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版《鲁迅全集》的修订工作,自2001年6月正式启动,历时四载,终将完成。在过去的几年间,热爱鲁迅和鲁迅作品的广大读者,虽然在等待着新版《全集》的问世,却也并没有离开过鲁迅。因为自2002年春天开始,承担着《全集》编辑工作的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还推出了一套鲁迅作品普及读物。它们是《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阿Q正传》、《赵延年木刻插图本狂人日记》、《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野草》、《赵延年木刻插图本故事新编》和《赵延年木刻鲁迅作品图鉴》。这套颇具创新性质的“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鲁迅作品系列”图书,一经面世,便受到读者热烈的欢…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1899~1935)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1930年离开中央工作后,曾与鲁迅共同领导上海的左翼文艺运动,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翻译家。他还是个很有特色的散文家,他所写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一九二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革命化的旗手鲁迅先生倡导和扶植下,开拓了我国新兴的木刻运动。一位名叫沙飞的革命学青年和木刻工作,认识了鲁迅,并在鲁迅先生指引下走上了从事摄影事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梳理了鲁迅先生作为一个文人,与一群画家——客家籍木刻版画艺术家的关系及其原因,鲁迅在新兴木刻运动时期以各种方式对客家籍青年画家进行栽培和鼓励,直接或间接培养了一批客家籍青年成为中国新兴木刻版画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5.
(一) 连载小说既经产生,便成为报纸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新闻、评论以及其他副刊作品一起,担负起服务于报纸宗旨的任务。著名小说《阿Q正传》是1921年鲁迅先生应《晨报副镌》编辑孙伏园约请写的,“一周一周地挨下去”,“大约做了两个月”。小说通过雇农阿Q这个典型。鞭挞封建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精神奴役,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全文九章,每章各自有情节波澜,却又相互珠连,随着人物命运主线的发展,故事层层演进,人物性格渐臻完成。《阿Q正传》的影响和意义勿须赘言,现代文学史上早有定论,而作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先驱,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的鲁迅,有效地利用了报纸连载这块阵地,创造出现代文学史上振聋发聩的一座丰碑这件事本身,却值得我们重视。籍此我们可以看到,报纸连载,作为拥有众多读者的一种社会传播样式,具有其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价值。事实上,同是涉趣消闲文字,也有文野和格调高下之分,而真正的有识之士,从来就不看轻这样的“报屁  相似文献   

6.
赵延年先生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是我国现代版画艺术大师之一。在他八十大寿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出版《赵延年木刻鲁迅作品图鉴》。我想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赵先生的版画创作,以鲁迅作品插图为多,已近200幅。他是我国版画界钻研鲁迅作品最为深刻,实践鲁迅木刻教言最为勤奋,获得艺术成就最为辉煌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以黑白为多。鲁迅说:“木刻究以黑白为正宗。”他是我国黑白木刻的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鲁迅先生之所以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全力倡导新兴木刻运动,固然是因为“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但他还说过:版…  相似文献   

7.
为了纪念我国较早的革命美术社团“一八艺社”成立五十周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在编辑《一八艺社五十周年纪念画册》。“一八艺社”是鲁迅先生生前直接关怀的我国革命美术社团之一。它成立于杭州,时在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故称“一八艺社”,后于上海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一九三一年,“一八艺社”在上海举办“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时,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积极赞助,扩大了政治影响。同年夏天,鲁迅先生邀请内山完造之弟内山嘉吉于上海举办木刻讲习会,由该社不少社员参加讲习会,对我国新兴木刻运动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前记】赵延年,1924年出生,浙江湖州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版画家。他于1939年开始版画创作。从艺七十多年来,创作木刻作品八百多幅,培养了几代版画新人。他从1956年开始,创作以鲁迅形象及作品为题材的木刻,仅鲁迅小说的插图,就刻制了一百五十馀幅。曾先后荣获中国版画界最高荣誉奖——"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和"有突出贡献老文艺家金质奖章"。  相似文献   

9.
冯雪峰(八)     
大夜弥天星群月朗 1930年11月1日,蒋介石动员十万军队,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围剿”。为了与这一军事“围剿”的规模和声势相适应,又加紧进行文化“围但是,蒋介石豢养的一批“文士”,只能做媚态以奉承主子,在文化战线剿”。上完全派不上用场。文化“围剿”所用的武器根本就不是文化,诚如鲁迅所说:“现在来抵制左翼文艺的,只有诬蔑,压迫,囚禁和杀戮;来和左翼作  相似文献   

