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象征东方美的竹文化陈留美竹类,被称为"东方美的象征"。我国地处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也是最先用竹、最善用竹的国家。由于竹子在我国广泛的分布,以及它特有的形态和品性,竹子,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结下了不结之缘。数千年来,以竹来象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竹文化小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是“竹的文化”。英国的李约瑟博士也认为,中国的文明是“竹子的文明”。在中国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竹不仅仅是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工具或用具,而且渗透到宗教、艺术、伦理等各个领域,传导与表现着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3.
竹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卫风·竹竿》中说:“竹竿,以钓于淇”。“如竹矣矣,如松茂矣。”《小雅·斯竿》中也有“瞻彼其奥,绿竹猗猗;瞻彼其奥,绿竹青青”之句。朱熹解释道:猗猗乃“美盛之貌”,青青乃“刚强茂密之貌”。晋人戴凯之撰有《竹谱》,记述竹类70多种,是我国关于竹子的第一部专著。竹子直立有节,枝叶挺劲铦利,类似书法的笔划,而绘制图画的毛笔,亦锋长而尖,所以古人称画竹为写竹。元代李仲宾的名著《竹谱详录》,凡十轼甚至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卷,系统介绍写竹的历史与技法,描述了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可见…  相似文献   

4.
说“斗”     
郑慧生 《寻根》2000,(2):32-34
斗在我国占代是一种用来舀酒的勺子。《诗·大雅·行苇》说:“酌以大斗,以祈黄。”毛传训‘决斗”为‘十三尺也”。并不是说,大斗之口,长阔三尺,而是说斗柄长三尺。《经典释文》说:“三尺谓大斗之柄也。”先秦的斗不是盛粮之器,而是舀酒之具,金文“斗”字就是如此:它有一只长柄,用来操持柄端的勺头叫做魁头,可以盛酒。《说文》:“魁,羹斗也。”古人把类似斗形的星座命名为斗星。处在北部天空的叫北斗;处在南部天空中的叫南斗。它们的形状都像勺子,有勺头,有柄。至今群众还叫它们为勺子星。(图1)不过,星座毕竟只是星座,…  相似文献   

5.
花木,千姿百态,其色彩、风韵不仅给人以美感,在人们心目中还有它特定的象征意义。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以竹象征气节。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以梅象征坚强不屈。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则最…  相似文献   

6.
过桥逛越南     
爱戴“绿帽子”的越南男人过了国界线东兴桥,走出越南芒市海关,第一眼看到的是海关外面骑在摩托车上,等着入境人接客送货的越南男人头上那一顶顶的绿帽子。越南男人爱戴“绿帽子”,着实让我们开心了一阵子。中国人皆知“绿帽子”的寓意:只有老婆与人偷情的男人,才被人耻笑为戴“绿帽子”。然而,国情不同,“绿帽子”的含意自然不同了。越南男人爱戴“绿帽子”,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一是约定俗成的习俗,据说,越南人习惯戴绿帽子,祖先也是这样;二是因为地域原因,越南位于东南亚地区印度支那半岛东部,地处热带。其国家地貌如同拉长…  相似文献   

7.
念楼的竹额     
钟叔河 《寻根》2001,(5):78-79
“念楼”一字为知堂老人一九六六年所书,刻竹容园叶瑜荪也。植物中我最喜欢的是竹子。少时寄居山村,住北屋中,丈外便是后山的竹林。从窗户中望去,虽不见全景,但几枝数竿,无论在什么光线下,都要比画图中的好看得多。湘北皋、季严寒“雪落竹子驼”.枝梢上的  相似文献   

8.
邸永君 《寻根》2006,(5):136-141
琴,亦称古琴,琴身多镶以美玉为饰;或云王母娘娘曾邀诸神抚琴于瑶池,故又称瑶琴,是我中华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乐器。古人以琴棋书画为四雅,而琴居其首;文人又终身与琴剑为伍,有“琴心剑胆”之目。其于助我先人承载文化、传播文明、交流情感、排遣幽怨、陶冶情操等方面,作用远远超出音乐本身,早已演化为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现象,颇值得一书。  相似文献   

9.
竹子修长挺拔,拂云;中霄,有玉立风尘之表;竹子疏畅洒落,翩翩飘飘,有羽仪鸾凤之姿;竹子苍翠葱葱,四时不易,有坚韧永恒之志:竹子下实上虚,中通外直,有君子表里如一、虚心见性之操。故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竹既是刚直不阿,高风亮节的代言人,又是谦虚淡泊。  相似文献   

10.
正中國是竹子品種最多的國家,主要生長於長江流域及華南、西南。據《辭海》截,有毛竹、剛竹、慈竹、淡竹等三百多種,其中以毛竹產量爲最。因竹子虚懷勁節、刚正不阿,有"君子"美譽、"平安"吉兆,歷來被文人雅士所喜爱。"寜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子庶幾成了中國的文化符號,故常被選作詩、書、畫、雕的表現題材。特别是以毛竹根部爲原材料雕刻加工而成的民間傅統手工藝品,因質地細腻、光滑,紋理清晰、美觀,更受世人青睐,在藝術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張岱所著《陶庵萝憶》,稱濃仲謙的竹根雕"巧奪天工","勾勒數刀,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是个富有民族音乐传统的国家。它有闻名世界的竹管风琴和竹乐团,还有土著民族的鼻笛、口簧、铜锣等器乐,令人神往。在欣赏了这些富有特色的音乐之后,人们不由得赞美菲律宾美妙的音乐世界民间艺术节菲律宾近年来特别提倡发掘自己的传统音乐,国家文化中心每年要举办一次民间艺术节。艺术节的音乐舞蹈节目来自菲律宾全国各地。中部平原地区源自西方的朗德拉亚乐队,主要采用的是弹拨乐器,发音铿锵有力,旋律流畅,和声丰满,节奏鲜明,他们演奏的音乐很多都是菲律宾民歌,因此受到观众的欢迎。在艺术节上,还有全部采用竹子制作的小…  相似文献   

