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命题,本文聚焦数字时代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叙事体系建构,这既是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题中之义,也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迫切要求。在整合传统叙事和数字叙事前沿理论基础上,阐明数字时代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叙事体系建构的五个层次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国际传播为基础语境,聚焦网络文学“为什么是中国故事”“为什么能讲好中国故事”两大理论命题,提出由故事层、媒介层、关系层构成的网络文学三元本体结构理论模型。此模型中,故事层表现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故事性和中国性,媒介层和关系层表现出具有跨媒介叙事和全球性数字叙事特征的媒介性,三大特性赋予中国故事立体化的精神内涵、本土化的文化气质和全球化的开放语境,从而构建国际传播视野下网络文学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向志敏 《今传媒》2024,(2):63-66
母题是文学电影叙事的动力因素,是整个叙事结构的潜在构成要素。神话母题是神话学中常见于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共同主题或元素。国产动画电影中两个常见的神话母题“人蛇恋”与“英雄之旅”,集中体现于2019年的《白蛇:缘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运用“神话母题”讲好国产动画电影故事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神话母题在动画电影叙事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4.
“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等势力的抬头,深刻影响了当下国际秩序的新构建和国际话语权力的新定位。在此严峻的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我国重要的时代命题。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互动影视因其赛博文本属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回溯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互动影视与讲好中国故事命题相互融合,阐述了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基于此,二者的融合将会突破过去中国故事讲述的陈旧规制,以跨媒介叙事、多元化叙事、强交互叙事和仪式化叙事策略,树立中国叙事的新兴范式,为助力“文化出海”、展现“大国形象”、提高国际话语权等时代任务赋能,促进共商共建共享国际合作新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讲故事是表达展览主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包括了“故事”和“讲”两个含义:“故事”是叙事内容;“讲”是叙事方法,是对故事再创造的过程。讲好故事除了选择一个好的内容外,还需要设计好故事的结构,选择好讲故事的载体。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围绕实际案例从博物馆、科技馆展览的叙事结构、叙事载体两方面展开分析,探讨如何利用展览的空间特性植入故事、讲好故事。  相似文献   

6.
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本质上要求讲好“属于世界的中国故事”,实现文明互鉴。基于互嵌混融视角,研究中国故事实现文化传播破壁的可行出路,即挖掘“人类故事母题”的题材串联人类共通性,用“互文拼贴”的符号嵌合接口消解文化障碍,以视觉影像为主要载体跨越文化鸿沟,并坚持“个人优先”的“个体叙事”打破国际舆论壁垒等。这一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地异质文化互嵌混融、共生互鉴的文化传播通道,有助于提高中国故事全球传播的“多元文化适应力”,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首先要解决好中国故事“讲什么”“跟谁讲”“如何讲”的现实问题。文章着眼于国际传播的这三个基本问题,分析了高校外语专业教材建设的目标定位和实现路径,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用外语精准表达中国故事、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求同存异、包容互鉴中进行平等对话的能力,培养学生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深讲透中国故事的能力,为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高层次外语人才和国际传播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杨士恒 《档案管理》2023,(2):10-11+14
黄河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借助档案资源“讲好黄河故事”,是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体现。新时期要“讲好中国故事”,也要充分发挥档案的权威性,积极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本文围绕如何传播档案文化的主题,在借鉴“讲好黄河故事”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张晓嫣 《传媒》2023,(16):47-49
地理纪录片在讲好中国故事上拥有独特优势,空间立体性、视觉奇观性、延展式叙事结构和微观宏观相结合,有利于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地理纪录片要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把握新思想,紧扣时代脉搏,精选题材展开叙述;搭建新视角,调度多种视听手法,触发观众共情与共鸣;确立新聚焦,将中国独一无二的特色突显出来,发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地理纪录片要记录当下时代、提升作品内涵,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马芳 《采.写.编》2021,(2):117-118
中国故事有中国风采、亦有中国文化与自信。融媒时代悄然来临,新闻报道“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重大。借此,探讨了媒体人“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厘清了融媒时代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四条路径。旨在引发当代媒体人思考,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不懈努力,让中国故事讲出道理、讲出文化、讲出大国风采。  相似文献   

