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徽州木雕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认同感.针对木雕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存境遇,就保护与传承提出一些可行性思路.将徽州木雕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思维表现出来,目的是要传承传统艺术和适应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
徽州木雕是徽州三雕的核心构成部分,也是最具艺术表现力和产业化发展前景的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与浙江东阳木雕、广东潮州木雕等相比,徽州木雕具有辉煌的发展历史和相当高的艺术价值,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安徽省徽州木雕的产业发展逐渐落后于其他地区的木雕产业。为此,应加强理念创新,通过产业化思维助推徽州木雕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新技术助力,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改造升级传统徽州木雕产业;推动人才队伍升级,以工匠精神打造徽州木雕产业发展的人才梯队;促进企业、政府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徽州木雕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了徽州木雕的装饰形式以及徽州木雕在现代室内空间的应用,介绍徽州木雕的起源、艺术特征、现状,从而分析出如何将徽州木雕融入到当今现代的室内环境中去,并举例从家庭装饰,茶馆、酒吧、酒店等公共场所的室内空间出发,分析木雕在这些空间当中应该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最为合适,最能体现出徽州木雕所具有的韵味,并给空间带来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徽州古民居木雕装饰图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徽州古民居木雕装饰图案的产生和演变分析,探讨徽州古民居木雕装饰图案的艺术特色。结合徽州古民居木雕装饰图案的题材分析,总结其文化价值中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究徽州木雕门窗纹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方式。通过采集、整理和归纳徽州木雕门窗的题材内容,分析徽州木雕门窗纹饰特色,提炼其艺术特征与文化价值。对典型徽州木雕门窗纹饰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与服饰设计的美学契合点,探讨徽州木雕门窗纹饰在现代服饰中形态设计与色彩转化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徽迹》系列服饰设计的创新实践,为徽州木雕艺术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徽州木雕是“徽州三雕”中的精品,研究徽州木雕作品,不仅关注其艺术价值,也要关注其思想教育价值.特别是对民俗题材作品中的思想教育价值的研究,更能推动徽州木雕及其相关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徽商会通儒术与贾事,创造了商业传奇。徽商的富庶是徽州木雕艺术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其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成就了徽州木雕艺术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徽州木雕拥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徽州木雕的动态美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题材鲜明,形象生动而传神,艺术表现手法简洁而概括.木雕所刻画的戏剧人物、花卉以及动物、风景等,都来源于现实生活,给人很强的亲和力和动态美感.  相似文献   

9.
《教师博览》2007,(7):F0004-F0004
在明清时期,徽州富豪因受等级制度对屋宇建造的限制,同时又想使屋宇建造得华丽,采用精美的木雕来装饰屋宇便成为当时建筑的主要手段。徽州木雕所用的木料十分考究,一般都是用些比较耐用而又高档的木材,  相似文献   

10.
徽州古民居木雕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徽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从早期的平面浅浮雕到多层透雕期间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从拙朴粗犷到精美绝伦,凸显其审美观的衍变。徽州木雕寓意平安、吉祥、富贵、升迁等,艺术形式雕刻手法多样而丰富,是研究徽派地域文化的活证物,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历史发展到了21世纪,社会生产力活动的内容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因此,反映社会生产活动的生产力理论也应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根据当前情况,生产力概念可表述为:社会开发和利用资源生产出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利益的能力;而生产力要素也应变为:人类开发、创造、保护和利用资源的能力;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是以自然为条件的生产力,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为条件。现代生产力的主体已由劳动嬗变为科学技术和全面的劳动。重塑生产力概念必须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梳理和反思国内关于生产力理论研究基础上,从共同活动方式和集体力的角度重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力的思想理论,并且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提出提高集体力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思路,提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发挥集体优势,通过对共同活动方式的调整来实现集体力的涌现。  相似文献   

14.
保护生产力是一项持久的经常性的任务。社会越发展,保护生产力的问题越突出。保护生产力的着眼点是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主要表现为保护劳动者,保护环境和卸掉企业及生产者身上的不合理负担等。  相似文献   

15.
热贡文化已于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如何使热贡文化产业化,如何实现热贡文化从专为宗教服务的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的转换,如何对热贡文化进行生产性保护,是政府和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热贡文化的现状、文化生产和文化保护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热贡文化的产业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论出发,阐述了进入21世纪后,我国在经济发展道路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我们要努力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节奏和脉搏,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文化遗产的密集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体育旅游开发的优秀基地。基于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与文化生态保护区要恪守"保护"的矛盾,选择如何合理开发,显得尤为重要,真正实现文化资源生产性方式保护及其价值利用。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树立低碳意识和倡导低碳消费密不可分,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应当在低碳型政府的示范效应下,强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低碳觉醒,建立和健全低碳消费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在观念上实现民众由高碳消费向低碳消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以发展红色旅游为主旨,着力研发闽西蕴意深刻丰富的红色资源的分布特点,保护并利用好红色资源整合方略及开发措施,打造“红色闽西”、发展闽粤赣边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非遗代表性项目生产性保护传承重点单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传承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保护和建设资金不到位、传承人才队伍建设乏力、地区发展不均衡、产业链单一等问题,应从技艺、资金、管理、产业化与品牌建设方面入手,进一步梳理传承脉络、夯实技艺基础,加强协调统筹、拓展融资渠道,注重人才培养、健全管理机制,打破区域壁垒、提升整体意识,创新生产理念、促进产业融合,扩大展销推介、打响非遗品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