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它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2000年以来,史学界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根据地创建、财政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2.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开辟的第一块根据地。它包括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五省各一部,在行政上划分为北岳区、冀中、冀热辽(初期叫冀热察,包括平北和冀东)三区,据1941年1月统计.所辖面积约为80万平方里,13个专区,98个县政权,人口1800万。抗战胜利时,根据地扩大,拥有20个专区.8个市,163个县,27个旗的抗日民主政权,人口达2500多万。本文主要介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各种经济措施。  相似文献   

3.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华北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它位于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德石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的广大地区,面积80万平方里,辖县108个,人口约2500万。该根据地东西南北分别与当时山东、晋绥、太行等抗日根据地以及沽源、宁城、锦州一线的外长城相连,对伪“满洲国”、伪“蒙疆”和伪华北政权形成分割包围之势,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在根据地,文艺社团纷纷建立,边区抗战文艺也开始兴起.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坚持文艺为抗战服务的方针,大力推进边区的文艺运动,运用这种艺术形式宣传鼓动群众,为边区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文艺体系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晋察冀是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其组织建设具有开创性、示范性、民主化、法制化、注重基层等特点,其典型经验给我们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政治社会化视角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事业是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被纳入整个政治社会化体系.它通过课程设置、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学校的组织建制和管理制度以及对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治实践活动的介入等途径推动政治社会化.其作用表现在:培养了社会精英;增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民众的政治认同,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了他们的参政意识和参政技能,扩大了政治参与面.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处在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沿,社会阶层结构及各阶层相互关系经历了激烈的调整和重构,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背景下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引发了根据地所属区域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下的各革命根据地为支持抗战、推动生产,积极制定了劳模的选拔标准,并且通过奖励及宣传等方式,塑造了一大批先进的劳模,其中不乏许多妇女劳动英雄。这些妇女劳模大多是贫苦农村出身,但她们积极响应边区政府政策,扛起边区建设的一面面大旗。妇女劳模的塑造、培养与宣传对根据地生产建设、社会风气改善以及革命战争支持等方面均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也是中国国民党政府承认的地方性合法政府。当年边区政府的创建者们在敌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复杂的特殊条件下所进行的农村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不仅对动员全民族抗战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我党在当今复杂国际局势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晋察冀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第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民主政权。这个政权开创性地践行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及纲领,在政权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使之成为当时各根据地的榜样。它积累的宝贵经验,多方面地作用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权建设,至今仍具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平北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处于冀热察三省和三个伪政权的结合部.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这一地区抗日斗争的坚持,对晋察冀乃至华北抗战的胜利.对抗战胜利后党在极其复杂的形势下进行国内斗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后,为了动员乡村妇女参加抗战,中国共产党针对她们在政治、经济上不平等和文化程度较低等特点,首先在政治上求平等,动员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其次,对她们进行文化、政治和生活教育,提高农村妇女政治、文化素质.再次,经济上求独立,动员妇女参加生产,支援抗战.这些措施提高了妇女社会化程度,开始与男性共同承担社会角色,实现自身价值、发展自我并为根据地社会和谐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内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政治建设,如培育公民民主意识、男女平等意识、国家观念等,引起了根据地内乡村一系列社会意识的变迁,对今天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工作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优待抗属政策是中共军事动员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共壮大武装力量、巩固抗日根据地政权、抵制日本侵略的有效措施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基于对乡村传统的顺应,中共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内推行了优待抗属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体现中共政治理念的优抗政策还始终与乡村传统相纠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成立了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了各级抗日政府。1940年,山东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减租减息运动经历了政策宣传、全面实施和查减巩固三个阶段,推动了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直接领导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艺运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据极不完全的统计,仅延安和侠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华中等根据地,出版的文艺刊物和报纸文艺副刊就多达百种以上。这些刊物,发表了大量反映我国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优秀作品,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工作,对于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我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抗日根据地的文艺运动,是我国现代革命文艺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  相似文献   

17.
平北抗日根据地独具的创建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实现建立冀热察边大块根据地,在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一年之后,创建了平北抗日根据地。由于平北根据地创建的时间特殊,当时所处的环境恶劣,而它的地位、作用又非常重要,因此形成了平北抗日根据地不同于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创建特色。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成功,不仅在实践上,而且在理论上,都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抗日战争期间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和发动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同时 ,在抗日根据地对旧有的婚姻观念与婚姻形态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造 ,并依据党的理论对建设新型婚姻形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因为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抗日 ,婚姻解放也需要服从这个大局 ,一旦婚姻解放影响了抗日的整体利益 ,根据地政府也不得不在政策、方式、力度等方面做出调整 ,这也是抗战这一特定背景下婚姻解放与婚姻建设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部分歌曲在曲谱或歌词方面存在的差异,认为这是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同歌异版"现象,探究了这种现象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肯定了"同歌异版"现象蕴含的文化意义以及对于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东江地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南抗日的重要区域,东江抗日根据地政治、军事地位突出,经济上采取的战时政策包括建立税站、征收抗日公粮,既为部队提供了正常的经济来源,促进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也为改善人民生活,发展东江地区的经济创造了条件,本文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税收管理及征收公粮等财政经济政策作些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