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晓浦 《体育学刊》2012,(5):113-117
运用获专利的新型自变频气动加载振动力量训练器,对12名1级男子游泳运动员进行了8周的振动和气动加载动态力量耐力训练,通过与训练方式相同的测量获得了实验前后动作最大速度、最大动态力(1RM)、最大力量功率、动态力量耐力(nRM)和最大等长力量以及上臂围度指标。结果表明:振动与传统力量(气动加载)训练方法均可提高动态力量耐力,效果相当;相比传统的力量训练,振动力量训练的优势在于发展最大动态力量、快速力量和动作速度。  相似文献   

2.
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和柔韧性的即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下短时振动训练对普通人群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柔韧性的影响,了解作为准备活动的短时振动训练对人体下肢爆发力和柔韧性的作用,并分析振动频率与训练效果的关系,以更好地将振动训练应用于实践;研究方法:振动训练对象为31名(14男、17女)普通大学生,分别接受30 Hz、35 Hz、40 Hz、45 Hz的全身振动训练,振幅2 mm,每种频率每次共训练5 min.并于训练前、后接受心率、柔韧和下肢纵跳能力测试;结果与结论:振动训练后心率有显著提高,但心率提高幅度与振动频率无关.振动训练并没有使所有受试者下肢柔韧性和下蹲跳成绩得到提高.振动训练没有使女性受试者下蹲跳时下肢最大功率提高,但低频振动训练可以即时提高男性受试者下肢最大蹬伸功率,30 Hz是提高男受试者下肢蹬伸功率的最佳训练频率.  相似文献   

3.
振动刺激训练提高运动员下肢力量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实验等研究方法,以专业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通过8周力量训练实验,发现振动刺激训练对提高肌肉力量具有显著的效果:蹬伸最大力量较实验前具有显著性变化,快速力量也得到了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4.
将振动训练运用在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经过8周训练后观察训练效果,以探讨振动训练对速滑运动员下肢力量的改善效应。将16名吉林省速滑队女运动员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力量训练与常规训练和振动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训练。实验结果表明:8周振动频率为30Hz,振幅为2mm的振动训练与常规力量训练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速滑运动员力量的训练效果。尽管8周振动力量训练对提高速滑运动员下肢肌群的最大力量无明显优势,但能显著性提高下肢肌群爆发力与耐力水平,同时能够有效提高速滑运动员的下蹲跳成绩。  相似文献   

5.
交变负荷训练法对肌肉力量训练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自制振动台为干预手段,对下肢肌肉进行力量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研究交变负荷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增长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男子跳远运动员10名,随机分为“交变负荷训练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两组共接受8周训练,每周3次,实验前后一周内利用测力台和B iodex对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缓冲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振动刺激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受试者的原地纵跳能力,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缓冲能力,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交变负荷力量训练法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频、中频、高频三种不同频率的振动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在我校招募78例篮球运动员作为受试对象,按照干预方法不同将受试者分为低频组、中频组、高频组和对照组。低频组、高频组各20例,中频组、对照组各19例,干预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能训练,低频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振动频率为20Hz;振动幅度为3mm的振动训练干预;中频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振动频率为30Hz;振动幅度为3mm的振动训练干预;高频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振动频率为45Hz;振动幅度为3mm的振动训练干预。10min/次,4次/周,在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测量受试者右侧踝关节的位置觉、肌肉力觉和运动觉。结果:组内比较中,干预8周后低频组、中频组、高频组的位置觉、肌肉力觉、运动觉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干预8周后低频组、中频组、高频组的定位角度与复位角度之间误差角度值、目标力矩与复现力矩之间误差值、感觉阈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的位置觉、肌肉力觉、运动觉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频组的位置觉明显优于中频组,肌肉力觉和运动觉明显优于低频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中频、高频三种不同频率的振动训练均能够提高篮球运动员踝关节的位置觉、肌肉力觉和运动觉,从而提高本体感觉,其中以高频振动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10周不同组数的杠铃负重练习分别对最大力量和无氧耐力的影响,分析不同负荷量的力量训练计划的效果.