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厂镇距祥云县城东32公里,属坝区,海拔1960米;北至禾甸乡,南通下庄镇,西通云南驿镇、祥城镇,东至东山乡,为乡镇级的交通枢纽.在1964年,云南省博物馆清理发掘了刘厂镇大波那村北约1公里的战国早期木槨墓,出土了铜棺、铜鼓、编钟等近百件器物,1977年又在距"铜棺墓"约1公里处发掘了一座槨墓,出土了铜剑、铜釜、铜锄等40余件青铜器和锡器.大波那,当地白族语叫做"岛富脑",意为大老爷.  相似文献   

2.
宋王山宋墓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街张店村。2004年发掘的三座墓皆为长方形单室砖墓,为湖北武汉地区北宋时期较流行的墓葬形制。三座墓共出土器物17件,有瓷器、陶器、铁器、铜器和较多铜钱。瓷器中特别是两件影青瓷薄胎高足碗和一件莲瓣纹影青瓷高足碗,代表了北宋影青瓷的较高水平。三座墓出土的北宋时期的铜钱14种,共计85枚,为判定墓葬的下葬年代提供了参考。此次发掘对研究本地区在北宋时期的经济和文化习俗有一定价值,充实了本地区的宋墓资料。  相似文献   

3.
越王勾践宝剑、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盘……150件出土于荆楚大地的珍贵文物从11月21日起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的文物涉及年代远至旧石器时代,近至明朝,全部展出文物中近90%为国家一级国宝。此次展出的文物涵盖了铜器、陶器、玉器、漆器等方面。文物全部来自湖北省博物馆及部分市、县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共150件套,最著名的有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九连敦楚墓出土的编钟、编磬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博物馆和湖北省博物馆分别藏有楚王孙鱼双戈戟的戈各一件,出土之后它们再没有在一起展出过,此次展览是它们首次共同与公众见面。越王勾…  相似文献   

4.
杨琳 《寻根》2011,(1):86-92
2010年1月,湖北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松林村的獾子冢战国楚墓中出土一具棺材,主棺黑色的棺盖上印有一只红色脚印,是一名成年男性所留,长约25厘米,大体相当于现在的42码,位置对应于墓主胸口处。这只神秘的脚印传递着什么信息?目前有各种各样的猜想。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鱼鹰在洱海区域的养殖历史悠久,这不仅可以从考古出土的历史文物中得到证明,还可以从现存鱼鹰所具备的训练素质和捕鱼技能得到实证。1964年祥云大波那发掘的战国铜棺两横壁上有鱼鹰纹饰图案;1980年,剑川沙溪鳌凤山头发现了约战国时期的几百座古墓葬群,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勒头发的箍,上面作一列11只水老鸦(鱼鹰),嘴如钩,短尾张翅,头侧皆有一只弯曲的鱼鳅(或鱼);祥云红土坡出土了两件西汉时期的鱼鹰杖首,大理市海东汉墓中也出土了一件鱼鹰杖首,说明远在战国时期,洱海区域的人们就把鱼鹰作为一种文化在生活中反映。  相似文献   

6.
白陶马之谜     
白陶马之谜□韩建武1971年陕西礼泉县张士贵墓出土了两件神态几乎一致的白陶马,马高46.5,长54厘米,通体皆白,如象牙雕刻,披鬃,缚尾,虔首,右前蹄抬起,体格健壮,造型逼真。张士贵是隋末群雄之一,后归李世民父子,屡立战功,官至左领军大将军,显庆二年...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德州陵城区有座古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傍内护城河,直径十数米,近人新堆的封土高四五米,墓前有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陵县知县沈重立的墓碑:"平原君墓"。1976年,疏通护城河道时,墓前地下出土了石镇墓兽,镇墓兽底座70厘米见方,厚38厘米,上面卧一石兽,由此看此为古墓无疑。可是墓主人是谁?这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猜测和争议。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林港村在修建村公路王子恩湾路段取土时发现一座明代砖石结构墓,经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土随葬品3件,有釉陶罐、青花瓷碗等。此墓系砖石结构,在江夏尚属首次发现这样结构的明墓,对研究本地区埋葬习俗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鹿邑“长子口”墓的青铜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昱午 《寻根》2013,(4):56-58
1977年冬,河南考古工作者在鹿邑县太清宫镇清理了一座商末周初时期的大型墓葬,发掘者依据铜器铭文,称之为"长子口"墓。该墓出土各类文物共计千余件,其中以青铜器最为引人注目。有礼器68件、乐器6件、兵器及工具20余件。这批数量较多的青铜器,造型之奇、纹饰之美、铸工之精,为豫东地区所仅见,在全国也不多见,无疑是上世纪末我国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江夏区金口港区指挥部在配合"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征地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座明代双室劵顶砖室墓,经抢救发掘清理,此墓中出土陪葬品8件,有釉陶器、瓷器、灰陶地券等。地劵详细记载了墓主人籍贯、地点、生死年代等,是一座明代嘉靖年间的墓葬。此墓的发掘清理,为研究武汉地区明代墓葬的形制、葬俗及校勘地方文献史料等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1月14日,朱元璋重孙、玄孙墓葬在江夏二妃山佛祖岭重见天日,两人墓中出土近40件陪葬瓷器,件件价值连城。11月14日上午7时许,佛祖岭脚下朱氏家族墓园的寂静被打破。来自武汉市考古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三星堆四号坑出土了3件铜扭头跪坐人像,大小、造型、五官、发饰、服饰等特征基本一致,应该是同一件器物的三个独立组成部分。扭头人像造型独特,双手半合十于左胸前,手掌及头发共同构成了一个宽1.56厘米的卡槽,卡槽中部有用于固定的镂孔,具有明显的功能性。此外,扭头人像双脚脚掌贴地,抓地明显,在其周边也发现和出土了丝织品、麻线等实物,推测3件铜扭头人像可能是屏风的底座。扭头人像与三星堆一、二号坑出土的立人像、人头像等在整体造型、面部特征、服饰纹饰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仅与一号坑出土的一件跪坐人像具有共性,其身份应与该件跪坐人像同属一类,属于以鸟为尊的人群,服务于祭司、神职人员。而以大立人及其他人头像为代表的人群明显更崇尚眼睛,他们是三星堆社会中的祭司、神职人员。两类铜人像代表的人群的区别或许也是世俗与神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袁明章 《寻根》2011,(2):75-77
河西走廊遍布广漠戈壁的墓葬群有着悠久的传统和久远的继承关系,内涵丰富、意味隽永的彩绘图案,形成了现存河西棺板艺术的主体格调。在河西汉族土葬中皆用棺板,棺板包括"棺"和套在其外面的"椁"。  相似文献   