12.
<正>学过语言学的人可能曾接触过一个概念“孟—高棉语族”。这是南亚语系四个语族中包含语种最多、使用人数最多、地域覆盖最广的语族,分布于从印度东北部到柬埔寨和越南等东南亚许多地区,其主要语言有越南语、高棉语、孟语、佤语、布朗语、德昂语(原称崩龙语)等。对于其中的“高棉”一词,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知道这是对柬埔寨或其主体民族的古称,然而“孟”(英文为“Mon”)所指何意可能绝大多数人并不知晓。  相似文献   

13.
玉溪聂耳竹乐团是由玉溪市化局、市演出公司、市化馆共同投资打造、抽调市化馆,市花灯剧团,市滇剧团,市演出公司,元江民族歌舞团从事吹奏乐器的演职人员组织而成的一支业余乐团,现有乐团成员27人。该乐团组建以来充分挖掘玉溪民族民间竹化,竹乐器制作工艺,聘请元江民族歌舞团多年从事吹奏乐器和研究制作民间乐器的土专家苏照强,潜心研制竹乐器,精心闭门造“乐”,在挖掘,传承民间音乐艺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之独树一帜,达到了出奇制“声”,一鸣惊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乐坛驰骋数十年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不仅拉得一手好琴,还喜爱收藏。除收藏明清国画、现代写实的油画和古董外,他收藏最多的当属小提琴了。盛中国藏有二三十把小提琴,其中特别优秀者便有五六把。盛中国收藏最佳的琴叫“萨提诺·拉瓦扎”,此琴在德国出版的世界名琴谱上亦有一席。对此,盛中国不无自豪:“名琴谱上的这把琴,就在我手里。此琴的鉴定书是一个提琴鉴定委员会开的,说明此琴的可信度很高。”盛中国的另一把好琴是18世纪的,叫卡罗·贝里康奇。卡罗·贝里康奇曾随斯特拉迪瓦里学习提琴制作,在其技艺日渐精湛后,斯氏允许他打造自…  相似文献   

15.
青柯村位于浙江临安锦城街道,地处锦城西北面,距离锦城10公里。这里山青水秀,群峰绵绵,满山遍野翠竹摇曳。在水靠水,在山靠山,大自然赐予青柯丰富的竹资源。勤劳聪明的青柯人挖掘传统竹制品,用竹子制作鸟笼,在致富之路走出了一条产业之路。鸟笼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在发展中逐步形成各种流派,以天津为代表的称“北笼”,广州为代表的称“广笼”。而苏、杭一带则被称作“南笼”。“南笼”为我国传统三大鸟笼之一,青柯村是“虎字牌”南笼的传承基地和代表。“南笼”有100余道工序以及独特的工艺,古朴的造型,是鸟笼中的翘楚。1990年以来,青柯鸟笼走精品化之路,“临青牌”鸟笼成为鸟笼制造领域南派的第二大品牌。  相似文献   

16.
1995年9月底,正值我国人民举国欢庆国庆知周年之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文化通讯部在越南联合举办了“中国文化周”。9月底的越南,秋高气爽,由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丁伟率领的中国中央歌舞团一行60人,抵达越南进行友好访问。国庆之夜,中央歌舞团在越南首都举行首场正式演出。副总理阮庆、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范世阅、文化通讯部部长陈环及三位副部长和各国驻越使节出席观看演出。贵宾对演出表现了极大兴趣。阮副总理高兴地对张青大使说:“我很喜欢看中国的文艺演出,中国的文化艺术是世界上出类拔草的。”范世阅…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15-22日,“中国化周”在越南举办。笔随团目睹了“中国化周”盛况,深切感受到中国化在越南的影响和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编按]  相似文献   

18.
青街     
李玉祥 《寻根》2001,(6):77-80
青街在浙江温州地区平阳县南雁荡山的腹地。平阳自古就流传“青街竹,顺溪屋”的俗语,青街的竹子的确不少,满山青青的修竹随风飘逸。一条清澈的小溪从青街乡贯穿而过,溪的南岸是长达200米青石铺就的古街,街的两边是商铺。古街呈弧线状,部分面溪见山。古街的尽头是一座精致小巧的廊桥,名叫“睦源桥”。廊桥始建于宋,清道光年间重建。桥边有两棵老树,村里人称为“樟抱梅”,古桥配上古树,俨然一幅古画。  相似文献   

19.
在非洲风物中,最寻常普通但却最有魁力的葫芦文化算其中之一种。葫芦树很好看,树身挺拔约丈余高,有规律的树权和茂密的叶子造就了婆婆的树冠。泛着光亮的硕大葫芦或悬吊在枝叉下,或隐匿在树叶中,有的如大圆球,有的扁圆大肚,还有的呈梨形。葫芦树既可纳凉,又能结果,栽在院子里是一种景观。或许由于这些原因,非洲黑人的院子里家家栽有葫芦树。据说远古时代,就有人种这种葫芦了。公元前3500多年的古埃及陵墓中就有形象拙朴,线条柔和的葫芦图案。葫芦用途十分广泛,从古至今,是非洲人生活的伴侣,现代文明之光并未冲走这古老的传统…  相似文献   

20.
古琴案     
《滇中文化》2001,(4):46-47
宋朝年间,淄川县有一姓范人家,主人是京城一乐官,人称范乐官。家中藏有一把“响泉”古琴,价值连城,除了范府内的亲信及挚交外,外人不知。平时,范家雅音小姐所弹的只是一普通的琴,古琴很少露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