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家长期以来猜测发生在二叠纪和三叠纪期间的生物大灭绝归咎于彗星或陨星的撞击,但直至最近,一个美国研究小组才找到了表明彗星或陨星撞地球的有力证据。 在过去几年中,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球化学家贝克及其同事研究了中国、日本和匈牙利的页岩和燧石,并在这些地质样本中找到了布基球分子,这种分子为彗星或陨星撞击地球提供了有力证据。这是因为,彗星和陨星来自恒星,通常是坍塌中的恒星的"信使",而布基球分子的形成需要非常高的压力,恒星则是布基球形成的良好场所;此外,贝克等人找到的布基球分子中含有明显的氦氩混合物,而这种混合物只存在于太空中。以上两点说明,布基球分子是由撞击地球的彗星或陨星带来。 科学家认为这一彗星直径大约13公里,足以在撞击地球时将布基球分子稀疏地散布到整个地球。他们还推测彗星在2.5亿年前撞击了地球。彗星撞击地球导致90%的海洋生物灭绝,70%的陆地生物消失。这场大灭绝是发生在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的分水岭事件,也是地球在史前遭遇的5次类似灾难中最严重的一次。  相似文献   

2.
美国赖斯大学教授罗伯特·柯尔和理查德·斯莫利以及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教授哈罗德·克罗托获得了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因为,他们在1985年发现了碳的球状结构——富勒式结构,其原子以6种晶体形式排列在封闭的框架中,其形状如一个球。这种结构的碳又被称为“布基球”。  相似文献   

3.
唐力  李凤 《科学教育》2005,11(6):5-7
长期以来,人们只知碳的同素异形体有三种: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自1985年发现了巴基球,1991年、1992年又相继发现了布基管(buckytubes)和布基洋葱(buckyonions)。碳就有了第四种同素异形体一富勒烯(fullerene),包括C28、C32、C50、C70、C84……C240、C540等。  相似文献   

4.
一、阅读下文 ,完成 1- 4题。未来“超级纤维”———碳纳米管它们的强度比钢高 10 0倍 ,但重量只有钢的六分之一。它们非常微小 ,5万个并排起来才有人的一根头发丝那么宽。它们是碳纳米管 ,据开始了解它们特性的许多专家说 ,它们可能成为未来理想的超级纤维。纳米管在结构上跟“布基球”属于同一类 ,布基球是球面结构的碳分子 ,它的发现荣获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并且标志着有机化学的新时期。据埃布森说 ,纳米管已经成为“最佳纤维”的首选材料。其他人则认为它们还可能成为最佳超微导线。一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只有一个中等大小…  相似文献   

5.
布基球笼中的原子把镧原子装进一个布基球中并不太费事。加利福尼亚州圣约瑟IBM公司阿尔马登研究中心的约翰逊及其同事制造出了这种金属富勒碳。作法是在一个石墨杆上钻一个孔,用石墨和金属粉填塞这个孔,然后用电弧使石墨汽化。在产生的烟灰中所见到的富勒碳中,约有...  相似文献   

6.
简化疾病诊断的独特气体一种由澳大利亚生物医学工程师开发出的特殊物质——锝气,有可能提高几种常见疾病的诊断精确度。这种气体作为诊断肺栓塞或肺血块简单有效的方法,已在世界各地的医院得以应用。据澳大利亚国家大学报道,锝气最著名的应用就是“布基球”,一种非常...  相似文献   

7.
布基球发出虹彩杨平,王华将那些到处可见的足球状的全碳烯烃(常称之为布基球)封闭在多孔的矿物通道中,并以蓝色激光照射,人们现在已可使它发射出虹的几乎全部色彩来。这种材料可以用来制做可发射任何频率光的激光器,或者是制做平面屏幕显示板。曼彻斯特大学理工学院...  相似文献   

8.
来自宇宙的富勒烯根据两个研究小组的看法,布基球可能在宇宙间以自然状态存在。最近的几份科研报告提出了一些论据,这些论据支持在地球上以自然状态存在的球形碳壳在漆黑的宇宙也会形成的观点。加州雷德伍德市一位宇宙学家迪布罗佐罗和其同事谈到在航天局的“长期曝光设...  相似文献   

9.
美国朗讯公司所属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不久前成功地将三氯甲烷和三溴甲烷掺入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球状碳分子——巴基球,制备出超导转变温度达117K的新型碳60材料。 碳60分子及高温超导现象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物理学的两大突破,如今科学家把这两项突破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贝尔实验室解释说,三氯甲烷和三溴甲烷添加到由碳60构成的晶体中将增大巴基球间的距离,降低分子间的  相似文献   

