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造句,下连词语,上通篇章,是中年级学生从字词学习进入作文训练的“中转工程”.因此,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造句的指导,使学生造出高水平的句子,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一、用词要准确.一个句子是由许多词语组成的,这些词语都用准确了,句子的思想才能正确地表达出来.尤其对要求造句的词意要认真把握.如果对要求造句的词意不明白或理解不透,造出来的句子就难以达到要求,甚至闹笑话了.如(1)爱戴 感谢老师对我的爱戴,我顺利地念完了小学.(2)屹立 张海迪以惊人的屹立顽强工作.(3)生气勃勃 听了英雄的报告,我们大家生气勃勃.  相似文献   

2.
造句     
乐朋 《语文新圃》2010,(5):36-36
遣词造句作为语文的基础训练,是小学生们必不可少的。然而,南京电视台《法治现场》主持人方方所转述的某小学生的造句作业则令人不寒而栗。 用“如果……就……”分别造两个句子——  相似文献   

3.
某老师让低年级小学生用“难过”一词造句 ,学生有说“我心里很难过”、“我身上很难过”、“我日子很难过”的等等 ,老师听了颇为满意。但是当一位学生说“我家旁边的小河很难过”时 ,老师大不以为然 ,一口便作了否定。听到此事 ,心中也不由得难过了起来。“小河难过”可以指“难以渡过” ,语句上有何不通?如果设想为“小河”因为受了污染 ,而感“难过” ,这样的拟人手法更是棋高一着。如此有创意的句子 ,却被简单否定 ,岂不冤哉枉也!学习上的创造性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几年前 ,朋友参加高考 ,作文题目是《遥望星空》 ,要求从星空联…  相似文献   

4.
造句训练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大纲》在“各年级的具体要求中”,对低年级学生要求“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对中、高年级学生要求“能用学过的词语造句”。造句,即“把词组成句子”,且“无句不成章”,所以句子训练在字词跟篇章训练之间有承接作用,对字词、作文基本功及智能的发展都有直接影响。 现在小学生造的句子,思想较正确,句子也完整、通顺,能运用标点标号,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句子雷同,千篇一律;句式单一,语气平淡;范围窄小,语言枯燥等。用一句话概括,小学生造句普遍存在“对”而不够“好”的现象。句子造得通顺、正确  相似文献   

5.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听过一节小学语文课。这位教师讲到语文新出现的一个词——“把”,字形、笔顺、字音、字义讲过之后,让小学生仿造课文中的用法(小学生可不知道文中的’“把”是介词用法)用“把”字来造句。一个男孩子说:“把刀拿起,把人杀死。”话音刚落,另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老师,这个句子不好。”“怎么个不好?老师微笑着问。“太残忍了。”这个学生说。“那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这“遣词”和“造句”这两个词的释义为,遣词:(说话、写文章)运用词语;造句:把词组成句子.那么,在这个短语中,“遣词”的意思应为:正确恰当地运用词语,即为词语找到正确位置或在某一位置正确选择词语;“造句”的意思应为:把词组织成通顺的句子.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重视积累 重视语言积累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7.
李锋  赵瑜 《天津教育》2002,(7):68-69
一个孩子看到树木秃了,便对妈妈说:"树叶回家睡觉了."妈妈却说:"不对,树叶是落在了地上."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学生用"想"字造句,一个学生说:"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多美的句子!可是老师却给了一个大红叉--花开怎么会有声音?一位教低年级的教师让学生用"难过"一词造句,学生说"我心里很难过"、"我身上很难过"、"我日子很难过"等等,教师听了都很满意.  相似文献   

8.
近日,在网上读了一篇短文《这样造句行吗?》摘录下来:老师让同学们用“置之度外”造句,某同学在作业本上写道:“老师让我们用‘置之度外’这个词造句,可我想半天也没有想好。”有同学看后直摇头,可又说不出错在哪里。那么,这样造句行吗?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造句练习形式的目的说起。造句为的是检验同学们是否准确理解了词义并能正确运用该词。老师们在评改造句的对错时,一方面会从整个句子的角度看,主要是指句子内容是否健康,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语法规范(成份齐全,搭配恰当等);另一方面会从被要求造句的词的角度看,比如要能反映出你已准…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练习造句的目的既是进一步巩固所学字、词,又是通过对所学字、词的运用,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但是,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句型多、句意新奇,使学生出现了生编乱造、不注重规范性和思想性的不良倾向.为克服这一现象,笔者建议特别是教学低年级学生的造句宜用阶梯造句法.下面以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课为例,略述其教学方法:第一阶梯——照搬现成句,这是造句的启蒙阶梯.由于学生所学的生字、新词是由规范的语文教材中提供的,课文中的句子、句型准确,表达清楚,用语规范.因此,让学生牢记课文中句子是学会造句的基础.如该课中“蓝”字,可组词为“蓝天”,可造句为“小鸟喜爱蓝天”.  相似文献   