11.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事关国家形象塑造和国际话语权争夺。基于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手新民晚报社制作的百集融媒体产品《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和叙事方式三个层面分析“他者”视角下讲述中国故事的策略运用,进而阐述“他者叙事”在对外传播中发挥的独特价值。同时,对“自我陈述”与“他者叙事”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在讲好中国故事过程中要把坚持“自我”立场与正视“他者”角色结合起来,共同形塑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陌生化”是使事物奇特化的艺术手法。它的奇特之处在于不断给予受众持续的新鲜感,延长或改变他们对人物和情节的自动感知,在细细地咀嚼和品味中,形成渐进的审美效应。将“陌生化”艺术手法运用到以神话为题材的国产电视动画中,把握住动画叙事中的奇特程度与理解范畴,便会与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理念同频共振。本文通过“陌生化叙事”与“讲好中国故事”两个角度对我国神话题材电视动画的叙事策略进行探寻,以便为形成以抒写家国情怀、讴歌精神力量、提升审美价值为方向的神话题材叙事的新业态和叙事新亮点提供理论支持,从而使神话叙事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讲好中国工业故事,打造中国工业遗产档案文化叙事品牌,为提振中国工业文化旅游消费注入新活力。在阐释文化场景和档案叙事理论的基础上,从叙事主题、叙事素材、叙事场景三个层面构建工业遗产档案资源叙事行动框架,并从真实性、合法性、戏剧性三个向度出发,嵌入空间叙事、互动叙事、国家叙事等理论体系,创设具有复合型体验和情感价值的文化场景助力工业遗产档案解码,以强化消费者的叙事理解和情感卷入,引导公众的消费倾向和行动意向。  相似文献   

14.
地方媒体对外讲好“城市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超越“地方性”话语局限提升城市国际传播效能、跳出既有“叙事经验”构建网络空间情感共同体,不断调适“范式”“表达”“进路”,积极谋划和推动以“对话式”为核心、以“多元文化”为抓手、以“情感共振”为追求的国际传播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当下,城市广电积极“走出去”,致力于中国文化、中国故事、中国声音的传播,正逐渐成为国际传播的生力军。从讲好“城市故事”到讲好“中国故事”,城市广电面临全新的挑战。“共情叙事”充分发挥城市广电的资源优势,用小视角、平民化的讲述方式,以情感的沟通、理性的说服、价值的认同为信息符号,激发海外受众的共鸣,是城市广电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一个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传播中面临重要的机遇,但由于当前在传播过程中存在“讲不出”“听不懂”“传不远”等问题,推动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受到一定影响。中国新闻社“近观中国”栏目“以文化为桥”,聚焦讲好文化共性、特性、多样性,不断尝试构建中国叙事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17.
胡建斌 《青年记者》2022,(23):64-67
近年来,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工作备受重视,成果显著,但仍存在传播主体碎片化、传播内容创新不足、传播受众缺乏聚焦与互动、传播渠道扁平化、传播效果表层化等问题。本文在全面检视红色故事传播现状的基础上,藉由“叙事理性”的理论视角,探讨红色故事典型样本的筛选标准,以回答“讲什么”红色故事的问题;基于戏剧五因理论和全媒体时代背景,尝试提出当前讲好红色故事的实施机制与路径,以回答“怎么讲”红色故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强化政治担当,重磅推出“核心”叙事;坚持“顶天立地”,深入讲好“历史”叙事,坚持策划引领,探索创新“鲜活”叙事,坚持融媒表达,协同呈现“多元”叙事。甘肃日报以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技术驱动型区域主流融媒体为目标,强化政治责任、胸怀“两个大局”、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强化政治担当,重磅推出“核心”叙事;坚持“顶天立地”,深入讲好“历史”叙事,坚持策划引领,探索创新“鲜活”叙事,坚持融媒表达,协同呈现“多元”叙事。甘肃日报以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技术驱动型区域主流融媒体为目标,强化政治责任、胸怀“两个大局”、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叙事是讲好乡村振兴故事的核心,其通过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叙事手法的相互交织,刻画塑造了新基层农村干部形象与新农民形象,深刻展现了城市现代意识与乡村传统意识的逐步融合,彰显了人民美学与乡村美学叙事创作理念。同时,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和播出推动了中国乡村文化的繁荣,推进了中国乡村的文化自信自强,提升了中国乡村文化的软实力,促进了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和中国理念的全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