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安久亮 《收藏》2007,(2):22-23
民间收藏品鉴定的困惑 长期以来,重国家收藏而轻民间收藏。改革开放以后,民间收藏迅猛发展,然民间收藏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却没有跟上。现在社会上的鉴定服务机构主要是一些社团、企业和国有博物馆设立的收藏品鉴定机构,也有一些私人办的。其鉴定人员主要是聘请的国有博物馆的专业研究者,也有少数自学成师的收藏者或古玩商。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在鉴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令收藏者困惑。  相似文献   

2.
陈青 《收藏》2001,(5):26-30
杨鲁安在近60年的收藏生涯中深深地感到,搞收藏不懂得鉴定不行。文物鉴定本身是一项专门技能和学问,无论收藏何物,首先必须判别其真伪,考察其年代,地域、用途并估量其价值。这就要求从事文物收藏和鉴定的人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各方面的修养。  相似文献   

3.
《收藏》2006,(5):181-181
为有效提高广大收藏爱好者的收藏鉴赏水平,系统掌握器物的时代特征和鉴定要点,定于2006年5月份举办陶瓷鉴定研修班。  相似文献   

4.
杨敏 《收藏》2007,(8):173-173
北京文珍缘文物鉴定咨询有限公司由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中国古玉器研究会于2004年创办。该公司宗旨是以权威的实力为客户服务。目前,鉴于艺术品收藏和投资市场的迅猛发展,真伪鉴定已成为阻碍艺术品收藏投资最突出的问题。为此,本公司诚聘多位国家权威级的鉴定专家为藏友提供鉴定服务,  相似文献   

5.
京华 《收藏》2009,(6):167-167
前言:近年来收藏品市场异常火爆,出现了收藏盛况。民间各类古玩鉴定公司日趋增多,收藏大军数以千万计。媒体的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改变了收藏最初的“原始人群”。收藏古玩古董本是有钱人的乐事、闲情,而不是当今收藏者投机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耿守忠 《收藏》2008,(5):134-135
在收藏领域,人们常会看到有些鉴定家通过看收藏品的照片,便可剀断(鉴定)真伪。笔者对此不敢恭维。因为这种鉴定,对有些收藏门类可能行,但对多数的收藏门类是忌讳的。邮资票品鉴定时,不看原物(件),只看照片,是绝对不行的!因为通过普通照片看不出邮资票品的微观特征,即看不出版别特征、  相似文献   

7.
毛晓辉 《收藏》2007,(5):97-97
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与河南省开封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2007年3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启动典礼。论坛旨在在我国中原地带创建能与世界接轨的,集收藏理论研究、收藏鉴定、收藏展示、收藏文化交流、收藏经济开发、藏品物流集散为一体的收藏文化基地。论坛聘请罗哲文、史树青等中国文博界著名专家为名誉主席、副主席,吸纳荟萃了一批长期工作在文物收藏和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8.
谈古砚鉴藏     
张亚彬 《收藏》2007,(4):120-121
收藏古玩必先懂点鉴定。古玩鉴定是非常复杂的,它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还要尽量多地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和接触大量实物(包括真品与赝品),对每一件藏品要细心观摩,反复比较,深入研究,方可能得出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下面将我十几件收藏古砚的点滴体会写出来,与同好商榷。  相似文献   

9.
王照宇 《收藏》2009,(9):96-98
在中国的书画收藏史上,有明一代私家收藏之风极为炽盛,藏家众多,收藏阶层多元,鉴赏水平高超,成为中国书画收藏史上一个值得关注的时期。尤其是明代中叶以后,在江浙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太湖为中心,北起长江,南至钱塘江,西达皖南的徽州,东到东海地区的书画创作和收藏群体。浙江嘉兴的项元汴就是众多藏家中的一位,他本人不仅收藏极富,而且鉴定水平极精,堪称明代书画鉴藏巨擘。  相似文献   

