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论苏门门风     
苏门门风.指苏门人士共同遵守和追求的人生观念、学理想和行为准则,并且形成同门风尚。以苏轼为代表的苏门人士,在学事业上,以追求“不朽”为共同的使命感;在立身行事上。以人格的独立与自由为共同追求;在创作风格上以发扬创新精神、发展独特个性为最显艺术特色。这种门风的形成,既有宋代士风和化环境的影响,也是苏门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苏轼的人格、艺术观念和创作实践,是苏门门风最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北宋中后期,以苏轼为代表的苏门词人,高擎“以诗为词”的改革大旗,对词体进行积极的革新和创造,使词由音乐的附属品、文人游戏的“小道”、“末技”渐渐变成了一种具有独立品性的与诗并驾齐驱的文学体裁。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最终发展到艺术的顶峰,以至被后人誉为“一代之文学”。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李之仪善于学习苏轼豪旷俊逸之意气及苏门“以诗人词”的创作意识,并将“以花间为宗”的词体特征论及清婉的创作艺术一并融入词中,呈现出多重意蕴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4.
在北宋新旧党争背景下苏门词人词学观发生了新变,主要体现在另树词风的自觉意识,诗词同源的词体观念,托兴自遣的词学功能观。新旧党争是促成这种转变的一种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5.
北宋中后期,以苏轼为代表的苏门词人,高擎"以诗为词"的改革大旗,对词体进行积极的革新和创造,使词由音乐的附属品、文人游戏的"小道"、"末技"渐渐变成了一种具有独立品性的与诗并驾齐驱的文学体裁,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最终发展到艺术的顶峰,以至被后人誉为"一代之文学"。  相似文献   

6.
作为宋代文化史上一个特殊的人文群体,以苏轼为核心的苏门学者的词学理论与批评是词学史、批评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个案。苏门学者掀起了词学批评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苏门集团的批评状况,不仅充分反映了词坛创作界与批评界相融的审美文化生态,而且透露出词学理论与批评走向自觉、开始自觉的消息。  相似文献   

7.
作为宋代文化史上一个特殊的人文群体 ,以苏轼为核心的苏门学者的词学理论与批评是词学史、批评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个案。苏门学者掀起了词学批评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苏门集团的批评状况 ,不仅充分反映了词坛创作界与批评界相融的审美文化生态 ,而且透露出词学理论与批评走向自觉、开始自觉的消息  相似文献   

8.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游于苏轼门下,与苏轼经常进行诗文唱和,会饭雅集。不仅文学上的交往频繁,他们在政治上也同命运、共沉浮,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作为苏门文人,四学士在辞赋创作上都有对苏轼赋风的传承,同时也有新变和个人特色的体现。又苏轼鼓励门下文人大胆创新,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在他的这种启发下,四学士及其门下文士们的文学风格丰富多彩,各有风骚,走上了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北宋文坛上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9.
本主要研究了北宋后期苏门人集团的形成过程,苏轼在苏门人集团形成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包括苏轼的性格、学观念、学使命感对苏门人集团形成的影响;对古今人所认定.的苏门人士名单进行了甄别和全面补充,研究结果表明,北宋后期大多数有成就和影响的作家,几乎都囊括在苏门人集团中。  相似文献   

10.
北宋是辞赋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苏轼、苏辙和“苏门四学士“的辞赋创作又是北宋中后期辞赋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历代对苏轼、苏辙和“四学士“的研究多集中于他们的诗、文、词、文艺理论乃至书画等方面,对他们辞赋创作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则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恰当的评价。本文拟就苏轼、苏辙和“四学士“辞赋数量的统计、作品的研究、成就的评定等几个方面对历来的研究状况略作回顾。以推进此六人辞赋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对全面评价此六人的文学成就,探讨苏门的创作特征,更加深入地研究辞赋这一特殊文体,都应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苏轼、苏辙和苏门四学士的骚体辞赋创作对传统的骚体作品多有继承,如内容上继承骚体的骚怨精神,抒发贤人失志之悲,创作方法上有着普遍的祖骚宗汉的倾向,同时也有创新,如思想上兼容儒释道,体制趋于短小,进一步消解辞赋与诗歌、散文之间的区别,风格各异,呈现北宋骚体辞赋的真正面貌,对后世的骚体辞赋创作、屈原形象的确立、骚体文特征的研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蜀党是北宋中后期出现的政治集团,它以苏轼、苏辙为领袖,以包括黄庭坚、秦观、张耒在内的苏门六君子等人为其成员。蜀党的政治活动,贯穿了从仁宗嘉祐到北宋后期,并亲身经历了期间大大小小的政治纷争。苏氏蜀学是其立党思想,苏门则是日后蜀党的主要组成力量。同时,蜀党代表了中后期文坛的最高成就,使这一群体成为文人参政的典型而受到瞩目。  相似文献   

