促使我校语文改革走出"高原期".  相似文献   

5.
牟凌霞 《考试周刊》2014,(91):37-37
<正>"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使人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立身处事的方式、信念。它能涵养人性,净化心灵,让学生体会到读书是件快乐的事情,掌握简单、易行、有效的读书方法是老师的职责。教育能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习惯,在阅读的路途上"扶"他们一把,让他们体会到克服困难的快乐,让读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一、动笔读书,个性阅读古代文人讲究"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墨是指在书上作批注和做读书笔记。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用特定的符号在文本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要点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积累文字基础知识并进一步增长自己的学识和见闻。那么最佳的让学生掌握这些的教学方式是什么呢,我认为我们阅读课本就是可以实现这一教学途径的最佳办法。英国的文学家曾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我国的古人也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的名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开阔自己视野、提升自己能力的最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玉 《辅导员》2012,(Z2):52-53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善于做一个书海的导航人,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该如何引导学生读好书呢?一、培养阅读兴趣布鲁纳说过:"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激发兴趣,是让他们热爱读书的重要前提。(一)文学知识抢答(以文学小组为单位,给胜利组奖励)。答出的同学有一种成功感、自豪感,答不出的同学在激励机制的促动下认识到了自己阅读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阅读能使人常思常新。"阅读尤其是全民阅读具有一般文化活动所不具有的功能。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唯有阅读才能使其文化不断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始终显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延续着并进发出新的灿烂辉煌。如今,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海量信息纷至沓来,文化与政治、经济交融不断加深,更需要我们将读书的传统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从而让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博采众长中日益充盈、更加丰饶。袁琨老师一文,无疑给我们以引领和启迪。希望我们行动起来,去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9.
<正>朱熹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还告诉我们: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使人明理、为人导航。科学实现课内外结合,培养阅读技能,拓展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强化学生语文素养积累,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养成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田丽霞 《班主任》2014,(10):65-67
(接上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把"行路"和"读书"并列起来,意在提醒人们,读书不能躲进小楼,而要走出书斋,亲近自然,步入社会,去阅读社会人生这部大书。十一、自谓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不临大海不知地之厚。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很努力很敬业很有使命感的教师;走出校门,跳出自己的小圈子,才发现自己做得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1.
忙,成为很多人不读书的理由。但有意思的是,一些极其繁忙的人,他们的阅读量同时也是惊人的。古之司马光、近之曾国藩,以及众所周知的毛泽东,都是如此。如果善于安排,调理得当,忙碌其实不该成为妨碍读书的借口。恰恰相反,有时忙碌会成为读书的推动力。怎么做呢?我以为有以下三个方法:其一,融读书与忙碌为一体,是所谓"挤"时读书。当把读书与工作和实践结合起来时,阅读  相似文献   

12.
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喜欢读书,他在《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的文章中谈到了"创造性的阅读"。他告诉我们要把自己的生活当做正文,把书籍当做注解;听别人的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周国平说他读书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是"不务正业",什么书都看,不受专业的限制;第二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一个人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比较平庸的作品上,一个人读什么样的书,其实跟自己的精神成长关系非常大,可以说你  相似文献   

13.
读书能使人目视万里,通晓古今;读书能使人晓事明理,接过前人之棒。有阅读的人生是精彩的人生,蔡各庄小学通过"四要式海量阅读"的大阅读活动思路,让阅读的欢乐充满整个校园。  相似文献   

14.
杨月华 《辅导员》2013,(24):56-56
<正>"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是英国哲学家佛朗西斯培根的话。我非常喜欢他说的这句话,我也把这句话写到班级黑板上作为我们阅读的座右铭。真正有学识的人都应该博览群书,一起畅游阅读中的快乐。其实,阅读是人们从书面材料中获取知识以及关于生活的间接经验的一种智力活动。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  相似文献   

15.
随着"素质教育"、"幸福指数"这样的字眼提到了国家的议事日程之上,全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人的发展问题上。怎样才能使一个人健康、幸福的成长,并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公民?我想:阅读是必须的。我们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这种好习惯受益终生。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阅读的伴随,整个国民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提高了,那么国民的素质和幸福指数也就会跟着提高。针对我们国家全民阅读匮乏的现状,在2012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在此呼吁全社会的公民多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阅历     
<正>"如果有天堂,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如是说。书籍为灯,伴人一生。生活阅历决定阅读所得,而阅读所得融进骨血,反之影响人以怎样的姿态阅尽世事万千。诚如张潮之譬喻,不同人读书"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阅历"是"阅读"的基石。经历、体验、人生感悟,过往的种种使人在读书时带入了自己的主观体悟,产生不同的联  相似文献   

17.
陶丽 《现代教学》2007,(9):35-36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注意课内外结合,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分组读书法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和合作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性格、知识面及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进行分组,配合相应的注音读物,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18.
<正>有人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由此可见,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使人明理、睿智。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读书看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至关重要。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当前应重点研究的重要课题。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阅读欣赏的主体。如果我们在  相似文献   

19.
于作诗 《甘肃教育》2014,(12):45-45
正一、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但是,在阅  相似文献   

20.
<正>每一位大师都有其独到的读书方法和经验体会,冯友兰先生的十二字读书法可谓是经典之谈,对我们读书治学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其80年的读书经验概括为十二个字: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精其选"。冯老认为,人生有涯,书海无边,因此读书须有所选择。他把书分为精读书、泛读书、翻阅书三大类。既有反复阅读"一一寻究,得其要领"的一批精读书作为学业的基础,又要有一批"观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