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主旋律纪录片通常以现实生活为创作素材和表现对象,具有政治优势、艺术优势和传播优势,是高校讲好思政课道理的天然载体。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五集专题片《新时代》,以大写意的酣畅壮阔和工笔画的细腻灵动,向观众述说着新时代十年来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和感人故事,极大地提升了《新时代》的立体感和可触摸度,给高校思政课带来新的启示。新时代运用主旋律纪录片讲好思政课道理,要用心用情在“讲深、讲透、讲活”方面下大力气,促进大学生将听懂的思政课道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和事业闯将。  相似文献   

2.
专题纪录片是讲好中国故事,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的重要载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五集专题片《新时代》,向观众展现了新时代十年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具有极高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给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蓝本。  相似文献   

3.
郑荣 《采.写.编》2023,(3):160-162
历史纪录片将镜头对准过往的人、事、情,其“纪实性”与“再现性”承载着厚重的中国故事,“影像性”与“共情性”创造出雅俗共赏的魅力,从而决定了历史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文章系统总结出了历史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优势特征,提出了当前历史纪录片存在的问题,继而从讲好中国故事的角度提出了历史纪录片叙事策略,从崭新视角审视历史纪录片创作与传播价值,为此类纪录片更好地策划和创作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胡园园  毕蕾 《传媒》2023,(1):61-63
国际传播能力是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新媒体时代,如何通过影像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纪录片《数字里的中国》把抽象的数字语言转换成观众可以感知、可以触摸、可以理解、可以联想的日常生活场景,向全球观众讲述中国发展故事。其选题内容注重“数字化”,聚焦社会发展;故事表达注重“趣味化”,调动观众兴趣;传播语态注重“国际化”,让全球观众更加容易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是一种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和传播载体,一部优秀的纪录片能够起到文化外交的积极作用.以央视制作的航拍系列纪录片《航拍中国》为例,分别从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策略三个方面,分析纪录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6.
王辉 《声屏世界》2004,(9):19-19
纪录片要赢得更多的观众,“讲故事”是其重要手段之一。而纪录片要讲好故事,应在叙述手法、拍摄手法以及剪辑手法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打破以往纪录片的宏大叙事结构,以脱贫攻坚中的干部群众为主要对象,传播时代价值观,坚持内容为王、生动鲜活、以情动人,创新节目形式,成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样本。  相似文献   

8.
林斌 《采.写.编》2021,(10):144-145
无论是历史文献纪录片还是现实题材纪录片,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讲故事,但讲什么故事、如何讲故事、讲给谁听,这里面却大有学问.本文认为,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审美表征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纪实美方面,通过反映现实生活来表达时代主题.作为城市电视媒体,要积极利用纪录片这个有效载体讲好现实生活中的精彩故事,路径应该是在寻找社会热点内容、采用线性叙事结构的基础上,丰富视听传播符号.  相似文献   

9.
李忠 《当代传播》2021,(2):111-112
后真相时代,谎言、假新闻充斥着新媒体平台,部分西方媒体针对中国疫情制造了大量抹黑中国的虚假新闻。纪录片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澄清事实真相、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渠道、载体与符号。纪录片《中国抗疫志》在海外一经播出,引起现象级传播效应。本文基于后真相时代西方媒体关于中国抗疫的偏见报道和《中国抗疫志》的建构分析,尝试对后真相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区域间的交流不断加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演绎中国精神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具有跨地域、跨文化、客观真实且具有传播性的美食纪录片就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法宝。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美食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为预设,剖析美食纪录片《江湖菜馆2》的图像、语言、声音等视觉文本的呈现实践,探析各视觉文本是如何通过修辞格来进行话语表达和意义建构,理清讲好美食故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作为展现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精神的重要文本,冬奥题材纪录片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发挥着重要叙事作用。本文以央视精品系列纪录片《大约在冬季》为分析案例,就主题立意、叙事创作、视听表达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论述,以期为同类题材纪录片探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通过对普通人的真实记录,利用纪录片的视听语言、空间叙事,通过自叙和他叙等影像功能,以柔性叙事代替刚性宣传,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传播中实现社会共情,向世界展示美好、温暖、可敬的中国形象,是笔者拍摄纪录片《义乌有个“阿依乐”》的初衷。然而,要讲好这个故事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具有真实客观、表达直接、易于接受的特征,十分适合跨文化传播,对讲好中国故事能够发挥独特作用。《我从新疆来》通过突出平凡人物的群像、迎合时代主题、去除标签化和有技巧性的表述方式,讲好了人物故事,值得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4.
风雨苍黄百年路,高歌奋进新征程.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永不褪色,既是主流媒体的使命,也是主流媒体的责任.讲好百年故事、传递时代强音,融媒正当其时. 用心锤炼精品力作赓续传承红色文脉 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思路,电视综合频道中心不断推进重点文艺创作,打造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六集纪录片《红色摇篮》,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创建、发展和走向壮大的历史过程,展现党领导人民所走过的奋斗历程,先后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纪录片目录.大型纪录片《闽宁纪事2021》、百集专题片《人民至上》、系列专题《党员调解在路上》、特别节目《我说新福建向人民报告》……挖掘福建好榜样、党员好故事,让深刻的思想、厚重的精神、不凡的人物以精彩的故事直抵人心.  相似文献   

15.
怎样选择和讲好一个故事是在摄制专题片、纪录片以及新闻特写、系列报道等电视报道时,必须思考和琢磨的问题。这不仅是电视表现手段之所长,也是电视受众的需求和电视发展的方向。要讲好故事,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筛选好故事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李家岑 《视听界》2008,(4):104-105
对外宣传不同于对内宣传,有特殊的规律和要求。外宣纪录片既要有中国特色,又要易于被海外受众接受。讲好中国故事,是非常有效的外宣手段。  相似文献   

17.
赵静  郝雯婧 《传媒》2021,(12):44-46
以纪录片为代表的视听作品是世界各国真实、立体、全面了解当代中国的"窗口",既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本文认为,要想充分发挥纪录片的国际影响力,应该从"文化维""翻译维""融媒维"建构纪录片的传播策略,才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到了中国的发展,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8.
徐明 《东南传播》2010,(8):125-127
纪录片是一种供人们观赏的艺术品,有故事是纪录片创作的核心。影像叙事中有故事的纪录片,总会令人有无尽的回味。纪录片怎样用影像讲好故事,并非是画面优美、解说精练、结构严谨、叙事顺畅,更重要是选好题材、设好悬念和情节、用好细节等,这才是讲好故事基础,是能让观众愿意看你讲故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是人类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生动,最真实,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在前期拍摄中,作为纪录片摄像,是纪录片能否拥有良好画面的关键的一环,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摄像只是一个技术上的熟练操作者而已。作为纪录片主创人员之一,他除了应理解贯彻编导的意图之外,更要有自己的创作思维,也就是要具有一定的编导意识,才能更好地运用手中的摄像机为受众还原事件的本质,通过画面的再现为受众讲好故事。本文以《中轴线上的老福州》为例,阐述纪录片摄像应如何在编导意识指引下,运用专业技术手段,以真实的画面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资源丰富的今天,专题片、纪录片创作已经走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传播环境的变化、受众需求的变迁,"新闻故事化"已经成为电视从业人员的共识,"讲故事"、"讲好故事"是广大电视工作者追求的主要话语方式。如何从讲"好故事"到"讲好"故事是值得广大从业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怎样把故事讲好只是一个技术方面的问题,讲什么样的故事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讲什么样的故事呢?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