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魏晋至南朝士族特权一直在延续,许多家族以谈玄为尚,尽管在玄学论题上没有创新,但其文化影响依然存在,呈现出家族化,并向佛家思想靠拢。  相似文献   

2.
北朝辞赋论     
与南朝辞赋描写风花雪月,表现贵族化情趣不同,北朝辞赋主要承汉魏传统而来,其内容集中在描写宫苑山水、表达幽玄之思、感怀自身命运、借咏物以刺世等传统题材方面,从而呈现出大异于南朝辞赋的题材趣味。又由于地域、政治、文化的差异,南朝辞赋在形制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跳过两晋,直承汉魏古朴之风,而摹仿南朝赋风的作品,只是偶尔出现,并非主流。  相似文献   

3.
礼讼是指在宗法制度下 ,因王位继承者的嫡庶、丧服的等差、宗室勋戚的封号等礼仪问题所引起的争讼。朝鲜后期频繁发生的礼讼事件 ,与党派斗争交叉纠结 ,对社会政治不断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依据宗法理念和相关史实 ,分析了元宗追崇、己亥服制等礼讼事件在君统、宗法等问题上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词籍禁毁主要与清代文字狱、《四库全书》修纂相伴而行,分成全毁、抽毁、应毁、违碍等不同毁弃程度,以及别集、诗文集所附词集词作、总集选集、词谱词韵等文本载体形式,能够作为一种特别书禁门类而存在相对独立的研究价值。禁毁词籍,政治考量是主因,次要因素是文化。在乾隆朝后期《四库全书》尚未修纂完成时,书禁就已经开始有了松动的迹象。禁毁的词籍并不一定都具备很高的文学价值或文学史价值,禁毁对象基本上分布在艳称清代词学中兴的康熙一朝,也有利于检讨乾隆一朝词学及其对后世词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清代陵寝在继承和发扬明代“陵制与山水相称”经营理念的基础上,营造出与山川形胜完美结合的皇家陵寝建筑群,作为清代皇家陵寝的重要组成部分,宗室、公主园寝从陵寝制度中逐渐独立出来,专指皇室宗族内有一定爵位的贵族墓葬。清代宗室、公主园寝实物庞大,京津冀地区爱新觉罗支下亲王、郡王有迹可循的宗室园寝计81座,公主园寝27座,是清代官式建筑的重要实例,明晰清代园寝制度的历史沿革是对皇家陵寝制度有益的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6.
陶诗主题的创新袁行霈在东晋和(南朝)宋之间,诗歌艺术有一个重大的转折,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人的诗歌分别属于前后两个时期。陶渊明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可以说是魏晋诗歌的集大成者;谢灵运开出追求声色的一条新路,而成为南朝诗歌的开创者。就陶诗的语言艺术而言,...  相似文献   

7.
一在浙江衢州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东南隅,有一片红墙黑瓦、飞檐翘角的古建筑群,这就是被世人誉为“东南阙里”和“南宗尼山”的孔氏南宗家庙。衢州孔氏南宗家庙是孔子大宗繁衍生息了780多年的地方,也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走进孔氏南宗家庙大门,便是大成门前卵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悔过自新的人格修养非常重视。忏悔作为佛教中重要的思想和修行法门,对当时的南朝文人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概述南朝文人的忏悔活动以及他们所做的忏法、忏文,着重分析沈约、庾信等具有独特忏悔精神的文人,以此为视角来对南朝文人的精神世界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现今社会,犹太人是聪明的代言人,但"犹太"在历史上却是苦难的代名词。屡被侵犯、异族侵略、纳粹大屠杀……几千年来备受摧残,一度丧失人权、自由,但犹太人有自己的存活方式和宗教信仰,同时也并未与世隔绝,无论是被融合、同化、异化,犹太文化始终处于流动,本文就犹太人走出胡同并迈向政治特权社会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建设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伟大战略任务,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确定的一个新的执政理念.建设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推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最大程度地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夺取改革和发展胜利的重要法宝.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建设和谐企业的要求,充分发挥解放思想、理论武装、宣传动员、道德教育等应有功能,为扎实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建设一个和谐宗桥、文明宝桥,实现中铁宝桥集团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宋代官员继绝需满足无后和出继者辈分相当的双重标准,且年满十八需析户而出。其继绝的方式主要有官立、近亲尊长立和当事人立三种,人子出继后不可随意离去,否则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出继者虽不为本生父母后,但在养父母生子或出继者破败家产时,则可将之遣返或其人申请归本家。若本生父母亡,出继者需为本生父母解官持心丧三年。从为户绝者立后到同本宗的联系不难看出,继绝制度反映了宋代君臣孜孜求治的政治导向。  相似文献   

