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知识的海洋里,未来和过去永远是人类求知的两大方向。在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中,从古至今、自东到西,各个民族都对自己遥远的过去进行追忆。对于人类最早的住宅形式,经春秋时代教育家孔子整理的经典著作《易经&;#183;系辞传》上写道:“太古之世,穴居野处,禽兽逼人,有巢氏作,叫民构木为巢,而穴居之俗渐脱。食鸟兽之肉及草木之实,未有火化,至害卫生,燧人氏作,叫民钻木取火,而茹毛饮血之俗渐脱。”  相似文献   

2.
对于人类来说.舞蹈先于语言出现。所谓“得意忘形”,指的便是人高兴时情不自禁手舞足蹈的情形。早期人类的舞蹈是人们喜怒哀乐的直接反映,带有根多随意性、原始性、自发性和朴素性。若论世界舞蹈与之接近,唯非洲舞蹈为最。  相似文献   

3.
略论中华饮食文化中的民族因素任新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活不可缺之物。因饮食活动而创造的饮食文化,从来就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杰出创造,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的内容。在民族传统文化中,饮食文化往往是最具活力的一部分。我国是有500...  相似文献   

4.
道教营养学散论刘国梁饮食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也是健身防病的首要条件。道教学者对此早有论述。《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孙思也说:"夫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  相似文献   

5.
李秀龙 《东方文化》2001,(1):125-126
爱,无疑是人类最美好的一种感情;每时每地我们都可听到对人间之爱的颂扬、对人们献出一份爱心的呼唤。但我们不难看到,爱的实现却并不是人们现世生存之路的目标,实业家、政治家以至哲学家们都很清楚:历史、人类明之发展、现世利益之更大实现是不可能从爱这种美好的情感趋向中去寻求推动力量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烹饪之道高成鸢英国李约瑟先生论证,15世纪后中国文化才失去世界领先的地位。这是由于中国的三大发明使西方崛起,后来居上。孙中山先生断言:"我国近代文明之进化,事事皆落人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他还预言中餐将成为"世界人类之师...  相似文献   

7.
唐诗与佛寺     
刘小平 《寻根》2005,(2):108-111
唐代是诗的时代,为文坛留下了无数至今依旧熠熠生辉的诗篇佳作。在唐诗的艺术殿堂中,各种山水草木、亭台楼榭、园池寺观尽为诗人之生花妙笔所铺陈书写,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8.
注意饮食永葆健美牛保义编译1.不要节食节食会导致暴食。研究人员发现减轻体重速度快的人,一旦停止节食增加体重的速度也快,而且增加的体重通常比减轻的体重要多。因此,节食不仅对人体有害,甚至还会危及人的生命。2.饮食要均衡人们从各种不同的食物中吸取营养,才...  相似文献   

9.
平凡 《华夏文化》2005,(4):43-44
中国的茶及茶文化,从一产生就浸淫着道教思想,与“道”结下不解之缘。“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道教敬奉的三皇之一,农业之神)”。“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神农为帮人民治病去痛,亲尝草木而多次中毒,终于寻茶得以解毒,并取名为“荼”,即今之茶。之后,人们又发现茶的其他药效,“茶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被誉为“草木之仙骨”,为希仙成道者所追求。明朝隐士罗廪《茶解》云:“茶通仙灵,久服能令升举。”被称为“神仙道教”的信奉者们,或认为饮露能身轻腾飞,或认为服食草木能飞身轻举,或食元气,或茹芝草。于是,寻…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从人类揖别野蛮蒙昧步入文明之时起,化妆便以独特的装饰美化魅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原始社会时,人类就已经懂得用色彩装扮自己的肌肤。举凡古今名目冗多、种类繁缛的各式化妆品,无一不是人们对美孜...  相似文献   

11.
在知识的海洋里 ,未来和过去永远是人类求知的两大方向。在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中 ,从古至今、自东到西 ,各个民族都对自己遥远的过去进行追忆。对于人类最早的住宅形式 ,经春秋时代教育家孔子整理的经典著作《易经·系辞传》上写道 :“太古之世 ,穴居野处 ,禽兽逼人 ,有巢氏作 ,叫民构木为巢 ,而穴居之俗渐脱。食鸟兽之肉及草木之实 ,未有火化 ,至害卫生 ,燧人氏作 ,叫民钻木取火 ,而茹毛饮血之俗渐脱。”关于穴居时代人类的生活情形 ,西方古希腊诗人卢克莱修斯在其诗作《天道赋》也有描绘 :“当此之时 ,民犹未知夫用火 ;虽获兽而不衣其皮…  相似文献   

12.
“网吧”是高科技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出现是一场全新的网络革命。它是人们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人文地理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商品社会查阅资料、捕捉信息的聚集地.是人们工作、生活之余的重要娱乐休闲场所。它左右着人们的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寻根》2016,(3)
正鬼神文化远古人类进入文明大门,崇拜自然,产生了对天地、山川、风雨雷电、草木动物的多神论;对人的生死也开始思索,尤其是死,逐渐形成了幻想的鬼概念。古人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古人敬鬼拜神,而立祭祀之礼(仪式、制度)。祀指拜神,祭指敬鬼。古人思考问题,多以现实比拟幻  相似文献   

14.
碧空无际.翱翔于白云之间的,不仅有鸟儿的翅膀.还有人类的梦想中国民航博物馆的设计,不加穿凿.浑然天成.将诗意融于理性,使建筑成为自然的音符就像人类本想穿越九重去成就飞天之梦.却忽然间发觉.那双翅膀.原来就在杳杳天低鹘没处。  相似文献   

15.
食艺调谐与政通人和──中国饮食文化政治与审美功能透析佟辉一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孟轲曾经说过:“食色,性也。”(《孟子·告子》)又《礼记》的《礼运》篇亦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先贤们,早就把饮食看作人类的重...  相似文献   

16.
、文化遗产是先人活动的遗存,它凝聚着先人的思想、智慧和生活气息。它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并且毁之不再生,摧之不可成。因此它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代替性。虽然人们越来越重视到文化遗产对人类、民族、国家的重大作用,而且也一直在呼吁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但仍有许多因素在不断导致文化遗产的毁损。  相似文献   

17.
毛昊 《世界文化》2004,(6):44-45
橄榄油不仅是最优的食用油,而且广泛应用于工业、医药、健身和美容。由于它对人类健康和美丽的贡献,常被人们称作“液体黄金”、“美女之油”等雅号。  相似文献   

18.
正在《全唐诗》的五万余首诗中,大凡自然界的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无不囊括殆尽,即使"鹪鹩"这种小鸟也能在《全唐诗》中找到它的影子。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在其著名散文《游褒禅山记》中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早在先秦时期,上古先民们就已经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是先人活动的遗存,凝聚着前人的思想、智慧和生活气息。文化遗产既属于某个国家,某个民族;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文化遗产毁之不可再生,摧之不可再威。因此,文化遗产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无可代替性。尽管人们日益重视文化遗产对于民族、国家、人类的重大精神文化作用,努力呼吁保护各种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人生方程式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说的是世间万物,不过是一个生息繁衍、自生自灭的过程。人也好,草木也罢,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此一回。这是自然规律,没有谁能违反这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