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仁萍 《教学随笔》2016,(5):139-139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将“归属与爱的需要”列为人的重要心理需要,也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对“心灵家园”的渴望。因此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形成归属感是儿童的精神需要。幼儿园大班开展爱家乡的情感教育,首先应构建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情感教育课程,而后利用本土资源,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教育活动,捕捉教育契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张婕 《福建教育》2010,(7):88-90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是一种让教师又“爱”又“怕”的课程模式。“爱”是因为在这样的活动中,探讨的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开展的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幼儿参与的兴趣度高,主动性较强;“怕”是即使教师已准备好主题活动实施方案,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幼儿的兴趣、经验、行为做出有效地解读与回应,这就对教师的课程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3.
胡丽敏 《山东教育》2005,(33):28-29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从熟悉的“家的集团”进入第一个“社会集团”——幼儿园,从独享父母之爱到分享老师之爱,接触的人、事、物都是全新的。幼儿的依恋情绪就表现得较为强烈.情感的心理需要也比较突出。孩子在活动中需要有情感的依托、情感的支持。而区角活动正是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积累、  相似文献   

4.
结合“三·八”妇女节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是幼儿园的传统内容,但随着德育改革的深化,如何使这一教育内容取得更好的实效,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我们在无锡师范附小幼儿园中班开展的《妈妈爱我,我爱妈妈》德育主题活动,试图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一、活动目标制订本活动的目标时,我们力求克服过去脱离幼儿实际,不分层次的高而空的要求,提出了幼儿能理解的、做得到的具体要求:①了解妈妈的工作,知道妈妈不仅爱我,也爱更多的人,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②知道关心妈妈,爱妈妈具体行为的内容。这两项目标前者是道德认识与  相似文献   

5.
师爱,即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崇高的科学精神,教育实践中如何爱幼儿,激起幼儿的情感,让幼儿"亲其师"又"信其道",师爱便成了维系师幼间教育的纽带。人在幼儿园阶段,心理基本需要中,情感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幼儿心灵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充分利用楼道的墙面,布霞各种主题的壁饰,让墙壁对幼儿“说话”,是我们东山区教工幼儿园环境设计的一大特色。这种楼道壁饰,不仅美化了幼儿园的公共环境,而且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就像一个无声的老师,不断地向幼儿传递着知识和情感方面的信息。在确定壁饰主题时,我们以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为依据,从幼儿的情感易受感染的特点出发,收集和绘制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将有关品德教育的内容展现在幼儿面前。“我爱你们”这一主题壁饰,展示了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的种种生活画面,让幼儿体验父母对自己的一片爱心,产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  相似文献   

7.
张芳 《学前教育》2013,(11):34-35
金秋十月,祖国的生日,也是幼儿园开展爱国教育的最佳时机。结合教育目标和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们预设了主题活动——“我们爱祖国”,计划从“了解祖国的地形地貌、认识著名建筑、知道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感受国粹京剧的美”等方面,丰富幼儿对祖国的认识,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绪情感。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将"归属与爱的需要"列为人的重要心理需要,也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对"心灵家园"的渴望。因此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形成归属感是儿童的精神需要。幼儿园大班开展爱家乡的情感教育,首先应构建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情感教育课程,而后利用本土资源,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教育活动,捕捉教育契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与行为。可以让师生共同参与、寻找创设幼儿园自然环境的基本元素,形成具有幼儿园特色的自然环境,并挖掘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同时,可以通过种植饲养活动,培养幼儿亲自然的情感;通过各类科学小实验,激发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通过主题探索活动,促进幼儿环保行为的“内化”;通过幼儿的一日生活,改善幼儿的日常行为;通过季节及各类环境日,增强幼儿的环保情感厦行为。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如果采取知识灌输的方式,幼儿就只能是被动学习,并不能真正激发其爱国情感。在祖国飞速发展的今天,幼儿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变化和文化传统,让爱国情感根植于幼儿的心灵。在实施主题活动“自信的中国人”中,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中国,萌发对国家的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下面把实施的经验略做总结。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常把外界事物、情境所引起的“我”的内心感受、体味或亲身经历,称为“体验”。“幼儿有着体验的本能”,他们的体验活动无一例外地“具有强烈的情感性、个体性和过程性”。教师只有“真正关注幼儿在亲身经历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并“适时推动”,方能发挥教育的作用,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下面我们以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中的主题“哭哭笑笑”为例来谈谈体验的价值。●活动中的情感性特点在“哭哭笑笑”主题活动中,教师十分尊重幼儿的真实情感,几乎所有活动都伴随着幼儿强烈的情感体验。如,在“妈妈带我上幼儿园”和“我带玩具上幼儿…  相似文献   

