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糜晓昕 《新闻传播》2013,(2):217-218
加拿大华文报纸《环球华报》(下简称《华报》)于2000年11月3日创刊,加西版、加东版在温哥华、多伦多同步发行。该报原是周报,后于2003年5月21日增发周三版,逢周三和周五发行,是加拿大首份由中国大陆移民创办并取得成功的华文报纸,已成为继《星岛日报》、《世界日报》和《明报》后的加拿大第四大华文报。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7,(4):106-108
<正>"《新中华报》刷新"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报纸《新中华报》1939年的改版。《新中华报》的前身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1937年1月29日第325期起改称《新中华报》,在延安出版。同年9月9日第390期起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铅印,5日刊。1939年2月7日起,该报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兼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日本加紧诱降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在军事和外交上反日、反汪,同时"联共又反共",导致各地摩擦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决定把《新中华报》改组为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六、发行工作延安的发行工作与出版工作同时开展。1937年4月《解放》杂志创刊时,党报委员会的出版发行科,就以新华书局的名义进行工作。冠以“新华”的名义不是偶然的,它与《红色中华》报改名为《新中华报》,红中社改名为新华社同时而来。《解放》杂志通过党的影响和发行工作者的努力,份数很快突破一万,发行到上海、南京、武汉、重庆、西安等大城市及西北、华北和南方各省。国民党反动派嫉恨它,千方百计阻挠,于是在九十月间发生了封闭西安《解放》分销处的事件。国民党的教育厅长还气势汹汹地叫嚣要“封闭”延安的《解放》周刊和新华书店。从此时起,1937年10月,新华书局就正式改用新华书店的名义。这表示了书店是在斗争中创建的。从1937年4月,到1939年8月,延安新华书店就发行了80多期《解放》周刊以及《新中华报》、《前线画报》、  相似文献   

4.
传媒资讯     
人民日报海外版"菲律宾版"创刊据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菲律宾版"10月9日在马尼拉正式创刊。该版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与《菲律宾华报》联合主办。《菲律宾华报》将根据菲华社会读者的需求,每天精选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内容,编辑出版两块版,随当日《菲律宾华报》发行。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九年末,《新中华报》刚由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五日刊改为三日刊不久,毛主席为《新中华报》题了词:“多想”。上面是题词的手迹照片。  相似文献   

6.
王新华 《兰台世界》2017,(11):93-95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毛泽东不但是奠基者,还是道路的探索者、道路的开拓者,是一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历史元勋、思想大师。在九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毛泽东率先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任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基础进行了深入的论证,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内涵,并且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基和开拓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战争年代党报的经营与发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的兴起直接促进了中国无产阶级报业的迅速发展。从20世纪30年代初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1947年3月的解放战争时期,16年里,中国共产党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创办了《红色中华》报、《新中华报》、《解放日报》三份党中央机关报。在恶劣的战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加强经营发行的管理,扩大报纸的发行量,使党中央机关报起到了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和集体的组织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将《红色中华》、《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数字化的过程中,我馆遇到了一些障碍。本文主要介绍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对一些重要历史文献的数字化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阳 《军事记者》2011,(12):40-40
《新中华报》是中国共产党1937年1月29日在延安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 《新中华报》的前身是1931年12月1日在江西瑞金出版的《红色中华》,于1937年1月29日改为本名.一直是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编辑部是在长征中随党中央迁至延安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新青年》创刊历史环境,从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两个方面考察论证了《新青年》的历史贡献,指出了《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赟龙 《传媒》2023,(2):89-90+92
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作为重要党报,受特殊历史、地理环境影响,形成了全民化办报、网络化组织、经典化传播等个性化办报特点。正是这些独特的办报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参与热情,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传播树立标杆,并成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沿阵地。《解放日报》贴近群众、塑造精英、把握时机、受众本位的经验机制,使其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解放日报》改版置于党报传统中进行研究,通过考察《红色中华》和《新中华报》的所有版面,本文发现:无论是《解放日报》改版前"以外为主"的版面安排,还是它从"以外为主"向"以我为主"的版面调整,都与《红色中华》和《新中华报》存在或多或少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方来武 《中国出版》2013,(22):69-69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研究还不多。张世飞的最新力作《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不仅提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概念,还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层面初步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科学体系,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贡献与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4.
回顾抗战时期党的新闻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回忆在抗战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党的新闻事业,是非常有意义的。 全面抗战爆发后,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创办了大量的刊物。晋察冀根据地办了油印的《抗敌报》等,冀中根据地出版了《自卫报》、《冀中导报》,吕梁山地区创办了《战地通讯》,晋东南地区创办了《胜利报》,其他一些地区也纷纷出版各种报刊。 1938年1月11日,经和国民党的反复交涉,《新华日报》在汉口正式创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根据需要,1939年2月7日,党中央决定改组《新中华报》为中央机关报,10月,创办了以党建为中心的《共产党人》。《中国青年》已复刊,《中国文化》、《边区群众报》相继出版。此时,新华社已和《新中华报》分开,建立单独编辑部,承担起党的方  相似文献   

15.
浙江籍报告文学作家徐锦庚全新创作的《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共产党宣言》为线索,放眼世界,聚焦中国,生动记述《共产党宣言》的中国足迹,以文学方式呈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中国化的过程。全书从小角度纵深切入,饱蘸厚重历史之墨,兼具生动文学之笔,呈现出鲜明的革命历史题材报告文学特点,创造性地实现了历史思维、现实思维和艺术思维的有机统一,在当前诸多革命历史题材报告文学作品中,具有非常突出的示范意义,可谓革命历史题材报告文学书写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初期,新华社在延安就创办了一本新闻业务刊物。这就是1939年12月1日诞生的,由毛泽东同志题写刊名的《通讯》杂志。 最近,笔者访问了新华社原副社长缪海棱同志,他回顾了《通讯》创办的前前后后。 1939年3月,新华社由清凉山迁到杨家岭,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前身》)的同志一起分住在杨家岭后山沟的两排窑洞里。杨家岭是当时党中央、毛主席的所在地。在工作之余,新华社和《新中华报》的同志  相似文献   

17.
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广泛深入传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重大的丰富和发展,书写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辉煌历史篇章。然而,对这一历史,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这是令人遗憾但又是值得庆幸的。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三卷本)等是这方面研究的拓荒工作,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八卷本)第六、七卷,则是在此研究基础上更深的发掘。已“达到我国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在我们这方土地上,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以开阔的视野、敏锐的目光,作了成功的描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六、七卷打破了以往史书的“板块式结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一书是武汉大学陶德磷教授主持的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最终成果,同时也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纪念建党85周年重点图书和迎接党的十七大重点图书。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启蒙思想家陈独秀发动和领导新文化运动,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创办了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新青年》杂志,建立和领导中国共产党开展初期的革命斗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积极探索,较好地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时期。作为当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三件大事,马恩列斯经典著作的编译、《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和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出版发行都表现出鲜明的中国化特征,有力地推进了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