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教育素养是指中小学教师为完成劳动教育教学任务而具备的心理品质和专业能力。文章分析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对中小学教师劳动教育素养的要求,并指出中小学教师提升劳动教育素养的基本途径,即积极参加培训,更新观念;亲历劳动过程,积累经验;落实课程标准,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2.
陈加智 《知识文库》2023,(10):52-54
<正>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中,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在一至九年级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行开设,并规定每周不少于一课时。《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为劳动课的教学实施和评价提供了依据,同时由于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也对劳动课的课堂实施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1新时代中小学劳动课堂的新样态实施新时代劳动课堂教学,要正确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劳动的概念。“一是,基于体力劳动基础上的体脑结合的劳动;二是,没有教育意义的劳动,不在学校劳动教育的范畴之中;三是,劳动教育的根本性质是教育,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四是,劳动教育必须有一定的劳动载体,劳动教育不是空泛的,需要有一定的劳动对象、劳动方式、劳动过程、劳动关系、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3.
199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提出:“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培养专业精神,更新教育观念.扩展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扎实深入的校本培训必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必然是培养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师队伍的优质平台。  相似文献   

4.
<正>“从今年秋季开学起,中小学生要学会做饭、种菜、维修家电等劳动技能……”2022年5月,一则新闻在网上快速传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起因是《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劳动新课标”)的颁布,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正式写入中小学课表。  相似文献   

5.
艾莉 《今日教育》2023,(5):22-25
<正>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同年7月,教育部颁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细化了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要求。可见,新时代国家高度重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劳动课程建设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确立了劳动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同时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劳动本身涉及多学科知识,推进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是践行我国课程改革要求的必由之路,更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教育部门对劳动教育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将劳动精神在各阶段教育工作中弘扬,引导学生在尊重劳动的同时养成辛勤劳动的良好观念以及行为。以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看来,具体的课程标准要求以及教学内容与劳动教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国教育部门提出要促进劳动教育与中小学思政课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工作必然要全方位遵循思政教育工作的要求,发挥课堂教学主体作用,引领不同学段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配合家校合作,保障劳动教育与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学工作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心逐步由学历补偿教育为主转向以面向全体教师提高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及教育教学能力为主的继续教育。在今年的原国家教委工作要点中已明确提出:“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教育部亦指出要加大力度,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开展。继续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课程体系等同传统的学历培训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对培训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目前教师进修院校师资现状,要开展全员培训,从数量规模(学科类别要求等)到知识结构(课程门类要求等)上都存在很  相似文献   

9.
路娟 《学语文》2012,(5):65-65
21世纪是知识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益,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并强调“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不少于1课时”;同时,《课程标准》将劳动教育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凝练为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方面。劳动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目标:项目一致,对象不同 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送审稿)》,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均分为“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实践与体验”三大目标领域,其中,每一个目标领域又分为课程目标和基本视点两个层次。中小学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相同,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当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同时,还应当积极探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笔者根据十余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对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提出如下见解。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各学科2022年版课程标准对教材培训服务课程设计和教材培训服务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教材培训服务应顺应新要求,构建符合新课程方案、新课标和新理念要求的教材培训服务课程结构,创新教材培训服务模式,为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提供满意的教材培训服务。  相似文献   

14.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人的因素,是教育信息化的前沿实践者。所以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克博士指出“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意义。计算机并不是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了有关教师的第一个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师[2004]9号),随后,全困各地相继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I班。这虽然从一定程度缓解了教师对信息技术。不适应”的现状,但由于中小学教师众多,能力屡次差别很大,再加上培训教材、课程标准、评价体系等的不完善,目前,各种培训模式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一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问题。基于此,笔者尝试探讨如何通过提高教师“自造血”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其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总结了新时代对地理教师的新要求:加强理论学习,把握育人方向;落实课程目标,审思核心素养;增强“实践力”,提升“教学力”;创设主题情境,贯彻主题教学;强化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发展;“教—学—评”一体化,放大教育功能;提升综合能力,胜任跨学科主题教学。  相似文献   

16.
吴瑜  池莹慧  何用 《四川教育》2023,(Z1):72-73
<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新课标要求,中小学数学需开展实践活动,但现实存在应付了事、虎头蛇尾等问题,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不明确,存在各种效能衰减困扰。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应明确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既不应该是袖手旁观的“看客”,也不应该是事事包办的“保姆”,而是要扮演好设计者、观察者、指导者、研究者的角色,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弄清农村教师的素质状况及培训需求,有助于探索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的途径。对普洱市思茅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培训需求等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教师素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陕西教育》2009,(10):10-11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义务教育专业”课程与在职中小学教师非学历培训课程学分互认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推动我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学历层次,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支持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义务教育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与在职中小学教师非学历培训课程学分互认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9.
《贵州教育》2023,(12):29-32
<正>2020年起,六盘水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着力推动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2021年9月,六盘水市印发了《六盘水市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六盘水教工委发〔2021〕6号);2022年5月,六盘水市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清单管理的通知》(六盘水教通〔2022〕43号),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劳动新课标》)明确指出劳动课程要采用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倡导“做中学”“学中做”。在《劳动新课标》的指导下,基于“做中学”的中小学劳动课程呈现出在情境中激发劳动兴趣、在引导中深化劳动价值、在行动中提升劳动能力、在探究中生成劳动创造等特征。“做中学”在劳动课程中蕴含课程与生活的活态连接,学生与教师的联动参与,知识与经验的有机融合,身体与心智的科学发展等内在逻辑。为了有效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从“做”的情境、“做”的对象、“做”的方法和“做”的结果出发,尝试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四个部分探索如何在中小学劳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践行“做中学”,以更好地发挥劳动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