10.
以1925年《台湾民报》转载《鸭的喜剧》为起点,鲁迅作品开始了它的台湾之旅。之后大致历经日本殖民者禁绝汉文期跨越国界的“左翼”传播路径,战后初期的鲁迅小说出版风潮。“戒严”期地下传阅与翻印,及1987年“解严”以来新一轮的鲁迅出版热潮。这一过程曲折、坎坷却始终未曾中断,呈现出台湾知识分子的文化生存环境、内在精神世界与鲁迅著作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画者鲁迅王锡荣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看懂鲁迅手绘的猫头鹰刘玉凯撰,《新文学史料》2004年3期鲁迅一生爱画。他收藏过不少名画(多数是印刷品),提倡过木刻版画运动,编印过好几种中外画集。尤其值得研究的是,他还偶尔画过一些画。他没有进过美术堂,没有拜过画家为师,是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少小时,他用半透明的"荆川纸"覆在通俗小  相似文献   

12.
李秀卿 《编辑之友》2011,(9):116-119
一1931年3月16日,学新闻学的袁殊从日本回国,在上海创办了一份报纸《文艺新闻》。袁殊当时还没有接近左翼文艺,所以报纸政治色彩不突出。鉴于当时国民党当局"文化围剿"的恶劣环境,冯雪峰想到将这份报纸发展为"左联"外围刊物,以为左翼文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化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是巍峨挺拔的高山,是浩瀚无垠的大海。他的思想博大精涤,他对于祖国文化事业的贡献,前无古人。同样,在文化百花园地的一角——图书馆阵地上,鲁迅先生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十分丰富、极其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4.
正山阴路是左翼文化史上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地方。民国时期,不少左翼文化名人曾在这里安家,许多里程碑式的文化事件在这里发生。由于当年这一带属于"华洋杂处,五方会聚"地带,为那些热血文人带来了相对而言的安全,无形中成了左翼作家的安全港。政府管理的松弛加上便利交通和适中的生活消费,使这一地区成为当时左翼文人的聚居地和地下文化活动中心,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上世纪30年代山阴路上曾活跃着鲁迅、瞿秋白、郭沫若、茅盾、内山完造等一大批文化名人,见证了近代上海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何国富  李吉 《兰台世界》2015,(7):127-128
中国现代版画发展历程中,鲁迅是一个起关键性作用的人物,鲁迅不仅积极宣传现代版画理论,而且直接参与到版画创作中。在他的倡导下,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左翼美术联盟于1930年成立,成为现代版画艺术运动主力军。  相似文献   

16.
何国富  李吉 《兰台世界》2015,(3):127-128
中国现代版画发展历程中,鲁迅是一个起关键性作用的人物,鲁迅不仅积极宣传现代版画理论,而且直接参与到版画创作中。在他的倡导下,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左翼美术联盟于1930年成立,成为现代版画艺术运动主力军。  相似文献   

17.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自诞生之日起 ,就一直以自己的鲜明性质光耀于世。1848年 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诞生 ,标志着共产党的诞生。马克思、恩格斯决定“创办一种大型报纸” ,以便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 ,进一步丰富共产党在极其复杂的现实斗争中的实践活动 ,把无产阶级从精神奴役中解脱出来 ,很好地独立地组织起来。 1848年 6月 1日 ,《新莱茵报》在德国科伦出版 ,在“马克思的洞察力和坚定立场”的指导下 ,这家日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它始终强调了报纸的“无产阶级的性质” ,站在“最先进的”无产阶级立场上“参加运动并推动…  相似文献   

18.
冯雪峰(七)     
清醒头脑务实精神 1930年初,在中国文化生活、甚至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不小的事:在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最激烈的时候,鲁迅不仅在思想上而且也在政治上,毅然站在中国共产党方面,并宣告于世。他既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这对革命者是个很大的鼓舞,对反动派是个沉重的打击。而促成其事的就是冯雪峰。冯雪峰在受党组织之命筹备“左联”、争取鲁迅参加并领导这一组织的同时,还受命去动员鲁迅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据冯雪峰回忆:当时  相似文献   

19.
“四条汉子”的称谓,语出鲁迅的《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指阳翰笙、田汉、夏衍、周扬四人。在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时期,他们四人都是“文委”(上海临时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成员。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的鲁迅,虽然不是中共党员,但他与中共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他还是中共领导下的“左联”的盟主。“文委”的有关工作情况,是要与鲁迅沟通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报纸从一开始起步就依托着文化的滋养。这种滋养,从上个世纪初的报纸副刊到时下不少报纸的文化周刊、人文周刊一直得以体现。上个世纪初,深受启蒙主义思想影响的文化人大多成为报业发展的重要推手,胡适、鲁迅、郭沫若、叶圣陶等文学大家更是报业人员出身。他们的介入使文化担当了报业发展中的巨大历史责任和文化责任。报纸的副刊因为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