方法:22名无训练经历的青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均采用80%1RM重量,分别进行8次×1组练习动作、8次x3组练习动作和8次x6组练习动作的负重蹲起训练,每周训练2次,共训练10周,于训练开始前、训练4周、7周、10周共进行4次1RM和标准Wingate测试,比较其差异.结果:不同练习组数的受试者,训练后1RM值和Wingate测试的峰功率及平均功率比训练前均显著增强,但各组之间,其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无训练经历者在10周期间进行负重重量相同的下肢力量练习,每次多组重复者与每次进行1组练习者相比,最大力量及无氧耐力的增强并未表现出更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铁链深蹲和传统深蹲对下肢最大力量和爆发力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20名男性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6周的铁链深蹲和传统深蹲,测试训练前后最大力量(1RM),测力台测试垂直纵跳高度和力的发展率(RFD)。结果:两组训练后下肢最大力量、纵跳高度均显著提高,铁链组纵跳时力的发展速率显著提高。结论:铁链深蹲不仅可以提高最大力量和纵跳高度,且更有助于整体爆发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8点星形偏移平衡测试来评价核心训练对优秀蹼泳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的作用。以国家蹼泳队24名优秀蹼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核心训练组和传统训练组。对两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4次,每次50min的运动训练,核心训练组进行以S-E-T悬吊训练为主,瑞士球和其他垫上训练为辅的核心训练,传统训练组进行"V"字起等传统的蹼泳腰腹训练。在8周的实验前后进行SEBT测试,检验受试者动态平衡稳定能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蹼泳腰腹训练,8周的核心训练更能显著提高优秀蹼泳运动员的前庭觉、躯体感觉、视觉、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肌肉力量、抗外部干扰、行动的敏捷等之间的协调能力,从而提高了机体的平衡稳定能力,具有传统力量训练不可比拟的优势。动态的星形偏移平衡测试能较全面地反映机体对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下肢力量、身体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每周三次对普通中学生进行12周的篮球训练,并测定比较了其训练前后的体重、脉搏、肺活量、台阶指数、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腿站立和心境等8项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除体重和握力外,受试者篮球训练后上述各指标值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篮球训练对增强中学生的体质,提高其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篮球训练可以降低中学生的脉搏,增大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其柔韧、平衡素质和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他们的心境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振动训练是一种新兴的的训练方式,现阶段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通过对现有振动训练研究进行总结概括,旨在探讨振动训练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查阅前人实验研究文献,并对其结论进行总结归纳。结论:通过振动训练可以促进肌肉力量的增长以及肌肉爆发力的增长,对力量素质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振动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肌肉爆发力,对速度素质发展有促进作用;振动训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以及肌肉耐力水平,可提高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振动训练可以提高肌肉及韧带的伸展性对运动员柔韧素质发展有着较好的影响,有学者认为振动训练对柔韧素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温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专选学生上肢进行局部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探讨局部振动刺激对上肢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为温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专选学生2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共接受8周系统力量训练,每周3次,每次以最大力量的75%、80%、85%、90%、85%、80%、75%的负荷做12、10、8、6、8、10、12次,时间间隔为2.5~3min,振动训练组在接受上述训练的同时附加40~45Hz的局部振动刺激.实验前后一周内用CYBEX6000对肘关节屈伸肌群的一般力量、快速力量、平均功率和加速时间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局部振动刺激组肘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爆发力和平均功率的增大幅度明显大于普通力量训练组,但对肌肉耐力提高不明显.