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已成为困扰高校资助工作的一大难题。分析了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常用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运用调查问卷及个体访谈方式认识和评价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的实效性和公平性,并提出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相关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2.
如何科学准确地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系到国家资助政策能否的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否顺利求学。本文着重分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特殊性,认定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认定对策,以做好高校大一新生助学工作。  相似文献   

3.
公益积分机制是高校在新形势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对广州市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公益积分机制对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在机制宣传、活动质量、成效发挥等方面存在问题。基于此,文章对公益积分机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期进一步发挥公益积分机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切实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群体,能否解决好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与构建和谐校园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几年国家及社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和资助日益增加,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文章分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科学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前提和基础。文章论述了目前一些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存在的认定方法比较单一、认定标准不够科学、认定程序欠规范、认定过程监督比较薄弱等问题,并就进一步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体系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建立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旨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资助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公平化、合理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自身工作体验,通过对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尝试提出建议与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进行的必要前提是能否正确认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与高校开展资助工作的进程以及资助工作顺利完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探讨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的现状和现实存在的问题,以及确立认定的依据和标准。从建立和更新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构建公平合理的监督机制、加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等方面提出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指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压力问题近年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以福建省四所高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压力进行研究,并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缓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压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焦云娜  宋艺文 《教师》2021,(18):13-14
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出现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文章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入手,全面分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针对性对策,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及社会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库认定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主要阐述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库认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要保证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必须处理好一系列战略性关系。之一,理论与政策的关系。理论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是贯彻理论的工具,决不能因企图推行某种政策而“修正”理论。之二,战略与对策的关系。战略统领和制约对策,对策服从和服务于战略,决不可把具有权宜性的对策当作战略。之三,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目的制约手段,手段是实现目的的工具,决不可只讲手段而淡化目标。之四,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的关系。市场经济具有二重性,国家必须实施宏观调控才能约束和矫正市场经济的消极后果。之五,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恢复“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当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此外,还有许多战略性关系需要深入研究和理顺。  相似文献   

12.
这四首诗,描写京城秋天的景象,反映诗人的孤独无助和穷愁生活,表示他对封建社会的不满。最后,诗人作出抉择:不去依靠最高统治者。它是诗人的悲叹之声,不平之鸣。作品形象生动,感情真挚,语言朴素、自然、清新,富有艺术感染力。从这四首诗,我们可以认识封建社会的不合理,了解许多优秀知识分子在旧时代的不幸命运。  相似文献   

13.
小说通过知识分子“边缘”与“中心”艰难选择的叙述以揭示其尴尬的生存状态,通过“游戏规则”与“游戏”的叙述以揭示官场情状;在对知识分子与官场的聚焦中,通过“颠覆”与“认同”,力图揭示生活真相,探索生命真碲,并引出了一些艰难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富兰克林自传》是第一部个人奋斗成功的杰作。无论何时何地,富兰克林都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在他身上,精神与意志、天资与奋斗、力量与闲适、机智与雅都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远程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有许多隐忧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我们应理性地审视远程高等教育的优势与困境、质量与特色、规范与服务等问题,进而谋求促进我国远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策略与举措。  相似文献   

16.
1927年至1930年,左翼文坛出现了一批"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的小说。这种模式的背后隐含着爱情小说常见的三种模式,本文试图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特定的时代环境背景及作家独特创作心理三方面探讨"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的独特意蕴。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在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过程中,围绕激进与保守、改良与革命和思想与学术等重大问题展开过热烈争论,这些争论对推动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概而言之,激进与保守争论的主要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激进与保守究竟谁占主导地位、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关系和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的问题;改良与革命争论的主要是如何认识和评价改良和革命的历史作用和地位的问题;思想与学术争论的主要是什么是学术、什么是中国现代学术和思想与学术的关系的问题。反思这样争论存在着非历史主义现象严重、盲目创新和评价标准错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笔墨饱蘸深情,抒写亲友离别时的感伤与慰勉,诗中常常以景寄情。借外物来烘托和渲染其内心情感。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既吐露对送别之人深沉真挚的情谊.也借赠答送别诗展现个人的襟抱情怀,通过其赠答送别之作,使人从中可以感知、体察到诗人内心的情思意绪。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不仅是作者社会交际的生动记录,也是其内心思想的折光和投影。  相似文献   

19.
确定词语言语意义的类别是为了提供分析和理解的范式样本。从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可以把词语言语意义分为以语言词义为基础的词语言语意义和由语境规定的词语言语意义两大类,它们共包括概念义、感情意义、语体色彩、搭配意义、联想意义、象征意义、形象色彩义、语境具体义、语境转义、语境降用义、语境同义和修辞义 12个小类。这 12个小类还可以从功能上概括为功能性言语词义、替换性言语词义、描绘性言语词义三类。言语词义的功能不同,则对它们的解释方法也不同。言语词义上述两方面的分类剖析共同完成了一个对它们识别、理解和概括,阐释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20.
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毛泽东根据长期革命斗争的经验和当时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发表了一批军事哲学著作。文中,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客观分析了敌我双方政治、军事、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力量对比,得出了科学的概括———军事辩证法,并成功的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从而揭示了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了最后胜利是中国的科学结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