13.
受苏轼影响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苏门四学士都有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这主要体现在他们"以文字为词、以才学为词、以议论为词"的创作观上.  相似文献   

14.
北宋是辞赋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苏轼、苏辙和"苏门四学士"的辞赋创作又是北宋中后期辞赋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历代对苏轼、苏辙和"四学士"的研究多集中于他们的诗、文、词、文艺理论乃至书画等方面,对他们辞赋创作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则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恰当的评价。本文拟就苏轼、苏辙和"四学士"辞赋数量的统计、作品的研究、成就的评定等几个方面对历来的研究状况略作回顾。以推进此六人辞赋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对全面评价此六人的文学成就,探讨苏门的创作特征,更加深入地研究辞赋这一特殊文体,都应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冰冷的时间模糊了人类的记忆 ,即使那些改变了文学面目的显赫一时的文坛盛事和领袖一代的文坛精英 ,也难免不被岁月的“杰作”所淡忘。可是 ,学人却可以凭借自己穿透时空的敏锐目光和生花妙笔 ,呈现为沧海桑田、谷变陵迁的尘埃所淹没的尤可宝贵尤可珍惜的过去 ,这正是《苏轼与苏门人士文学概观》的成功之处。作为该领域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专著 ,为了揭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原生态和精确地把握文学演变的内在脉搏 ,作者首先是从微观的一系列“点睛式”的具体问题出发 (如首章钩沉索隐 ,确定苏门成员 ) ,进行了慎思明辨和自我感悟相…  相似文献   

16.
苏门是一个特殊的文学创作群体,它不同于其它文学流派,其内部成员不是简单地效仿苏轼,而是极具个性和创新精神。苏门在词的创作实践和理论观念上都不完全相同,他们共同创造了北宋中后期词坛创作和评论的繁荣局面。这种现象固然同时代思潮和苏轼的倡导不无关系,但也同他们高度自信、争强好胜、追求极致的性格和勇于创新的观念分不开,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从研究“苏门文学团体”的新角度,探析了苏轼对张耒的影响,着重说明了二人在政治改革观点上的一致性和人生道路上的共同点以及产生其共同点的深层原因。文章揭示出苏门人士的结合固然与其政治观点上的一致性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的乃是基于文学事业上的密切关系。文章的研究对系统研究“苏学”学术史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研究“苏门文学团体”的新角度,探析了苏轼对张耒的影响,着重说明了二人在政治改革观点上的一致性和人生道路上的共同点以及产生其共同点最的深层原因。文章揭示出苏门人士的结合固然与其政治观点上的一致性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的乃是基于文学事业上的密切关系。文章的研完对系统研完“苏学”学术史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妻子”形象是苏门词人对词坛的新贡献,她们主要出现在悼亡和寄内、寿内几种题材中,灌注了词人深厚的情感和尊重女性的态度。“妻子”形象以“净化”男女之情,为婉约词开一新境界,其意义不减于豪放词的开疆拓土。  相似文献   

20.
唐燕 《辅导员》2010,(7):13-15
清明时节,桃红柳绿,万物生机勃发。而清明扫墓的凄凉,很容易便让人联想到生死,可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却从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进而又想到了人生的价值,并情不自禁地抒发了这样的感叹: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要死去,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作品与注释见本期“开卷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