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朱永新 《新教师》2023,(2):11-12
<正>周建华是我在苏州大学任教时教的第一批学生。那个时候,我先是跟着老教师听课,接着自己写教案、试讲,最后才独立上课。第一次站在大学的讲台上,看着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学生,我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部装进他们的脑袋里。于是,我拼命地学习,现学现卖。在课堂上,我是他们的老师,讲起课来眉飞色舞、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学生感觉我这个老师“很厉害”。在课堂外,我是他们的“哥们”,下午一起在数学楼边上的篮球场打球,晚上还有学生到我家蹭饭,师生之间情意深深。  相似文献   

2.
静鱼 《求学》2024,(1):27-29
<正>上了大学,还用写作业吗?此时此刻,正在看《求学》杂志的你,作业写完了吗?是在宁静漆黑的深夜里,暂时逃离一摞一摞的数学试卷;还是在阳光灿烂的周日下午,给已经疲惫不堪的大脑换一换思维?我们三年的高中生活,几乎全被学习占据:课上听课,课下写作业,再上课听老师讲作业,然后满脑子想着今晚又会有什么新作业……最后却发现课代表一笔一画写在黑板上的作业,又是和昨天一样的“试卷1”或者“练习2”。正当你感叹高中作业的单一无聊时,却又被试卷上新颖的题目难倒,这时你的心里五味杂陈,却又无处倾诉,只能暗暗地给自己加油:“等我考上了大学,我就再也不用写作业了!”  相似文献   

3.
<正>工作8年了,我想说说我的故事。我从被上课到自己站讲台也就一个暑假的间隔。我上一门自己的专业课和一门我根本不熟悉的课。因为该课程没有老师教,当时就分给了我,我没有拒绝权。我对自己熟悉的课,手写教案时候(当时不流行计算机备课)找很多参考教材,包括我读大学时候的课本和读研究生时候的论文。而对自己根本不会教的课,我只好一学期都跟我们系主任听课,因为他也教这一门课,而且教得非常棒。我不做班主任,因此所有的时间全在备课上,晚上和白天都是满满的。后来熟悉上课的  相似文献   

4.
不想长大     
不想长大小时候,每到夏天的傍晚,我常常独自一人坐在屋檐下望天上的星星,湛蓝的背景上点缀着无数一闪一闪的亮点儿,朦胧而又神密,就象大人们的世界一样,在脑海中我仿佛看到了长大后的自己,甚至做梦的时候,已经成了大人,就象姐姐们一样嫁了人,“他”的样子很模糊...  相似文献   

5.
《音乐世界》2013,(23):34-35
对于自己在电影《怒放2013》中的表现,你自己满意吗? 杜海涛.我觉得我演得挺好的,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又重走了一回“青春”,就像做了个美梦一样,特别过瘾。  相似文献   

6.
工作8年了,我想说说我的故事。
  我从被上课到自己站讲台也就一个暑假的间隔。我上一门自己的专业课和一门我根本不熟悉的课。因为该课程没有老师教,当时就分给了我,我没有拒绝权。我对自己熟悉的课,手写教案时候(当时不流行计算机备课)找很多参考教材,包括我读大学时候的课本和读研究生时候的论文。而对自己根本不会教的课,我只好一学期都跟我们系主任听课,因为他也教这一门课,而且教得非常棒。我不做班主任,因此所有的时间全在备课上,晚上和白天都是满满的。后来熟悉上课的套路后,学校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好吧,我又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学习教学方法,然后运用到课堂上。以为轻松的第二年,却是无比繁忙,因为我做班主任了。现在我当了教研组长,按照学校要求写计划、写总结、开会、听课。我用在备课上的时间越来越少,用来打杂的时间越来越多。我是一名教师,上课是我的本职。所以我矛盾,我纠结,我只有两只手一个脑袋而已。  相似文献   

7.
上大学时,总有过来人用后悔不迭的语气对我说:“如果重回大学,我一定会发奋读书.拼命蹭课、苦练口语、天天泡图书馆……所以趁着你还没毕业,一定要珍惜校园时光,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8.
人生是一条河流,许多人都这么讲过,像时间、青春、爱情这一类又美好又玄妙的东西,更是如同逝水,一去永一回,并且因为追忆而变得格外地悱恻缠绵、泌人心脾。“曾经有一份爱情……”的抒情,其实同样适于“曾经有一所大学……”。四年如一梦,身在象牙塔里,难免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时候;而进入了社会、职场,日复一日为稻梁谋,为理想打拼,这时再回头看自己的从前,当真是有一份感慨:原来,大学也应有所为,有所不为!请原谅我的庸俗,提问:如果再上一次大学,意欲何为?相信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会像少女的心思一样花样百出。如果我自己来回答,我愿意在大学时代做这样几件事——  相似文献   

9.
女儿就要离开家,到遥远的城市去了。接到女儿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这当妈妈的心中不知是喜是忧……女儿18岁了,还一刻不曾离开过我的身边,就在昨晚她还和爸爸妈妈挤在一个床上撒娇,可现在她要离开我们,到很远的城市去上大学了。一想到这儿,就止不住泪如泉涌。朋友们看着不理解,在一边不停地劝:“孩子上大学是喜事,哭什么?”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好像孩子不是去上大学,而是去老山前线一样……  相似文献   

10.
当接到女儿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作妈妈的我心中不知是喜是怕还是忧……女儿18岁了,还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身边,就在昨晚还和爸爸妈妈挤在一个床上撒娇,可现在就要离开我们到很远的城市去上大学!一想到这儿,就止不住泪如泉涌。朋友们看着不解,在一边不停地劝:“孩子上大学是喜事,哭什么?”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好像孩子不是去上大学,而是去前线一样……  相似文献   

