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太极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它既是强身健体的形体艺术,又是修心养性的修炼术。有人说太极拳是练出来的,古人云:“拳打万遍,其理自见”,这是练的结果;也有人说太极拳是悟出来的,甚至还有人说“拳打一遍,其理自通”,悟也。笔者认为,太极拳只有经过长期的习练和体悟才能学好。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训练太极拳的核心理念?这是太极拳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的永久性的话题。不断有人提出,技击是太极拳的核心,技击是太极拳的灵魂。也有人提出,技击是太极拳的巅峰,而养生不过是太极拳的山腰。还有人提出,太极拳创始的初衷是为了技击等。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2002,(11):31-34
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在练习太极拳?世界上有多少个太极拳组织?没有人能作出一个详尽的统计,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有人说,全球的太极拳爱好者有八千万。有人则估计.全世界太极拳人口已经超过一亿。八千万也好,一亿人也好,反正太极拳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国际品牌。我们所以要在这期20周年特刊中单说太极拳.不仅因为她在众多的武术拳种中影响最为广泛、发展最为迅猛,还因为她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中华武术》陪伴着中国武术走过了风风雨雨的20年,目睹了太极拳的兴旺发展。现在.让我们回顾五大太极拳流派的发展,记录为太极拳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一代代太极人。  相似文献   

4.
邢宝忠 《武当》2013,(3):18-19
关于练太极拳影响到膝关节疼痛或损伤,常有人议论,甚至有人下结论说,"练太极拳会导致膝盖严重受损",还劝说别人不要继续练了。我初学太极拳时,由于没有得到正确指导,加之本身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所以膝盖也疼过,也有过这样的疑惑。咨询过大夫,也没有解决问题。之后,我有幸遇到师傅赵幼斌先生。他为我解惑,反复强调动作必须准确,这样才能在打拳中科学地保护膝关节。自此膝关节日渐好转,甚至每逢阴雨天气也少有不适了。那么,哪些方面会影响到膝关节损伤呢?又如何避免?根据我的习拳体会和教学经验,现归纳几点主要原因和注意事项,供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穆克利 《精武》2003,(4):12-12
最近在太极拳界争论颇多,有说松练空练的,有说练紧不练松的,有人指名道姓谈其他拳家没有功夫的,也有说练来练去也练不好太极拳的。有争论便有生机,是理论上的进步,是太极拳界的百花齐放,可喜!  相似文献   

6.
林泉宝  刘绍霓 《精武》2003,(4):22-23
通过“金丝缠腕”的听劲练习,更进一步理解太极拳的身法、步法,因其走圈小、路线近,技术要求比一般拳种要高得多,需要高度灵敏,也就是我们说的“听劲”.能“听”才能“懂”,由慢擒慢拿到快速擒拿,逐渐演变为闪电般的拿法。有人说太极拳不能打人,其实这是误解,太极拳在技击上有其独特的技能,只是近代人以养生保健之内修为主,而对太极拳的技击法少有人问津。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我学练太极拳33年.太极拳在健身方面确实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练拳前是个多病患者.有肺气肿、胃病、脱肛、胃下垂、神经衰弱等病,据医生们说.这些病是不容易康复的,特别是肺气肿,根本好不了,可是我通过多年来打太极拳.不知不觉这些病都痊愈了。同时还推迟了我的衰老,有人叫我“年轻老汉”,这就是锻炼的结果。我自己也觉得不像78岁的年迈人,总有充沛的精力从事一切活动。  相似文献   

8.
这篇《王征南墓志铭》(据粤雅堂《南雷文定·卷八》)是武当丹士张三峰创内家拳说的最早依据。有人以此为明代武当丹士张三丰创太极拳说的最早依据。于是,出现了下述引起太极拳传承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有人问:练习太极拳可以同时练习气功吗?《中华武术》杂志已请专家做了解答。我是既练太极拳,又练养生站桩功的,想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和认识,以资交流,并向专家请教。  相似文献   

