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桥娣 《广西教育》2014,(41):32-33
正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与指导写作同等重要。但传统的习作教学往往重"写"轻"改",或是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改习作。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习作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权呢?"习作教学应当把教师的修改转变为学生的主动修改,让学生在反复修改的实践中提升习作能力。一、示范评改《论语》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生修改习作前,教师必须进行修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互相批改习作中互相学习,会形成浓厚的兴趣,领悟到一些习作方法来,而且成效显著。这样,教师也节省了大量精力。学生开始互批习作时,往往不得要领,不知如何批改。教师在指导学生批阅时应该以"批"为主,以"改"为辅,把"改"的主动权交给创作者本人。  相似文献   

3.
习作评价对习作教学过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鼓励学生的习作、提高习作水平、改进习作教学方法及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习作评价与批改往往定位于教师和习作之间,是一种单向的评改活动。教师精批细改,耗时多,效率低,且不及时,每次作文要隔十天半月才讲评。教师的评价单一,导致学生的作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作文评改一直是教师唱主角,教师在夜以继日的“全批全改”中付出大量的心血。学生对老师艰辛的劳动并不领情,拿到改后的作文只看一下等第和评语,然后就置之不理了,有悖于老师精批细改的初衷。学生的习作好像是等待审判的被告,老师评改往往用成人的眼光审视儿童化习作,指责多,激励少。学生习作兴趣、灵气在老师主宰的评改中被无情扼杀,学生在教师的评改中享受不到习作的快乐,体验不到成功,习作兴趣逐步丧失,写作能力难以提升。  相似文献   

5.
评改小学生习作,是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习作评改,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最繁重的劳动之一。在教学实践中,绝大部分语文教师习惯于对每个学生的习作进行精批细改,从字斟句酌的个别修改,到眉批、总批的细致周到,当作文批改后发给学生,学生往往更关注的是作文的等第或成绩。至于文句修改、眉批、总批等这些工作量大,消耗教师精力之处,往往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小学习作教学一般遵循这样的三部曲:指导一批改一讲评。教师往往非常重视习作的指导,而对学生习作的评改,随意性比较大。那么合适的习作评改该如何操作呢?  相似文献   

7.
作文批改应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基于此,紧扣教学目标,实施习作教学"改"的有效策略,在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自改与互改的过程中促使学生领悟习作的修改方法,在教师的精批细改中促使学生感悟到习作修改的精妙之处,从而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相似文献   

8.
作文修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置于学生写作后,教师对篇篇习作进行增删添改,或者是教师指导学生自改、互动。近几年来,修改由原来的教师包揽转移到学生修改,主体地位确立了。但是,一线不少教师仍明显地感受到,无论是以前教师修改,还是现行的学生修改,都存在着较多的标点、错别字、层段、词句方面的修改,而大方面的内容、思想等修改却难以落实到习作上,毛病或不足只能在习作中以评语的形式指出来,即使学生去大改,在数量上,为数往往较少;在时间上,是要等到师生在批语中指出问题后,这时距离写作已有一定时间,学生的再写作兴趣肯定会…  相似文献   

9.
自改习作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把习作批改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学生自改习作能力上。自改习作教学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教给学生自改习作的方法和要领。在培养学生自改习作能力的教学中,尤其要遵循有关教学原则,更好地提高自改习作的教学效率,更快地提高学生自改习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标》中提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写常用文体的习作,也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一、提出具体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改作文习惯。学生一开始修改作文,往往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改什么,从哪儿改。这个时候教师要适时点拨,提出修改的内  相似文献   

11.
杨秀弟 《考试周刊》2012,(47):54-55
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似乎成了一条真理,然而在习作教学领域里却存在一种只见耕耘,少见收获的怪现象,教师如愚公移山般地对堆积如山的习作本进行精批细改,常常是累得腰酸背痛、头昏眼花。可当教师把经过自己辛苦评改的习作本发给学生时,学生往往多是扫一眼便了事。  相似文献   

12.
习作批改,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师最繁重的劳动之一。多少年来,精批细改,一直是语文教师务必遵循的重要工作。根据报纸披露,中小学教师的大部分业余都是花在习作批改上了。如此这般,教师哪里还有时间进行本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呢?习作批改中的耗时低效往往让语文老师为疲于批改又收效不大而苦恼。每每听到老师们自责的牢骚时,我就在扪心自问:习作批改,难道爱你如此不易吗?为此,我在培养学生自改习作能力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一、激发自改兴趣1.选用故事和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我们可以讲唐代苦吟诗人贾岛“推敲”诗句的故事;可以讲王安石“春风…  相似文献   

13.
要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只有必须明确学生自改习作的意义,消除传统习作批改的弊端,探究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方法,思考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步骤,才能使学生在自改习作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修改的习惯和能力而提高习作的水平,才能使教师提高习作教学效益而实现(《语课程标准》提出的习作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习作评改,一直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最繁重的工作之一.多少年来,精批细改一直是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许多语文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习作批改上了.但作文发下后,学生却往往只看分数,并不能认真领会教师批改的意图.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作文修改是老师精批细改,眉批、旁批、总评一应俱全,包含了老师对这篇习作的意见和建议,更包含着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期待。但往往学生拿到作文本之后,只简单看看得分,不去细看老师批改的内容,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大都不管,甚至老师批改出来的错字病句也不放在心上,造成以后写作时存在的问题依然如故。因此,这样的"改",也仅仅是教师方面的"一厢情愿",没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没能真正激起学生对自己习作的"再回首"。如果让学生自己修改习作,领悟能力强的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习作加以完善;但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一般只能批改一下错字错句,要求  相似文献   

16.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肩负着提升学生评价、鉴赏、修改等多种作文能力,对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通过构建习作互评互改的五个策略,使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教师示范评改融为一体,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评改目标根据学生的习作水平达到不同的层次,从而提高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提高老师评改习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一、传统习作评改的弊端 传统写作教学十分注重教师对写作技巧及语言知识的讲解,评改习作的任务全部由教师承担,这种习作评改方法有以下弊端。 首先,教师是学生唯一的反馈源。教师通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每篇作文精批细改,并附以概括性很强的评语。学生在拿到批改完的英语作文后,往往只扫一眼得分、评语和被改过之处,便将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习作评改存在两大误区。一是用教师改代替学生改。有些学校在习作评改中,将"精批细改"作为批阅作文的硬性规定,认为教师只有"呕心沥血"地为学生改出精美的、烙有教师思维痕迹、语言特色、立意高远的佳作,才便于学生在今后的考试中套用,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习作评改中,教师是评改的主体和权威,教师改得很辛苦,但大多数学生只看分数,使得习作教学收效甚微。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课题组通过无数次的尝试,在习作修改方面提出了"学生自读自改—学生互读互改—教师评改"三部曲,并尝试运用奇招——"小改"和"大改",从方法和层次上提升了学生的评改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习作评价一直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在传统的习作评价体系中,教师几乎就是学生唯一的读者,对学生习作能力的评价,往往关注的是学生成文后的一次性评价,注重评价结果,其内容也以教师的意志为中心,没有关注学生的真正体验.教师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对学生习作精批细改,却无济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习作仍是一种负担,他们的习作表达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也就更难谈得上有什么"成就感". 一、设计评量表——提供评价标准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评量表"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评价修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