11.
那是去年九月刚开学的一天,我刚调进了常熟实小,第一次双休日的泥塑课,孩子们都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在初步感受泥性后,还捏出了一只只可爱的小笔筒。来的家长也满心欢喜地看着自己孩子的作品。“你怎么做成这样,一个半小时你在干什么?”仲某某爸爸在驯斥自己的女儿。“呜……”仲某某伏在桌上哭着,周围地上到处都是泥巴,她还用捏泥巴的手擦着眼泪。看着家长驯斥表情,瞧着这满脸淤泥,回想着刚才课上她一次又一次地拉我衣服去看她的作品,我想课上有了她,我的泥塑课还怎么能上好?“一定劝退她”。课后,我把想拒绝她上课的想法告诉了她班主任,她的班主任也表示支持我。三天时间后,仲某某的爸爸就冲到我办公室里来兴师问罪,还把我告到了校长处。  相似文献   

12.
回顾一年来做科研助手的前前后后,我惊奇地发现,现在的自己和初入大学时相比,无论在专业知识上还是在实践能力上,都已经有了一个质的变化。1988年9月,我怀着激动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迈入了大学校园。一个星期的课下来,深感大学和中学的确不一样。大学的老师一上讲台,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90分钟下来,一本书哗哗翻过了几十页。要想在课上把这些东西都弄懂确实不易。完成作业、对付考试也全靠自己的课外功夫。另外,在大学里,除了上课外,大部分是课余时间,怎样安排和  相似文献   

13.
那是几年前我去上大学时发生的故事。那年高考,我考得不理想,被本以为有把握的第一志愿———北方的一所重点文科大学拒之门外,而被录取到一所普通大学,因此我总提不起兴致来。入学前的日子,我整天闷闷不乐,将自己关在燥热的小屋里睡觉、看书。母亲是一位性格内向、敦厚老实的普通农村妇女,只读过小学。她知道我心情不好,便用极朴实的话安慰、开导我:“考上就好,咱庄上的钢蛋复了一年课,还不是啥也没考上。只要毕了业能有个吃饭的工作,上啥学校不是一样。”临开学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望着我消瘦的脸庞,再三嘱咐我路上要小心,在…  相似文献   

14.
我是去年上学期调到桃林中学担任农常课教师的。批林批孔运动以来,我从学校这个“小天地”,走向农村三大革命的广阔天地,由开始迷信书本,到逐步虚心向贫下中农学稼学圃,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思想斗争,受到了一次又一次深刻的教育。刚到桃林中学,领导上分配我教农常课,我欣然接受了。心想:论知识,自己读了十几年书,是大学生物系毕业的;论经验,已教了十二年书,算得一位老教师了,门把中学农常课,是能够胜任的。不过,开始也应该认真备好课、教好课,使  相似文献   

15.
秦领(电子工程系):我的学习生活我做主我每天的起居时间比较弹性。因为大学跟高中的培养模式完全不同,课都是自己选,课什么时候上都是自己挑。这样自由度很高。所有的东西都摆在你面前,所有的社团都摆在你面前,你可以参加摄影协会,也可以参加马拉松协会。你刚进大学可能还保持着高中时的想法:我每天都要学习,学习就是主要的,别的东西都是应该被禁止的或者是被抑制的。但是到了大学就不一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定位之后,我要找到自己喜欢做什么。我读大学这四年,学业固然是最重要的,但它不是我唯一的东西。因此,不同的人就会找到他们不同喜爱的东西,就  相似文献   

16.
方靖阳 《中国德育》2013,(22):78-79
在进入复旦附中前,我和许多同学一样,脑子里只有那些中考考点,到附中以后的三年学习生活中,有幸遇见这里一个赛过一个的好老师,让我很快就摘掉了那片“障目之叶”,让我像哥伦布一样发现了“新大陆”。最让我在学习中如醉如痴的是黄玉峰老师,他是上海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还没开学他便让我们背起了《大学》《论语》,他这么做自然不是为了高考,而是让我们体味古人的智慧,感悟“止于至善”,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刚上黄老师的课的时候,我抱着一种收集的心态。所谓收集,便是我想从老师课上听到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看到一些不听寻常的历史或人物,或是对于一些问题拔丝抽茧的解析。  相似文献   

17.
穿着长裙的我在海边狂奔.柔软的沙子溅起弹到我赤裸着的脚上又无力滑下.几绺自然垂下的黑发被汗沾湿贴在脸颊上,我想这张本就苍白的脸大概愈加透明,兴许下一秒便会碎裂,像瓷一样。但我依旧拼命地奔跑,拼命地想要抓住那个渐行渐远的自己。  相似文献   

18.
常听见周围的朋友抱怨孩子读书不用功,家长要监督,陪“公子”渎书。我感到十分奇怪,我怎么就没有在儿子学习上花多少时间呢!想一想,从他上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即将毕业,十六年寒窗,中间也和别人一样过五关斩  相似文献   

19.
我教孩子们写作文和自己写文章一样,不拘一格。 我教他们“写人”的时候,首先找来一大堆人物漫画,孩子们看了,乐不可支。他们说:“这些漫画太好玩了!你瞧,马季的脸像一个倒着的三角杯,冯巩像一条摇摇欲坠的竹节虫,潘长江龇牙咧嘴,把一根卷尺拼命往上拉,试图让自己的个子再高出几厘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张俊 《四川教育》2005,(1):42-42
最近听一节公开课,在课结束时老师问学生:“你们想去寻找风吗?”学生说“想”。老师又说:“那你们下次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叫上我。”本来老师是随便说说的,因为她上完课就要回自己的学校了。可学生是很认真的。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那你住在哪里啊?”说真的,如果那个老师直截了当地回答学生,我就不好说什么了,可是她居然不敢。我不知道提问的学生会是什么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