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季往往成为中老年疾病的高发季节,提高中老年群体冬季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预防冬季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计划行为理论"编制调查问卷,使用整群随机抽样和雪球抽样的方法,对中老年人冬季锻炼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锻炼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锻炼行为意向的得分较高,而主观规范得分较低,中老年人每次平均锻炼时间为20.25 min,每周锻炼次数在3~5次的人达到66.67%;"锻炼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决定中老年人冬季锻炼行为的参与意向,"锻炼行为意向"决定中老年人的冬季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2.
于春艳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1):107-112,126
以毛荣建(2003)所提出假设(在TPB理论基础上做出改进,将行为习惯、目标态度、情感体验3个变量融入了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中,用来测量青少年体育锻炼态度。)为研究理论依托,进一步验证体育锻炼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对在校大学生分层随机调查,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与路径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表明:锻炼者与非锻炼者在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性别因素不能影响锻炼人群在体育锻炼态度的各项维度得分的差异性的结果,非锻炼人群也是如此;体育锻炼活动中,决定行为意向的关键变量因素是态度;具有高情感体验、或高认知的大学生,并不一定是锻炼者。路径分析说明,行为习惯、情感体验、行为认知、目标态度、主观标准一方面通过行为态度间接作用体育行为,另一方面,行为习惯、目标态度、主观标准对体育行为还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魏烨 《体育科技》2014,(1):102-104
探讨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的因素,采用问卷调研法对35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将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因素,运用计划行为理论与线性结构方程式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构面的影响力度。实证结果: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有直接的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的0.37;情感性信念和工具性信念对态度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态度的0.22;主体群和次体群对主观规范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主观规范的0.35;便利条件和自我能力对知觉行为控制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知觉行为控制的0.68。研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行为意向策略。  相似文献   

4.
研究依托计划行为理论,观察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堂锻炼意向对终身体育行为的促进效应。研究随机抽取杭州市8所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760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进一步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统计结果显示:(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锻炼坚持行为、课堂锻炼意向、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5项指标上均呈显著差异,男生均值都高于女生;(2)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构成对大学生课堂锻炼意向的影响模型(男:R2=0.279、女:R2=0.293));由大学生课堂锻炼意向构成对锻炼坚持行为的影响模型(男:R2=0.393、女:R2=0.447)。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课堂锻炼意向正向影响锻炼坚持行为,而锻炼坚持行为是反映终身体育行为的最重要指标,未来研究可对如何进行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课堂锻炼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行为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讨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观赛态度和观赛意向如何影响球迷的现场观赛。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707名球迷进行调查,并验证假设模型。结果显示:观赛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观赛意向均有正向预测作用,且主观规范的预测作用最强;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观赛意向对球迷现场观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量表法,对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与锻炼行为之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由社会环境支持、物理环境支持、锻炼方案支持三个维度构成;男生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优于女生,初中生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优于高中生,中学生身体锻炼的主观规范无性别和学段差异;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是预测其锻炼行为的重要指标,它既可以通过主观规范、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影响行为意向,进而影响锻炼行为,亦可通过行为控制感直接影响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19,(5):461-466
目的为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锻炼态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的方法,研究573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1)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不高,强度较低,体育锻炼时间表现良好,体育锻炼以小锻炼量为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性别、专业、年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2)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积极向上,且行为态度相对较好。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行为和目标态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行为态度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3)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存在高度相关。体育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行为态度对体育锻炼行为的解释变异量为19.1%。  相似文献   