10.
布基球使金刚石薄膜更加光滑据美国一个化学家研究小组的看法,如果把布基球用作金刚石薄膜的碳源的话,薄膜的质量会更好,生长得也能更快,如果能把这技术扩大应用到商品生产上,它就能使工具和光学元件的涂层比现在用的性能更好。金刚石除了透明和极坚硬外,它的导热性...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只知碳的同素异形体有三种: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自1985年发现了巴基球,1991年、1992年又相继发现了巴基管(碳纳米管)和巴基葱、碳有了第四种同素异形体——富勒烯。一、巴基球的发现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波谱学家克罗托(H.W.Kroto)在研究星际空间汽暗云中富含碳的尘埃时,发现此尘埃中有氰基聚炔分子(HCnN,n<15),克罗托  相似文献   

12.
贵刊2003年第3期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了C60分子模型的制作方法.笔者认为,该制作方法操作起来较为困难,特别是在画图或粘贴过程中,稍微产生误差,都难以制成球型分子模型.笔者曾制作出多种球碳分子模型,其制作思路是用两个球帽和2-3个球带来组合成一个球型分子模型.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误差也容易调整.现介绍C60分子模型制作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贵刊2003年第3期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了C60分子模型的制作方法.笔者认为,该制作方法操作起来较为困难,特别是在画图或粘贴过程中,稍微产生误差,都难以制成球型分子模型.笔者曾制作出多种球碳分子模型,其制作思路是用两个球帽和2-3个球带来组合成一个球型分子模型.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误差也容易调整.现介绍C60分子模型制作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贵刊2003年第3期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了C_(60)分子模型的制作方法。笔者认为,该制作方法操作起来较为困难,特别是在画图或粘贴过程中,稍微产生误差,都难以制成球型分子模型。笔者曾制作出多种球碳分子模型,其制作思路是用两个球帽和2-3个球带来组合成一个球型分子模型。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误差也容易调整。现介绍C_(60)分子模型制作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B.C.Brodie在研究石墨的性质时发现,把天然石墨与硫酸或硝酸作用,在受热时石墨的体积会发生一定的膨胀。Berthelor在研究石墨的非均相反应时,也发现类似现象。这种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非碳质反应物插入石墨层间,和碳素的六角网络平面结合的同时又保持了石墨形状结构的晶体化合物就是石墨层间化合物(Graphite Intercalation Compounds,简称GIC)。  相似文献   

16.
储氢的碳纳米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驱动未来的汽车,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探索碳的储氢特性。研究人员将氢作燃料的热情与日俱增,其主要原因是氢燃料电池能有效产生电能,并且不污染空气或排放温室气体。但是,氢的热衷者们必须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储存这种奇妙的燃料?在常温下,氢是一种易燃气体。有专家主张以物理方法储存,即将红制成压缩气体或以液化气形式储存;也有专家主张化学储氢,即将氢以甲醇或清洁汽油等燃料的形式储存。但是,这两种方法均需昂贵的设备。有一种储存介质可避免以上麻烦,那就是碳。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被称为纳米管和纳米纤维之类的碳…  相似文献   

17.
碳的第三种单质——C60及全碳分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的第三种单质—C60及全碳分子黄尚毅段巨龙长期以来,人们知道碳元素只有两种单质,金刚石和石墨。但是,现在发现了碳元素单质家庭中的第三位成员,即以碳—60(C60)为代表的全碳分子系列物质。C60及全碳分子的出现不仅在理论上意义非凡,而且是有极其广泛...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碳元素通常在我们周围以两种晶体形式存在着,第一种是石墨,第二种为金刚石.到了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又在实验室中制备出了碳晶体的第三种存在形式——C60.C60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固体,其中每一个分子都是由60个碳原子组成,故称之为C60.C60分子呈现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大学侯建国教授领导的研究群体在“化学反应的人工控制”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二维碳60点阵的一种新型取向畴结构,这是目前惟一发现的同时保持位置平移序和键取向序的一种畴结构。该成果发表在2001年1月18日的国际顶尖学术杂志《自然》上,被审稿人高度评价为“构思巧妙、实验严谨”的研究工作。在这项研究中,侯建国教授与合作者杨金龙教授、朱清时院士在国际上首次直接“拍摄”了能够分辨碳60化学键的单分子图像,这种单分子直接成像技术成为明察分子内部结构的“眼睛”,为纳米科学家进行单分子化学键的“切割”、“组装”等“手术”提供了可能。分子是由原子与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对化学键“动手术”就能定向选择化学反应,产生人们所需要的新分子和新材料;而直接“看清”化学键就是进行分子“手术”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RFQ冷却聚束器、彭宁阱等核物理实验设备中离子的运动情况,从大学物理课本中的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出发,建立了用于模拟离子在气体分子中运动的硬球碰撞模型.该模型通过计算离子在运动过程中与气体分子的碰撞概率、碰撞后的运动速度,以及大量次数的模拟来研究离子在气体中的运动情况.通过比较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得出模型适用于离子能量较低(低于约5eV/u)的情况,这是因为模型中离子与气体分子的作用仅被当作弹性碰撞来处理.RFQ冷却聚束器、彭宁阱等核物理实验设备中离子的入射能量在模型的适用范围内,因此使用硬球碰撞模型并考虑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场对离子的作用,可研究离子在这些设备中的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