结论:局部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法能够有效地增强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验法,比较花样跳绳、跳绳、体育课教学训练,对13~15岁少年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2周花样跳绳训练可有效改善少年的骨密度,显著增强其力量、爆发力、柔韧、平衡等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12周振动训练引起大鼠骨骼肌的力量、IGF-1、Myostatin基因的表达和血清GH、C、T、IGF-1、Myostatin浓度的变化,观察振动训练引起机体内分子水平和组织水平的一系列变化,探索振动训练的生物学机制。方法根据不同训练周期随机将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CC)、急性振动组(MO)、8周振动组(MM)、12周振动组(ML)。急性振动训练组训练后即刻取材、其他组训练结束后休息12 h后取材,测定腓肠肌质量相关指标、CK活性;通过RT-PCR测定IGF-1mRNA、myostatin mRNA相对表达量,血清GH、C、T、IGF-1、Myostatin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与安静对照组相比,急性振动组血清GH、C、T水平显著上升,骨骼肌力量显著增加;8周振动组血清GH、T水平显著升高,C显著下降,IGF-1表达显著上升,Myostatin表达显著下降,骨骼肌力量显著增加;12周振动组血清GH、T水平显著降低,C显著升高,IGF-1表达显著降低,Myostatin表达显著上升,骨骼肌力量显著下降。结论振动训练也具有明显的代谢效应,其影响IGF-1mRNA和MyostatinmRNA表达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血清IGF-1、Myostatin与GH、T相互作用来完成的。Myostatin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肌肉力量评价指标,但是应用于训练效果的监控和运动员机能的评定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动态平衡训练对膝关节位置觉的干预效果及其预防损伤机制,比较平衡板、平衡气囊、瑞士球训练方法改善下肢本体感觉功能的效果,为预防运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41名受试者分成平衡板平衡气囊训练组(n=13),瑞士球训练组(n=14),对照组(n=14),训练时间共8周,每周3次,每次练习50分钟,8周训练前后测试膝关节主动和被动位置觉.结果:①8周平衡板气囊训练和瑞士球训练后,男女受试者右膝关节位置觉(主动和被动)比训练前减小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平衡板气囊组与瑞士球组在改善膝关节位置觉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8周动态平衡训练时间较短不足以使膝关节位置觉显著改变,但训练后位置觉平均误差减小,表明平衡板气囊训练和瑞士球训练对改善膝关节位置觉感知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对比分析方法,对“竞技跆拳道柔韧素质训练”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将动态拉伸和PNF牵伸术两种先进训练理念,引入竞技跆拳道柔韧素质训练中,以促进运动员柔韧素质的提高。研究结论认为:竞技跆拳道传统柔韧素质练习容易使组织温度降低、肌肉力量下降、引起牵张反射、造成肌肉损伤,影响运动员表现力;动态拉伸的优点是通过与专项技术紧密结合,没有振动和回弹,不会引起强烈的牵张反射,使运动员较快进入训练状态;PNF牵伸术对改善柔韧拉伸、肌肉力量和预防损伤优于其他任何一种拉伸方法,为竞技跆拳道柔韧训练带来了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旨在揭示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及其二者结合训练对不经常锻炼的老年人关节活动幅度的影响。研究方法 :以 3 2名不经常锻炼的老年男子为研究对象 ,他们被分为 4组 (每组 8人 ) :对照组 (C)、力量训练组 (ST)、有氧训练组 (CT)、力量和有氧训练结合组 (SA)。ST、CT和SA这三组共进行 16周训练 ,每周训练 3次。力量训练内容为 10次主要肌肉群参加的阻力性练习 ,运动强度为 1-RM的 55— 80 % ;有氧训练主要是走或慢跑 ,运动强度保持在最大心率的 55— 80 %。训练前测定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身体活动水平和最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与分析赛艇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手段,发现目前的力量训练多是单一关节,且肌群参与度低,非协同做功,专项化程度不高;重视大力量,力量耐力的训练,忽视了快速力量的训练比重;对核心训练的认识和掌握不够,直接影响了训练效果;忽视了小肌群及柔韧、协调、灵敏、平衡等能力的训练,专项动作质量低;运动员文化程度低,对训练方法的理解能力差。建议:训练理念要更新,多采用非稳态、非平衡训练,提高专项化,重视快速力量与核心力量训练,增加柔韧性及本体感觉平衡稳定性的训练,来提高动作质量,同时要加强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体适能测试的方式,比较长期规律从事力量训练的老年人群各项体适能指标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老年人力量训练能有效降脂、增加肌肉力量、肌肉含量、时间肺活量、提高骨密度、改善平衡能力以及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机能;而对改善BM I、KTL、柔韧素质、反应能力和血压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0.
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柔韧和力量素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柔韧素质和力量素质的影响。方法:30名女大学生采用配对设计方法,为期16周的形体训练,并在训练前后进行柔韧素质和力量素质指标测定。结果:训练16周后,女生坐位体前屈、两腿纵向劈叉、仰卧起坐、俯卧两头起、俯卧撑等指标均高于训练前,经统计学处理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女大学生的柔韧、力量素质,有利于培养女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和表现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