8.
郭强 《浙江体育科学》2013,35(1):98-102
基于计划行为和自我决定理论的假设,观察信息型和行为型干预方式对大学生锻炼价值观、锻炼态度、锻炼行为控制感、锻炼动机等4项心理因素产生的影响效应.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锻炼行为心理影响因素测试量表》,选取普通高校二年级有不良锻炼行为特征的学生100名组成研究样本,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多因素设计,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设计干预实践.在为期9周的干预实践前后分别对4项心理因素进行了测量,获取相关数据,对其进行相关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①具有不良锻炼行为特征的大学生在锻炼坚持行为意向和锻炼坚持行为之间基本一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研究所采用的信息型和行为型干预手段有效提高了具有不良锻炼行为特征大学生的4项心理因素水平;③由于被试数量较少及研究内容所限,研究没有对4项心理因素对锻炼坚持行为和坚持意向进行回归分析.因此,4项心理因素水平的提高是否会必然引起锻炼参与性和坚持性的提高是下步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魏烨 《体育科技》2014,(2):90-91
计划行为理论已被学者广泛用于各种行为研究中,并作为探讨解释个人采取某一特定为的主要理论基础。整理历年国内外学者研究民众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相关文献,通过分析可知计划行为理论假定的行为意向受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三个预测变项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探索大学生锻炼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辽宁省1 5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分层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1)在主效应方面,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均对锻炼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主观规范影响不显著。2)在交互效应方面,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态度×主观规范两个交互项对锻炼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交互效应;经Johnson-Neyman法检验发现,只有当感知行为控制达到一定水平时,感知行为控制才能正向影响态度与锻炼意愿的关系,而态度对锻炼意愿的影响将随着主观规范水平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高翔 《体育世界》2013,(4):20-22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900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及其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等存在显著差异,男生优于女生;男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图较强,但其行为受时间、环境、资源、技能等的影响较大;女生缺乏体育锻炼意图,且过去行为习惯是制约其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检验计划行为理论预测青少年锻炼行为的稳定性和适用性.1 292名中学生完成了锻炼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感、意图以及自陈锻炼问卷的测量.结构方程模型和多组比较方法分析发现,计划行为理论的预测模型得到各样本数据的良好拟合.预测模型的结构型态、因素负荷量、结构系数、结构协方差及结构残差有着跨性别和年级组的测量不变性,但测量残差组间不等值.模式各因素之间路径系数及因素方差解释力也有着跨组相似性,仅部分变量关系存在跨年级的差异.态度和主观规范对意图的直接影响不明显,而行为控制感是影响锻炼意图和行为的主要因素,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该研究表明,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锻炼行为模式对青少年群体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久坐和缺乏体力活动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有规律的积极的体力活动对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益处已经得到大量实验研究的证实,但是人们却停留在知之不行的行为阶段.采用理论综述的方法对现有的锻炼行为理论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对连续模型TPB与阶段模型HAPA理论进行整合,以建立一个既能够包括宏观环境与微观心理因素,且又能够对锻炼行为进行解释、预测及干预的理论模型.理论整合主要体现在两个理论模型对行为意向变量的预测上及纳入影响锻炼行为的社会因素,即将在对TPB及其相关的研究中已经证实对行为意向有价值的预测变量如态度、主观规范与社会支持等变量整合到HAPA理论中去.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对这个整合模型的结构及阶段划分的假设进行验证,并应用其对成年人群的锻炼行为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锻炼意向和锻炼行为的关系:中介式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青少年锻炼行为与锻炼意向、锻炼计划、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锻炼意向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锻炼行为,自我效能在锻炼意向与锻炼行为关系中发挥调节和中介作用;锻炼计划在锻炼意向与锻炼行为关系及在自我效能与锻炼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调节效应的中介机制表明:锻炼意向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有中介式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文瑾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9):81+125-81,12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态度的测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这些维度对学生总体锻炼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有较强的相关度。  相似文献   

16.
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大学生为对象,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并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培养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培养需主要从影响主体的态度、主体规范和认知控制三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健康心理学研究领域内的"健康行为过程理论"(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HAPA),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历时4个月对331名高校教职员工的体育锻炼行为及其相关社会认知变量进行3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结果期待和行动自我效能对锻炼意向的预测作用显著,锻炼意向能够很好地预测锻炼计划;恢复自我效能、锻炼意向和锻炼计划是体育锻炼行为的近轴预测因子;行动自我效能通过维持自我效能预测恢复自我效能。该研究验证了HAPA模型的连续性特征,为今后制定有效的体育锻炼干预措施,促进高校教职员工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提升健康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取样法时间纵贯研究设计,采用量表在693名青少年中初测行为意向、锻炼技能及锻炼活动等变量,4周后复测行动计划及锻炼活动等变量,检验锻炼技能在青少年锻炼行为意向、行动计划及锻炼行为间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锻炼技能、锻炼行为及行动计划等变量间性别差异显著;行动计划是行为意向与锻炼行为间的中介变量,行动计划的中介效应受锻炼技能变量的调节,掌握锻炼技能者随后锻炼活动多而锻炼技能少者,锻炼活动少;被试性别及初测锻炼行为是复测锻炼行为的显著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对518名大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和模型构建,目的在于了解锻炼动机的内化和行为促进的机制,同时寻找一个有效的干预手段,为培养学生自主锻炼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使外部动机逐步内化为内部动机,研究获得一个能够预测和解释大学生锻炼自主动机、锻炼意向和行为的简洁模型;(2)锻炼动机的内化和行为促进过程中,3种基本心理需要具有不同的中介作用,自主需要的中介强度最大,属于完全中介。(3)社会支持对大学生锻炼自主性动机、锻炼意向与锻炼行为影响显著,是内化动机和促进锻炼行为的有效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20.
运用合理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预测北京市两所高校的199名大学本科学生4周的身体锻炼行为,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个体锻炼参与行为的内部心理机制。结果表明,合理行为理论的态度维度能够对锻炼行为意向产生显著性的影响;计划行为理论提出的行为控制感显著地提高了对锻炼意向的预测水平;社会认知理论对锻炼行为的预测达到了显著性的水平,其中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评价为预测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