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感悟361:孩子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对于他们而言,真正的学习就是探索未知。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的动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是父母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孩子的自信来自成功的经历。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父母需要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2.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家长群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引导孩子们开展阅读活动,既是一种学习手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作为孩子的父母,有责任、有义务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孩子都将阅读视作苦修行,无法专心致志地开展阅读活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父母通过亲子共读来引导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爱的传导下,让孩子热爱上书籍,并将阅读的好习惯保留终身。  相似文献   

3.
作为父母,"你是什么样的学习类型"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你的孩子在学校或社会生活当中的成功,并影响他们的一生。正确地理解自己的学习类型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孩子。直到父母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类型之前,大部分家长都是假设孩子是用跟  相似文献   

4.
学习困难儿童的家庭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家庭因素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儿童学习困难与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学习环境、父母期望、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结构、学习材料、父母一致性、父母关系等因素与儿童学习困难并无显著联系。父亲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学习材料、父母督导等因素对儿童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但与儿童学习困难问题也并不存在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5.
朱乐平 《家庭教育》2007,(6S):23-23
父母在辅导孩子学习数学时,应该考虑到数学比较抽象的特点。因为数学的这种抽象性。使得有些孩子学习数学时,会有困难。现在提供一些直观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孩子练习动手实践,多角度地思考。实践证明,孩子自己操作并从中有所得。是克服学习困难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孩子在学校,会学习很多门课程,但孩子最喜欢上什么课?他们喜欢的科目是否和父母所希望的一致呢?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孩子有自己的喜好,他们有时会与父母的期望有矛盾,但他们对父母是理解的。也有的孩子与父母的期望很接近,他们的喜好遵从了父母的愿望,但前提是他从这门课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希望做父母的在看了孩子的心里话后,能得到这样的认识:对孩子的兴趣要尊重,也要培养。当孩子从兴趣中得到了成功和满足,他自然会与父母的步调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7.
潘巨化 《成才之路》2010,(10):13-13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1.家庭教育主题——配合文化教育在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现在农村中的许多父母已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并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他们的弥补措施,家庭教育中智力投资增加了,孩子课余辅导的质量提高了。但相对之下,孩子的学习负担也随之加重了,学校减负,父母加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的孩子难免会出现厌学、逃学现象。知识爆炸的时代家长们感到了没有知识的压力,高强度的学习负担下,孩子也感到学习的压力,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适度的平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指在农村,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被留在家乡或寄宿在亲戚家中,接受学校义务教育的孩子。他们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人们习惯上把他们称为"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不好、学习有困难的留守学生。本文留守学困生指个体的智力正常,侧重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表现为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成绩起伏不定,且有下降趋势,不但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产  相似文献   

9.
职高学生的文化基础差,这是众所周知的。他们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不少就是差生,许多孩子父母都是双职工,对孩子的教育缺少应有的时间,有的还缺少正确的方法;有的孩子的父母外出挣钱,他们认为有钱就有了一切,孩子的学习好坏并不重要,只有一张文凭就行了;有的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对孩子溺爱,放松教育,使孩子更加任性,怕艰苦、怕困难,造  相似文献   

10.
王向阳 《考试周刊》2013,(62):179-180
<正>现在很多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的孩子放学以后无人看管约束,像荒草一样随意地生长,家庭教育缺位,孩子学业荒废。近年来,我校把这些学生按村组组成课外学习小组,让孩子在一个有约束的良好的环境里学习成长,并从多方面提高小组学习效率。1.勤家访,争取得到每一位家长或监护人的配合家访,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注着他们的学习小组,可以使调皮的学生有所收敛,提高小组学习效率。家访,可以引起家  相似文献   

11.
教育感悟361:孩子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对于他们而言,真正的学习就是探索未知。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的动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是父母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孩子的自信来自成功的经历。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父母需要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2.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要向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孩子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孩子的心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困难、孩子的愿望、孩子的脾气,如何能帮助孩子?如何能知道孩子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陶先生的教诲对现在的家庭教育有着指导意义.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相似文献   

13.
瞭望     
《教育》2013,(10):9
》声音现在学生十年寒窗"寒"在没日没夜的补课上。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开始补课,一直补到高中毕业,到大学却轻松得仿佛没了学习任务,于是就出现了"幼儿园变小学,中学变大学,大学变不学"的怪相。——今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全国十佳中学校长李一飞接受采访时说。在一样的教育体制下,孩子的发展也不一样。因为各自的家庭教育不一样,这就要考量父母了。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同时都是对父母的考量,考他们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和教育能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表示。  相似文献   

14.
现在许多的父母训斥孩子的口头禅是:“就知道玩,还不赶快去学习!”“这孩子玩心太重,不会有出息。”在教师的嘴里可以听到“哪都有你,就学习找不到你。”“别再玩了,跟××学学,看他多听话”……这些教师和父母都认为孩子只有从小忙着认字、学习琴棋书画才是又聪明又爱学习的好孩子,在他们眼中,这样的孩子才是班里的典范,父母的骄傲。其实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教育的误区。一、玩就是学习孩子成长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需要是学习的需要。但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玩。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孩子不仅丰富了自己…  相似文献   

15.
一、家庭育人,搭建环境今年暑假,山东省淄博市"阳光父母会所"里的爸爸妈妈们带领着孩子,组成了"向梦想出发——不到长城非好汉"大型儿童骑行团,从淄博出发,经过7天的行程,一路骑行到北京。"阳光父母会所"是淄博市的一个民间团体组织,由20多个家庭的父母自发组成,他们聚集到一起学习本地一个榜样家庭的育子经验和亲子经历,为自家孩子搭建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6.
<正>大部分家长对孩子上网、玩手机和打游戏都深恶痛绝。我们觉得,凡是游戏,都不属于学习,凡是不属于学习的东西,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有害的。真是这样吗?每一代人,都有其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经验。有一些对上一代人行之有效的经验,可能到了下一代就会失效。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了,以至于你很难讲到底是孩子应该向父母学习,还是父母应该向孩子学习。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可能是网络时代的第一代"土著",而我们都只是网络时代的"移民"。  相似文献   

17.
如今,有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迫切。但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学校与老师的身上,而忽视了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很好地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对孩子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亚栋 《教育导刊》2004,(16):51-53
孩子身上寄托了父母所有的希望,父母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有天赋、聪明及有好的发展。他们竭尽所能地为孩子营造心目中“最理想”的学习环境,孩子的双休日于是纷纷被钢琴、舞蹈、书法、绘画等兴趣班占满,孩子的玩耍不断地受到限制,幼小的心灵过早背上沉重的包袱。请看: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2009,(7):80-80
在美国,气质研究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儿童心理学者也总结出一套适合不同儿童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步骤。气质是条线索,让我们可以看清孩子的特性,知道某种行为是他的气质所致,根据孩子的气质,用合适的方式来教养孩子。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的父母和教师需要了解儿童气质的原因。很多研究结果提示,观察儿童的气质越早越好。父母和教师要体谅和理解孩子的气质特征,以及他们在学习上、与人和环境相处上所遭遇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有些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常常对父母说:"累了"、"累得不想动弹了"。孩子们所说的"累"是他们在紧张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而这种疲劳,一种是属于生理性疲劳,另一种则属于心理上的疲劳。生理性疲劳,一般是由于生理上的超负荷而引起的。比如,孩子参加了比较消耗体力的劳动,或参加了一场足球赛,都会使平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