12.
追求是心灵的绿洲,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杰出校友、福建省幼教特级教师林秀娟,矢志献身幼教,以爱学习、爱幼教作为人生的两大追求,三十三年如一日勤学不缀、爱岗敬业,辛勤耕耘于厦门市幼儿教育领域,引领幼儿园的主题与区域活动课改实验,不辞辛劳深入厦门广大城乡幼儿园指导课程改革与园本教研,倾注心血培养新人,初步构建了具有厦门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万美 《今日教育》2010,(5):38-38
爱是心灵的交融,爱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情感。在我园开展的市级科研课题“幼儿关爱情感培养的实践研究”活动中,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修一条爱的小路,让他们在小路上享受爱的温暖、爱的幸福,让爱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特别渴望也需要旁人的关怀与支持,于是我们决定带领孩子们走进残疾儿童的世界,以此来帮助孩子们真正学会关爱他人。  相似文献   

14.
黄伟  吴丽芳 《福建教育》2022,(29):23-24
<正>美育是审美、情操与心灵的教育,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幼儿园阶段的美育重在让幼儿通过感受、表达与创造美,逐渐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拥有美好的心灵,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幼儿园的美育活动应当符合幼儿思维与认知特点,立足幼儿学习与生活经验,以生活化、形象具体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幼儿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让美育连接幼儿的日常生活,伴随幼儿成长。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多年来,幼儿园研设“生活实践场”,创设了“宝贝厨房”生活体验馆及班级生活操作台,  相似文献   

1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要吃月饼,也是大家团圆的日子。 2.通过“中秋节”的活动,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幼儿园、爱父母的情感。 3.通过社会实践“买月饼”,了解售货员的劳动,培养幼儿尊重热爱周围的劳动者,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师与售货员联系好,让他们协助老师配合教育。 2.师生共同布置活动室。 3.准备好“月亮观察日  相似文献   

16.
《行动研究学》认为:“幼儿的认知产生于活动的动手操作。”所以满足孩子动手动脑的需要,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折纸活动既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爱探索、爱模仿的心理特点,又能促使幼儿想象力、思维力的发展。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折纸活动,以达到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之目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活动由来在三八妇女节“爱妈妈”主题活动期间,孩子们都为妈妈献上了贺卡、祝福语。如何将爱妈妈的情感更好地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呢,结合数学活动“让幼儿感知在同一空间内物体大小与数量的关系”。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相似文献   

18.
美丽、整洁、富有儿童情趣和教育意义的幼儿园环境,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团结友爱的班级集体,对幼儿智力、情感、个性和社会化诸方面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但幼儿还不能主动地体验、感知这些。因而,教师应引导幼儿充分感受幼儿园环境的美、老师的爱和小伙伴之间的友情,让幼儿体会到生活在幼儿园是快乐幸福的,并由喜欢幼儿园到热爱幼儿园,这也是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步。为此,我们设计了大班“爱园”系列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孙晓艳 《考试周刊》2012,(88):184-185
品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可塑性大,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这一时期是激发幼儿积极的心理状态及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幼儿园《纲要》中提出:“教育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教育活动目标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园《纲要》中的要求是互相呼应的。对此,我有一些新的认识。一、让孩子的生活处处充满爱“爱满天下”,“情满人间”,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