14.
王政 《寻根》2009,(5):28-33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鸮器6件,包括圆雕4件,浮雕2件。其中507号高5.7厘米,呈深褐色,造型作“鸱蹲”形。鸱之双腿粗壮,尾着地,两耳相连,有小孔,显然是佩戴品。472号高10.6厘米,是墨绿玉浮雕。鸮的形态钩喙圆眼,头有冠毛,颈饰鳞纹,线形流利。有穿孔,也为挂饰物。  相似文献   

15.
简帛研究缘起简帛,简牍与帛书、帛画的简称。简牍又分竹简、木简与木牍、竹牍。许慎《说文解字》曰:简,牒也,从竹。今南方出土之简多竹制,北方出土之简多木制。《说文》曰:牍,书版也,从片。片,剖开之木,制平为书版,故牍以木制。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汉简中有竹牍一枚,长23.2厘米,宽4.1厘米。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台出土秦简中有竹  相似文献   

16.
丝织是中国传统手工工艺,至今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唐、宋时期,中国的丝织业尤为兴盛,丝织技术达到很高水平。西夏是与宋朝并存的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当时也具有较高的丝织水平。我们现在见到的西夏时期丝织品,除了西夏陵出土的之外,数量最多的当数1991年出土于宁夏贺兰山拜寺沟万塔的丝织品了。方塔出土丝织品有绢、锦、绕、罗、绩、纱等十几种,品种丰富多采,图案绚丽多姿,为研究西夏丝织工艺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下面逐类介绍。绢。绢是一般平素类织物的通称,分生熟两种,绢不织花纹,主要用印染方法进行装饰。方塔出土的绢是西…  相似文献   

17.
1982年至1985年,浠水县先后发掘清理了5座宋墓,出土了部分陶器、瓷器、铜器、古钱币,其中4座宋墓中出土了石质地券文。华□娘地券。1982年4月23日,洗马镇小金山村樟树湾后山农民周某挖屋后沟时发现一座宋墓,经清理,出土了白瓷瓜棱执壶、白瓷六棱  相似文献   

18.
云南江川李家山第86号墓出土了一件名为"雕花铜板饰"的器物。经过考证,笔者认为它实际上是新莽时期的汉式器物——龙首方身铜器。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汉文化在边远地区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96年9月中国“丝绸之路”古代艺术展在克罗地亚共和国首都萨格勒布市米玛拉博物馆隆重开幕,为中克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展览是由宁夏文物局、甘肃文物局与克罗地亚米玛拉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共有159件文物展品和6件文物复制品参展,展出时间4个月。参展的文物多是近几年出土的文物珍品,主要由反映战国时期游牧民族文化的青铜器、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墓地出土的陶源、西夏、宋、元时期的佛教艺术品、瓷器及反映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文物精品组成,其中许多文物都是第一次走出国门。“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120年前由德…  相似文献   

20.
寿山石,俗称“腊石”,因产于福建福州北郊寿山乡而得名。其雕刻历史源远流长,石质脂润,柔而易攻。据考古发掘证明:福州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寿山石雕,乃是1954年在福州仓山桃花山师范学院工地,挖掘了一座南朝墓葬,出土“石刻猪”一只,高1.1厘米,长6.4厘米,同年在福州仓山乐群路速成中学工地的一座南朝墓葬中。也出土“石刻猪”一件,高2厘米,长6厘米,1965年福州北郊二凤山工地,发掘一座标有“元嘉二十二年乙酉”(公元445年)纪年墓砖的贵族墓,出土“石刻猪”一对,高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