10.
一个孩子看到树木秃了,便对妈妈说:“树叶回家睡觉了.“妈妈却说:“不对,树叶是落在了地上.“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学生用“想“字造句,一个学生说:“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多美的句子!可是老师却给了一个大红叉--花开怎么会有声音?一位教低年级的教师让学生用“难过“一词造句,学生说“我心里很难过“、“我身上很难过“、“我日子很难过“等等,教师听了都很满意.……  相似文献   

11.
要把文章写好,让语句通顺流利,首先要造好句,因为造句能力既是遣词用字能力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写好片段作文的基础。那么,如何造好句子呢?一、句子要有内容。如用“微笑”一词造句。假如写“爸爸微笑了,叔叔微笑了……”这只是一般的造句,内容空洞。如果这样写:“张老师看见小华同学最近学习认真了,看见他整齐正确的作业,老师微笑了,笑得那么甘甜。”这就很具体、传神。要使句子有内容,就应该从时间、地点、对象等不同角度去思考,去发现,寻找造句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有个小朋友是这样造句的:难过——门前的大水沟很难过去。如果——汽水不如果汁好喝。天真——今天真高兴,因为我戴上了红领巾。  相似文献   

13.
衡成荣 《辅导员》2009,(13):15-16
对于造句,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用加点的词语造句”“仿写句子”“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其实造句也讲究方法,掌握了造句的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么样?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4.
如果用“越来……越”造句,久居中国的爸爸会说:“学校越来越漂亮”,而身居美国的女儿则说:“爸爸妈妈越来越老了。”一点儿没思想觉悟的句子让爸爸大跌眼镜。这就是中西方教育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Unit81.Imsorrytohearthat.(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难过。)当你听到对方说的不幸的消息时,可用此语来应答,以表示同情。例如:—Lucyisill.(露西生病了。)—Imsorrytohearthat.(听到露西病了,我心里很难过。)sorry是形容词,意为“对不起”,“难过”,“遗憾”等。含有sorry的常见结构有:besorrytodo...(做了……而难过/抱歉),besorryforsb(为某人难过),  相似文献   

16.
有些学生不愿意做习题,或马虎从事,或不能按时完成。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习题呢?笔者做了一次调查,每个学生发一本苏教版的《语文补充习题》,让他们圈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习题”。现把他们点击率高的习题分类作一介绍。句子练习传统的造句练习,大都是用词语写句子,学生为造句而苦思冥想,视造句为苦差。如何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说?造句练习,应追求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要给学生必要的提示,适当降低写的难度,打开写的思路,让学生感受到造句——智力劳动的快乐。习题一:《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按要求写话。1“.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一…  相似文献   

17.
小品二则     
姐妹“造句”晚上,电视就要开演了。突然,正在赶做作业的妹妹着急地喊了起来:“姐姐,用‘专心致志’造句怎么造?你快帮帮忙吧,不然就赶不上看电视了。”“啊?我刚才做的作业就有用‘专心致志’造句呀,怎么你也造这个句子?”姐姐一边问妹妹,一边把自己  相似文献   

18.
指导学生造句,不但要让学生将句子造对,还应引导学生把句子造好,使句子语气通畅,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并富有思想感情,从而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向这方面发展呢? 一、引导学生注意前提.使句子语气通畅。例如用“……终于……”造句,有个学生是这样造的:“我终于做出了这道作业。”当然这个句子没有语病,是对的,但,这个句子造得不好。我问这位学生:“如果这题很容易,你一下子就做出来了,能不能用‘终于’?”他想了想,说:“《练习册》上的一道思考题,我想了很久很久,在哥哥的启发下,我终于做出来了。”这个句子就造得很好了。“思考题”,说明难;“想了很久很久”,说明我有决心解决难题;“在哥哥的启发下”,这是解决难题的途径。有了这三个前提,才能得出后面的结论“我终于做  相似文献   

19.
要辅导孩子造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即把句子造正确、完整、具体、通顺。有哪些方法呢? 1.创设情境法。如用“高兴”造句,先告诉孩子,要带他去游乐场之类的消息,再问他:①听到这消息,你心情怎样?②你是怎样高兴的?然后引导孩子根据刚才的问答造句。  相似文献   

20.
甲:嘿,告诉你,我要创办一个造句诊所。乙:造句诊所?真稀奇,我没听说过。甲:就是给错误的句子看病呀。首先,造句是不可以偷工减料的!这种做法,往往会造成句子内涵的单薄。特别是有一类投机取巧的造句更令人担忧。乙:造句也可以投机取巧吗?真是闻所未闻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