10.
京华 《收藏》2009,(5):168-169
前言:近年来收藏品市场盛况空前,民间各类古玩市场、鉴定公司不断涌现,收藏大军日益壮大。媒体的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改变了收藏的最初“原始人群”。集藏古玩古董本是有钱人的乐事、闲情,而不是当今千万收藏大军投机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李建伟 《收藏》2006,(10):148-149
中央电视台《鉴定》栏目组继2006年“五一”走进山西后,又于8月初同专家鉴定团进驻内蒙古赤峰市,进行“中华之光,盛世收藏——《鉴定》走进内蒙古”的节目制作。在先期鉴定藏品的过程中,栏目组得到当地政府。收藏协会和收藏家的积极支持,专家团发现了大量民藏珍品,其中有十余件达到一级文物标准。赤峰民间收藏家藏品档次之高,出人意料。该节目于国庆节期间播出。《鉴定》栏目总导演李建伟光生在本文详述节目筹备中的幕后新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饶尚豪 《收藏》2007,(6):187-187
金猪岁首,喜读《收藏快报》,只见一个大连版上刊载着我国文物收藏鉴定界36位著名专家学者的新年祝福,称赞该报4年来,尤其是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肯定该报为海峡两岸架起了一座文化桥梁,是我国收藏类报刊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07,(1):211-211
王长启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副研究员。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兼职副教授,《收藏》杂志专家咨询(鉴定)委员会主任。精于文物鉴定,现为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4.
季英伦 《收藏》2007,(11):167-167
9月初,山东淄博周村以“收藏+旅游”为主题的旅游文化节拉开了帷幕。9月4H,第七届古商城收藏品鉴定交流会在周村古文化市场举行。9月5日,以“魅力古商城、和谐金周村”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周村)旱码头旅游文化节开幕。以旅游带收藏,以收藏促旅游,打造江北第一收藏大区成为本次系列活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林少蔚 《收藏》2007,(9):27-27
我国重要文物鉴定活动的权力基本集中在文博部门,文物鉴定的“话语权”是由它们的人员说了算。如果文物鉴定公正,公平,结论准确,就会获得广大收藏者的拥护和尊重,反之,会引起民众反感,严重扰乱国内收藏市场。  相似文献   

16.
沙溪 《收藏》2007,(3):63-63
2006年9月初,湖南省收藏协会的一名会员来到了协会文物鉴定中心,说自己收藏了两件宣统元年醴陵窑烧造的花瓶,要求鉴定,两件花瓶是他在年初从北京一老将军后人家中购藏的。  相似文献   

17.
周方黎 《收藏》2007,(4):170-170
《收藏》杂志2005年第1期刊有李烈初先生《书画的收藏鉴定赏析》一文(以下简称“李文”),颇多见解,读后获益不少。然“李文”中有两处值得商榷,现就此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8.
陈根远 《收藏》2001,(10):33-34
在国文物学会玉器委员会会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收藏》杂志顾问杨伯达先生致力玉学研究几十年,在玉器鉴定辨伪、玉学的学科构建诸方面戮力耕耘,主编有《中国美术全集&;#183;玉器卷》、《中国玉器全集》等权威典籍。今年,杨先生应邀来陕,为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与《收藏》联合举办的文物鉴定班讲授“玉器鉴定”,记者就一些藏界感兴趣的问题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07,(9):165-165
世界收藏艺术类期刊新成员——《世界收藏》于2007年正式创刊。该杂志由中国国际收藏协会主办,广东省民营企业文化协会锨办。栏目分“特别报道”“人物报道”“总裁投资”“鉴定与评估”“专家讲座”等,内容涉及国内外馆藏文物及中国传统文物的鉴赏与辨析,国际著名企业总裁收藏家推介,以及针对国内外企业高层进行收藏、投资古玩行为给予一定的评估、参考及指南。  相似文献   

20.
张少华 《收藏》2014,(6):151-153
2014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为完善服务监管措施,将开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让国有文物单位参与民间收藏文物鉴定服务,尝试请原本行使国家职能、负责文物进出境鉴定工作的文物鉴定站面向公众提供鉴定服务,除了“眼学”方面,还将推动文物科技检测鉴定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