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化语文课堂,把语文课堂看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具有生态功能的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生物因素(即人)与其生存环境因素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因此,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对于开展生态化语文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生态课堂所需要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本文则从营造良好精神环境入手,谈  相似文献   

2.
生态课堂是由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形成的一个教学生态系统,其基本特征是生态和谐、多元共生、开放性。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非生态问题主要有:课堂教学环境的非生态、师生关系的非生态、课堂教学方式的非生态。构建高校生态课堂需要树立生态教学理念、营造生态的课堂教学环境、科学定位师生生态位、创建生态化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3.
生态课堂是由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媒体、学生、教师、环境等诸多因素形成的教学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和谐性和共生性。创建思想政治生态课堂,需要打造生态教学硬环境、营造生态教学软环境、创建生态教学方式和生态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4.
数学生态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一种生态的平衡方式、动态的思想指导课堂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环境的创设.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以实际的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生态的世界观来构造一个生动、和谐、可持续发展、充满活力的生态教学环境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与同学们进行沟通与交流.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由教师和同学构成的共同体,再由这个共同体在特定的情形下营造一个平衡与和谐的学习生态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同时使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5.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教学是由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教学信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环境(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等因素构成的一个微观生态系统.物理生态课堂就是一种把教学主体、教学信息、教学环境等看成一个教学生态系统,并以此来建立一种开放的、多样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物理课堂形态.建构物理生态课堂就...  相似文献   

6.
<正>让初中数学课堂回归自然,还数学教学以本色,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体验性生态课堂是以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等因素的动态情境为教学背景,以学生亲身体验作为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呈现学生在生态情境中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种生态课堂,应该是一种真实、自然、本色的学习课堂.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改多年,"生态"两字已经深入到我们的课堂,生态的课堂已经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7.
营造绿色的生态课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的课堂是课堂内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良性循环的课堂。课堂中的生态因素包括人、物质和精神,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呈多向互动关系。生态的课堂,是以人为本的新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充满活力,是学生成长的乐园;生态的课堂强调由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生态的课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理解,让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样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绿色的生态课堂。一、创设自由的对话心理场人是课堂生态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课堂的主体因素,包括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教…  相似文献   

8.
让初中数学课堂回归自然。还数学教学以本色,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体验性生态课堂是以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等因素的动态情境为教学背景,以学生亲身体验作为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呈现学生在生态情境中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种生态课堂,应该是一种真实、自然、本色的学习课世.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干学万学学做真人.”课改多年,“生态”两字已经深入到我们的课堂,生态的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的课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生态课堂中的那些“真”.  相似文献   

9.
化学生态课堂是由教师、学生、课堂自然环境、课堂人文环境4个要素组成的动态平衡、开放有序的微观生态系统。构建化学生态课堂,要创设良好的生本学习环境;树立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丰富化学课程内容;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开展绿色化学实验;实施激励性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0.
邹宇 《考试周刊》2012,(45):168-168
生态课堂是指在自然、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师生从事各种教育学习活动.是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存在于课堂中的生态因素包括人的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呈多元互动的关系。生态的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是由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让学生有个性地、自主地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社会多元多向多层次的互动,使师生不断开发潜能、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多年的实践与发现.笔者试图对传统课堂中存在的“非生态”现象进行透视,并针对如何更好地构建生态课堂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1.
肖松 《成才之路》2009,(32):68-68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依然存在生态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一维化”、教学内容的固化和割裂、教学过程生态失衡、课堂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部分失衡等等。从课堂生态系统的视角看,高中政治课堂不再是单调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个体、群体与多维生态因子的动态组合和互动,各类生态群体与生态因子的力量消长与平衡,物质、信息和情感的传递与循环等。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生命灵动的生态课堂环境已成为提高课堂实效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胡新国 《中国教师》2009,(Z2):137-137
<正>一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具有独特的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它的呈现形态是由教师、学生、环境之间交互作用共同使课堂成为有机的生态统一体。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3.
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李森 《教育研究》2005,26(10):55-60,79
把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教学研究中,对构建真实的课堂,而不是一个经过筛选的虚假的环境,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它由教师、学生、教学事件和环境等组成,与自然生态相比,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主体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课堂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化的课堂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具有整体性、协变性和共生性等基本特征,发挥着滋养、环境参照、动力促进和制度规范等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4.
"生态的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个性发展为第一任务的教学情境,是从生态学的视角看课堂,课堂构成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关系。那么,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生态课堂呢?一、让情感充满课堂营造氛围,激发情感,是构建生态思品课堂的基本因素。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促发学生个人行为的内驱力。在教学中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道德情感因素。设计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5.
基于和谐教学理念的生态课堂,是一种课堂诸因素和谐的、平衡的理想课堂. 一、现实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失衡 现实课堂中的生态失衡表现为:课堂教学的过程性、探究性、情感性目标弱化,学生合作性、研究性、据展性学习缺失,教学方式、方法单一,课堂视野狭窄,仅局限于课堂环境教学的单一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生态课堂就是把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等诸多因素看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以此来建立一种整体的、多样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它是一种符合教学主体生理特征和教学规律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假民主"、"不自然"、"无创新"等问题,生态课堂的建构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生态课堂是以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生态因子,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出的新型课堂。构建生态课堂主要有以下策略:创建"生态式"教学环境,打好生态课堂基础;优化"生态式"教学内容,促进生态课堂的有效;创新"生态式"教学过程,建构生态课堂框架;强化生本化教学评价,促进生态课堂高效。  相似文献   

18.
课堂生态是通过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特征直接或间接影响师生教与学活动成效的主要外因之一,而其影响方式往往将课堂动力作为切入点或聚焦点。学生自身和群体的特征,课堂生态的好坏,教师与课程、教学和评价的整合程度等因素都会对课堂动力产生影响,而课堂动力的强弱直接或间接地左右着课堂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学校教学中最主要的育人场所,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生态课堂也是教育生态中最主要的组织形式。作为一个系统的立体建构,课堂教学中的人的因素、物质的因素、精神的因素等各个要素的关系是否和谐、有序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法、以及教学手段等因素构成的教学组织形式。翻译教学中生态语言学和教育生态学的应用,能够改善课堂环境,提升教学水平与效果,对于翻译课堂的新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语言学和教育生态学入手,分析传统翻译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生态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以期为翻译教学提供新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