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环境美德伦理是当今环境伦理研究的新转向。对大学生进行环境美德培养和教育,从学科发展需要而言,是解决当今环境美德主体宽泛培养、环境美德德目缺乏统一认识的一次探索;从大学生发展需要而言,则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在过去传统道德关系基础上纳入包含环境对象的,具有对自然的适当的谦逊、正义、简单、仁爱的新型人格。为此,高校要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环境美德人格的宣传、发挥高校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大学生的环境美德实践等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环境美德。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6,(3)
美德论述提示a.美德是健全、完善、崇高人格必不可少的部分b.美德是仁行、善举的心灵基石c.美德意味着对别人的尊重以及自我的牺牲、给予d.美德的培养须从小从修身、伦理教育抓起e.美德的标准应适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环境美德对实现我国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德育的主渠道,理应将大学生的环境美德培养纳入教学中。要有效培养大学生环境美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环境美德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强化环境美德行为。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闲暇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对大学生实施闲暇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和各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大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要阵地,应以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基础,从社会对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研究制定闲暇教育课程,完善闲暇教育环境,作好对大学生的闲暇教育的引领和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存在着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弱化的现象,迫切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润。优秀传统文化能提升大学生的聪明睿智,陶冶大学生的人文情操,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品德等。政府、学校、家庭应共同营造大学生传统美德的教育环境,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与美德的汲取,帮助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养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需要社会、学校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其中,高校对于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在新时期下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它既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理念,不断探索建设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和谐道德人格的培养不仅是他们自身健康成长与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互联网已逐渐成为网络空间人际交往借助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也随之面临严峻的考验.高校道德教育应加强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伦理教育,注重网络文化环境建设;健全网络文化建设的维护机制,强化大学生的反省力:鼓励大学生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养成和谐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高校开展环境美德教育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德育内容创新的必然要求。顺应时代潮流,转变环境美德教育观念,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挖掘新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环境美德意识,对于塑造具有环境美德的新型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开展环境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目前,大学生环境伦理教育成为各个高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仅从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意义和途径方面,对高校环境道德教育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21世纪的时代主题,成教大学生的创业人格培养势在必行。这是适切成教大学生身心特点、适应市场经济竞争与挑战以及满足高校改革发展需要的必然举措。具体而言,应创设合理氛围、创造良好环境、创新相应措施来培养成教大学生的创业人格,培养创新型现代化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日益重要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三个维度:大学生积极人格、大学生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大学生积极情感体验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日益重要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三个维度:大学生积极人格、大学生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大学生积极情感体验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出发,阐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并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高校美德教育的途径。呼吁高校加强美德教育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社会文化逐渐向多元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大学生属于独立性的价值主体,其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因社会文化的影响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尽管知识教育是高校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但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为了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体系,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材资源进行改进。本文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构建的意义,并分析了当今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的德育思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和谐人格是个体组织好内部心理因素并且协调好外在关系的最佳人格,是健全统一的心理人格,也是善美相谐的道德人格,培养具有和谐人格的大学生是高校德育的根本追求。然而当今大学生的人格冲突正从人格的“单面化”倾向、“知行分离”、心理健康隐患以及忽视外在关系的和谐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高校德育要构建大学生和谐人格,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必须在德育实践中倡导审美化德育、树立大学生“我与你”的世界观、借鉴儒家“中和”教育理念,发挥其人格教育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人格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校德育应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将做人、做事、做学问合而为一,倡导大学生的自律观和终身学习观,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德艺双馨、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美德伦理是将美德概念作为基本概念的伦理类型,它认为行为者的美德品质能为其行为提供正确指南,这种伦理研究进路不仅弥补了规范伦理的实践缺陷,推动了当代伦理学研究的深化,而且从重建道德主体性、指导道德实践及继承美德教育资源等层面显示出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积极意义。以美德伦理为理论基础的高校道德教育应从加强道德理论教育、实施道德情感教育、丰富道德实践教育等多方面完善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大学生要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与完善的重要时期,健全人格的塑造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身的健康和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分析青年学生人格养成上存在的四个反差,着重从夯实理论基础、培养人文素质、强化实践路子、优化学校育人环境等4个方面,对学校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加强大学生的环境伦理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扭转大学生的环境道德缺失现象,提高大学生的环境道德素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必须重视大学生的环境伦理教育,探索有效的环境伦理教育方式,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20.
美德的产生需要行为合宜、同情得宜、激情适宜三个条件同时满足,而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美德教育则没有对上述内容给予足够重视,从而产生了一些问题。高校大学生美德教育应依据美德产生的三个条件展开。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美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