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云 《青年记者》2007,(14):165-165
“行业报”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媒体形式。在国外,为行业服务的媒体多以期刊杂志的形式存在,而且地域性比较强,全国性的行业报几乎没有。而在中国,从数量上看,行业报在全国性报纸中占有近八成的比例,占全国报纸总数量的7、8%。“行业报”作为中央部委所属的全国性的经济类专业报纸,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和特殊的宣传功能。行业报在中国的存在和发展实际上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在体制改革进程中保障各行业持续有序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吕俊奇 《新闻前哨》2023,(16):24-25
多年来,行业媒体在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传播行业政策信息,搭建行业交流平台,服务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面临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尤其横空出世的行业新媒体的强势挑战,传统行业媒体必须顺应市场新态势,加快变革转型和推进融媒创新发展,聚焦“行”与“融”,扎稳行业宣传主阵地,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行业媒体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朱尖 《新闻三昧》2005,(9):40-41
企业报是属于企业党政管理下的行业报,在一般读的心目中,这种报纸是“宣传报”,是“件转发报”。《江汉石油报》虽然是江汉油田湖北管理局的机关报,但如果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份地地道道的报纸。近年来,它多次荣获优秀企业报的称号,并得到读的认可。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想关键在于报社在办报的过程中具有新闻的理论意识、新闻的人才意识、新闻的创新意识和新闻的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4.
(一)晚报是大众媒体。(二)媒体市场的细分化使晚报专刊至今方兴未艾。(三)晚报专刊应以服务读者为重要办刊宗旨。(四)提高晚报专刊的亲和力要有“好看脸”、“侠义心”、“热肚肠” ,以使报纸得人心而得“天下”。(一 )有人说 ,中国媒体在世纪之交跨入了真正的“战国时代” ,在白热化的竞争交战中 ,死死生生 ,合纵连横 ,绘就了一幅中国新闻事业蓬勃兴旺、波澜壮阔的图景。更有人注意到 ,这二十年来 ,全国数千家报纸———不管是中央和地方省市的机关报 ,还是形形色色、风格各异的专业报、行业报 ,以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 ,似有一…  相似文献   

5.
梁永春 《中国广播》2007,(10):48-50
近年来,“议程设置”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媒体管理和从业人员引为控制引导舆论、加强主题宣传、扩大新闻宣传影响力的理论依据。事实上,只有真正摸清并遵循相关的基本法则,才能更合理地设置媒体议程,促进宣传效果最大化。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宣传战役,是一次由中央统一部署、媒体各显其能的典型议程设置行为。  相似文献   

6.
2007年,国务院新规放宽对外国记在华采访的限制,国新办主任蔡武表示:国新办与外国媒体是“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此提法赢得国内外一片赞誉。10天后,湖南郴州把这种“合作伙伴”关系“转内销”:设立“舆论监督奖”,专门奖励通过舆论监督对郴州工作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中央、省级媒体记。此后,2月6日,广州有人大代表提出新闻媒体对各类案件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广东省人大代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国华回应:发案率上升,跟记没关系。并指出这个不让报那个不让报不是好的管理媒体的办法。而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也于近日表示:“媒体不是中央纪委,媒体不是审计署,媒体不是调查组。不能要求媒体每句话都说得对。”[编按]  相似文献   

7.
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宣传思想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的必然要求。而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三贴近”是实现这“两性”、“两力”的根本途径。因此,企业报在贯彻“三贴近”的原则中,解决好“贴近”中的问题,十分重要。企业报存在不够“贴近”的思想认识差距  相似文献   

8.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重大主题宣传的重中之重,也是一次对各大主流媒体综合能力的检验。地市级媒体在中央、省、市、县级媒体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其融合转型的功能定位是打造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权威信息渠道以及舆情聚合平台。四川雅安市融媒体中心作为全国第一批60个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改革试点之一,在做好党的二十大报道中,坚持“一张网、一盘棋”的总体思路,一体策划、协同采访、资源共享,全面打造“报、台、网”三位一体宣传平台,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相似文献   