12.
作为"豪放派"开山之宗,苏轼一改前人柔婉绮丽的创作风格,以诗体、诗材、诗境入词,为宋词注入了新鲜血液。而这种"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段,不仅是苏轼创新自觉的体现,更反映了其在困境中仍随遇而安、性命自得的旷达人格和高远境界。  相似文献   

13.
“禁电”是当前中国部分地方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实施的一项公共政策,广州即为实施“禁电”政策的城市之一。文章运用公共政策周期分析模式对广州“禁电”政策进行分析,探讨该政策动态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对于把握公共政策的内在规律,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有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申小红 《文化学刊》2012,(1):120-127
"春秋谕祭"是明代朝廷给予因显灵而"御大灾、捍大患"佛山北帝神的褒奖,是祭祀北帝的国家祀典。自明代景泰年间到清代,每年分春秋两次举行,仪式隆重,规模壮观,是佛山上层士绅的特权,而民间酬神谢恩的"醮仪"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参与祭祀的平台和机会,让他们与神有了近距离的接触,给了他们心灵上的慰籍。官祀与私祀,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有利于增强佛山民众的归属感和佛山地方社会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刘智标 《职业圈》2007,(5S):13-15
“禁电”是当前中国部分地方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实施的一项公共政策,广州即为实施“禁电”政策的城市之一。文章运用公共政策周期分析模式对广州“禁电”政策进行分析,探讨该政策动态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对于把握公共政策的内在规律,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有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智标 《职业圈》2007,(9):13-15
"禁电"是当前中国部分地方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实施的一项公共政策,广州即为实施"禁电"政策的城市之一.文章运用公共政策周期分析模式对广州"禁电"政策进行分析,探讨该政策动态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对于把握公共政策的内在规律,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有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明夷待访录》集中体现了黄宗羲的政治哲学,学界对其待访对象的研究尚无定论,值得再思考。我们首先就学界讨论《明夷待访录》待访对象的论证过程和所持依据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反驳,进而从比较《留书》和《明夷待访录》中黄宗羲对待清朝态度的变化、黄宗羲对社会二十年后进入盛世的预测、黄宗羲的朋友门人等对其人其书的评价、黄宗羲"天命观"以及对清朝的政治与文化认同等个方面深入分析,得出结论——黄宗羲待访的"后王"是清朝君主。黄宗羲之所以异常隐晦表达自我的政治立场,主要是其"理性认同"与"情感认同"发生着激烈尖锐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李明高 《职业圈》2012,(29):40-40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这是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而人的思想是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人们的经济关系、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生活内容都走向多样化、多元化,同时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做人的思想转化、教育、引导工作,使企业职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充分调动积极性和热情投身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唐赋承自六朝,古赋与律赋分流,以古赋之体为尊。唐赋之复古不及唐诗,中唐继盛唐复古未完之业,文体上有向更古老的文体取法的表现。柳宗元、刘禹锡的力复古赋之体,正属这一文学脉流。柳宗元深于骚体,其辞赋以屈原、贾谊为宗,多为愤悱之辞,幽怨之思;其语体也力效楚辞,兼取汉赋之体。唐人遭遇之境与屈贾最近者为柳、刘。柳宗元更是有意识地效法屈原的人格,同情其人生遭遇。刘禹锡的古赋之体,主要取法贾谊以下,及魏晋南朝阮籍、江淹诸家。柳、刘两家赋体创作,反映了中晚唐辞赋乃至于其他文学进一步摆脱初盛唐辞赋润饰鸿业的作风,向个体抒情转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血亲复仇是古代儒家孝治与国法冲突最为显著的表现类型。朱谦之案是一起案情较为复杂、处理意见与结果较具有代表性的血亲连环复仇案。该案反映出东晋南朝时期将孝与法的冲突纳入君权主导下的法律框架内解决的趋势,但法律依然从属于孝治,亲族内部秩序往往成为行为人脱罪的保护伞。相较于汉代法外血亲复仇的泛滥以及唐代复仇者开始承担法律责任,该案体现了东晋南朝时期处理血亲复仇案时法律效力以及时代特有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