10.
说来也怪,近两年来时常有人来问他们的膝关节为什么总疼痛,怎样才能不疼。这其中有不少是十分热爱太极拳的人,就是因为膝关节疼痛而不得不停练。我也因此非常留心这个问题。以下谈些看法,供学习太极拳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乔汉 《武当》2009,(3):1-1
近些年来不断听到有人说:太极拳源流争论影响了太极拳的发展,是太极拳发展中的不和谐声音。此言差矣!回顾八十余年的太极拳源流争论,笔者认为无论是争论的形式,还是争论的结果都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2.
阴阳、动静、快慢、刚柔……太极拳中似乎充满了矛盾。而人们对太极拳的印象和看法也充满了矛盾。有人说太极拳属于古人,落伍到已经赶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然而世界10大奢侈品牌之一的法国赛琳,在2008年5月却设计了一整套充满禅宗神韵的 Tai Chi Collection(太极组合)运动服系列,引领世界时尚风向。有人说太极拳属于老人,可是就在竞争着力量与速度的美国 NBA 赛场上,小巨人姚明的官方形象便是大打太极拳。有人感叹太极拳已经逐渐被跆拳道和瑜伽抢占了中国年轻人的阵地,但是百余国家的传播范围,高达亿位的锻炼人次,足以说明太极拳的生命力。本刊记者带着太极拳包裹的诸多矛盾,采访了一直致力于太极拳传播的太极拳名家、研究者、基层教练、多年从事武术报道的资深记者、太极拳世界冠军以及普通的太极拳爱好者和与太极拳无关的人士……听他们畅所欲言,敬请关注本期话题——  相似文献   

13.
我喜欢这句话:“路,没有错,错的只是选择;爱,没有错,错的只是缘分。”其实习练太极拳何曾不是?学练太极拳也有个选择问题,选对选错,结果不同。练好太极拳要选好方式方法,才能达到健身防身、养生益寿的目的。我在练拳.传拳中经常有人提出练习太极拳的困惑问题,下面就太极拳习练的关键问题提示如下,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的太极拳风靡世界。有人说它可疗治百病,益寿延年;也有人称其柔中有刚,技击有方。于是乎,日本的横滨、大阪与上海市结为友好城市后,几次邀请上海太极拳专家前去授技。一九七七年和一九八○年,东渡授技的太极拳专家中,赫然居首的是一位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双目炯炯的七旬老人。在横滨市“太极拳同好会”教授推  相似文献   

15.
动静太极拳     
本人学练太极拳多年,主要是杨式体系的24式、88式太极拳,会得不多,知道得也少,但受益颇大。严重的心脏病已稳定多年,恢复了健康。离休后,得以继续学习工作,现已满84周岁,也算长寿,且健康愉快,凡此种种,以得益于太极拳为最。 关于太极拳,有人说是“圆的运动”,也有人说是“意识体操”,各有道  相似文献   

16.
怎样练好太极拳?首先要“练”。有人甚至当了拳师,并不提倡不下功夫练拳,而是练习单操手的“太极动”或“站桩”。我不反对练习单操手和站桩,因为这是一顶辅助练功活动。但是,太极拳的功夫是每天循规蹈矩认真练拳得到的。很多身怀绝技的人都  相似文献   

17.
云南 《武当》2014,(8):21-22
每当提起杨式太极拳的源流,就有人大言不惭的大放厥词,说杨式太极拳是从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衍化而来,其根据就是因为杨露禅当初去陈家沟找陈长兴学拳,拜长兴为师,学的就应该是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起源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邃的文化内涵是维系和推动太极拳运动可持续发展并风靡全球的内驱力,研究太极拳的文化内涵,首先要追溯它的起源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目前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尚无统一定论。大多武林同好都是根据唐豪先生的考证,倾向于“太极拳为陈王廷首创”一说;也有人提出了“太极拳为陈卜首创”这一观点,但并没系统论述。笔者查阅了大量史料,从目前有证可考的较流行于世的陈、杨、武、吴、孙等几大流派来分析,并从有据可查的几段历史文字记载中字斟句酌,逻辑推理,较为支持“太极拳为陈卜首创”一说。一、据陈鑫公记载,明洪武七年,陈卜首创太极拳,…  相似文献   

19.
名家信箱     
北京房山区刘理根来信:我是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尤其喜欢古典太极拳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有:“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对这一句,许多太极拳名家理解各不相同,我们也是莫衷一是。请问崔促三老师,您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相似文献   

20.
太极盛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在练习太极拳?世界上有多少个太极拳组织?没有人能作出一个详尽的统计,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有人说,全球的太极拳爱好者有八千万。有人则估计,全世界太极拳人口已经超过一亿。八千万也好,一亿人也好,反正太极拳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国际品牌。我们所以要在这期20周年特刊中单说太极拳,不双因为她在众多的武术拳种中影响最为广泛、发展最为迅猛,还因为她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中华武术》陪伴着中国武术走过了风风雨雨的20年,目睹了太极拳的兴旺发展。现在,让我们回顾五大太极拳流派的发展,记录为太极拳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一代代太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