9.
颜小钗 《中国记者》2024,(4):111-114
<正>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也因此被称为我国新闻发展史上的“媒体融合元年”。同年,“中国社会工作”新媒体启动运营,依托中国社会报、中国社会工作行业报刊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各地专业报(行业报)发展较快,各系统几乎都办自己行业的报纸。但笔者发现,许多专业报出现报道过于“专业化”倾向。这势必影响报纸宣传、服务功能的发挥,也制约了报纸的发行数量。与各级党报相比,专业报同样具有宣传性、服务性的特点,同时还具有专业性、接近性的特点,这正是办好专业报的有利条件,也是形成专业报专业特色的一个优势。但是,专业报如不下力解决报道过于“专业化”问题,那么,报道的内容、范围不仅会越来越单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各地专业报(行业报)发展较快,各系统几乎都办自己行业的报纸。但笔者发现,许多专业报出现报道过于“专业化”倾向。这势必影响报纸宣传、服务功能的发挥,也制约了报纸的发行数量。与各级党报相比,专业报同样具有宣传性、服务性的特点,同时还具有专业性、接近性的特点,这正是办好专业报的有利条件,也是形成专业报专业特色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王乐乐 《传媒》2023,(18):57-59
<正>媒体融合跨界发展是时代之问、必由之路,而央媒地媒联动、深度探索融合是媒体跨界的新路径。2022年,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携手新华网浙江频道,创新构建合作项目——“世界青年科学家传播中心”(以下简称“传播中心”),在媒体经营跨界转型上发力,为媒体融合突破传统单一经营模式和渠道拓展做出有益的尝试和创新。在三年深度参与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以下简称“青科会”)、提供会议政务服务的基础上,温州晚报通过理顺合作关系,发挥地方媒体的接地气和央级媒体接天线的优势,协同创新峰会政务服务,从媒体转型为宣传服务者,搭建了青科会中央厨房和全媒体矩阵,  相似文献   

13.
作为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报对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和报业结构的多样化、专业化做出了贡献,至今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毋庸置疑的是,行业报的办报过程中普遍存在机关味浓、说教味重、新闻性弱、专业性过强的问题,明显地制约了行业报的发展。在媒体普遍思变的今天,行业报在坚守机关报阵地的同时,要更多地在朝社会公众媒体方向发展,方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行业报向公众媒体方向靠拢绝不意味着全面放弃本行业特色,步别人后尘办什么杂闻报、大众报、趣味报。实际上,在行业报的受众中大部分是行家、专家、管家,他们对关乎行业的国家相关政策、内部发展动向等诸方面的报道格外关注,一旦丢“专”弃“业”,行业报也就丢掉了自己“主体”优势和长处,不但会失去这块市场,而且会淹没在众多相似媒体中。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报和其他社会媒体一样,只有在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前提下,较好地运用新闻规律,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抓好舆论监督报道,才能更好地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服务。《河南石油报》从2005年8月8日至9月29日,连续组织编发了“基层减负”系列舆论监督报道,历时41天,发稿24篇,致力破解一些企业报“舆论导向没有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传媒》2023,(24):6-7
<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今年“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主题“开蔚然新篇,创无限可能”,对于当前正处于快速变革的电视媒体,恰逢其时。今年10月,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电视媒体作为文化传播的最重要媒介,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科技创新是推动媒体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服务已来到向“全媒体+超高清”升级换代的快速发展阶段,全媒体是电视传播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1认清专业报典型宣传的个性。专业报、行业报的典型宣传与党报、综合报比有其特殊性;各个专业报、行业报的典型宣传与其它专业报、行业报比又各有自己的特殊性。这个特殊性是由各报所服务的专业、行业及特定的读者群的特殊需求所决定的。比如,计划生育报报道某企业家...  相似文献   

17.
坚 持 贴近 实际 、贴近 生活 、贴近 群众的 要求 ,是 “三 个 代表 ”重 要 思想 在新 闻宣传 工作 中 的具 体体 现 。地 方党 报 ,作 为宣传 中央 、省 委 、市 委精 神,联 系广 大群 众的桥 梁和 纽 带,作 为地 方主 流新 闻 媒体 ,更要 在新 闻 宣传 工作 中 坚持 “三贴  相似文献   

18.
地市媒体在全国新闻宣传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它所处的尴尬位置。使其长期在应对突发新闻事件方面屡屡“缺位”。与中央及省级媒体在突发新闻事件面前不时“越位”相比.地市媒体更多的是“缺位”。本地不报外地报,基层不报上级报.新闻“出口转内销”等现象司空见惯。地市媒体的集体失语,不仅无视公众的知情需要。还造成了谣言满天飞的状况,也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做好行业报的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媒体对新闻、读者、广告等资源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于正在从机关报向行业报转型,由财政补贴向自我发展转变的行业报而言,深度报道已经成为其改革和发展的“生命线”。为什么要做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仅要报道新闻“是什么”,还要分析其由来“为什么”,探究其影响会“怎么样”。当今,媒体竞争愈演愈烈,行业报要立于不败,取得发展,必须“咬定”深度报道不放。一是媒体竞争的需要。行业报与大众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  相似文献   

20.
努力办出行业的特色─—《四川价格报》着力解决好“一个坚持、三个服务”张昌贵,杨学斌(本栏责任编辑:廖杰)本栏编者按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根据各企业报、行业报老总和编辑、记者的要求,借95年扩版之际,每期特开设“企业报、行业报之窗”专栏,用6页1万余字的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