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的生态美学研究基本上使用的是西方环境美学的话语,与中国文化有着某些不兼容的弊端,所以紧迫的问题是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探索。中国古代是一种"生生"为其核心、以"天人之和"、阴阳相生"为其背景的"中和论生态与生命美学,几乎渗透于儒释道等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渗透于绘画、音乐、诗学、建筑与民间艺术的各个方面,构成相异于西方古代实体论哲学与形式论美学的理论风貌,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有着更强的文化自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宝贵的中和论生态与生命美学,并在与西方生态文化的对话交流中建设新的生态哲学与美学形态,使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其哲学(美学)的现代性开拓,更是一种对存在论哲学(美学)的思考和建构。首先,通过艺术生命化方式,王国维实现了对"第一义"的追询,完成了其生命哲学(美学)的现代性创构。其次,王国维的生命本体论的价值归宿是"境界",在生命存在状态和艺术哲学形态上,"境界"和海德格尔的"栖居"互文见义、彼此印证。这是因为,"境界"和"栖居"都源于"天人合一"哲思,为人的生存确立了终极性价值依据;而且,两者都呈现出特定的艺术哲学和文化诗学意味:诗意的栖居赋予人的存在以超越性意义,人的生命则在"天人合一"境界中得以审美化生存。不过,两者所体现出的"主体间性"表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与诗学观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再现,而是现代性意义上的重构与新生。  相似文献   

3.
宗白华对传统美学进行现代化理论阐释时,浸透着浓厚的庄子哲学。通过对具体艺术形式的美学分析,中国古代艺术在循着由"空"而"实"、由"静"而"动"、由"有序"而"无序"的美学构建过程中,彰显了庄子"心斋""自然"和"缘督以为经"的哲学精神。宗白华的"散步式"阐释对中国传统美学和庄子哲学的现代化发展都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的本体论所要解决的是"法律是什么"的问题。德国著名法学家考夫曼在扬弃自然法学与实证法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法的关系本体论,认为法是一种当为与存在、事实与规范的对应关系。考夫曼法的关系本体论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法哲学的核心命题,刺激和刷新了我们对于"法律是什么"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由于曾繁仁等人的倡导与研究,当代中国的生态美学已成为中外学术界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我们以他刚刚出版的《生态美学基本问题研究》为主线,结合他的其他论著,从生态美学的基本立场、理论以及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等方面阐发他对生态美学做出的贡献。他为生态美学学科建构了存在论与气本论的哲学基础,概括出生态现象学的研究方法论,确立了研究范围与核心命题;同时又从生态美学的中国文化原生性,深入开掘了中国传统的生态智慧,并提出生态美学是东方学者对世界美学的重要贡献的论断。  相似文献   

6.
车蕊 《文化学刊》2024,(3):120-123
本文基于家哲学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引发对当代家哲学的思考。基于“亲亲”“仁民”“爱物”家庭伦理观的中国传统哲学在全球儒家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当代中国学者提出以在世代之中存在的“生生”生存论来建构家哲学。然而,家哲学实际上是中西方文化历史与现实碰撞融合的产物。本文试图从儒家生生不息、流动的生命哲学及生存论阐释家哲学,从先秦、宋明直至近代家哲学的历史演进,进一步探讨当代学者对家哲学的反思和建构。  相似文献   

7.
陈烁 《文化学刊》2016,(4):101-103
道家美学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美学观念,创始人是老子,庄子为重要的继承和发展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美学主张人随自然。除了对中国的文学、绘画、音乐等有很大的影响,道家美学对中国服饰的发展也具有很大意义。本文将从色彩、材质和样式三方面分析彭丽媛的服饰,品味深厚的中国文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道家美学对中国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气"作为哲学概念如何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与文化形态的歧异主要基于思想范畴的不同.气是中国思想史主干范畴之一,气在甲骨文中已出现,至迟在西周晚期已升华为哲学概念.王充气论标志着中国古典气论已臻于系统化阶段,气论彰显出的泛生命性、泛伦理性、经验性和前逻辑性四大哲学特质,实际上代表着中国古典哲学范畴的一般性质.张载"一物两体"等哲学命题的出现,标志着古典气论哲学思辩性的空前增强.严复运用西方逻辑学知识对中国古典气论进行了"全盘西化"的改造,古典气论中的四大哲学缺欠终于得到了具有哲学意义的超越.但是,气一直未升华为西方哲学意义上的"纯粹概念",气范畴从未获得"绝对的纯粹形式"."哲学概念在中国"普遍意义上的哲学概念在中国传统学术中寻找不到,"中国哲学概念"的正当性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术界关注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老儒家思想是春秋大相径期思庭。他提家、哲出以“道”家,他为核心的为道家哲学体派的创系,并用人,其“道”来说创立的明宇宙万想体系物的本质、变化和本原,使中国哲学突破了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范围,为中国哲学的形上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人学思想亦突破了殷周以来的天鬼人神之辨,提出了诸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同上)、“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六十章)等一系列崭新的人学观点和命题。这些崭新的观点和命题,都  相似文献   

10.
张晶 《中国文化研究》2006,2(4):125-137
佛性论是佛教哲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中国佛教的发展中起着尤为突出的作用。从印度佛教时期到进入中土之后,佛性问题不仅在佛教内部,而且对中国哲学思想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对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时期的士大夫的精神世界、文学创作及审美情趣,都有深刻的渗。本文对佛性的内涵及其演变作了大概的描述,而着眼点则在于魏晋南北朝几位与佛教关系密切的著名文学家或艺术家,考察其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美学观念、命题与佛性论的关系,主要涉及的问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神“的美学思想和佛性的关系、“顿悟”和“神理”的佛性论根基以及“神思”论与佛性思想的因缘。  相似文献   

11.
在语源学意义上,"仁"与"夷风尚仁"、"夷俗仁"的夷人文化有涉。在仁学史上,孔子贡献之一在于将"仁"提升为位居诸德之上的上位概念,仁是"全德"。孔子仁学是"爱无等差"与"爱有等差"的辩证统一。孔子仁学亲切自然,排斥功利性。孔子"仁者安仁"命题的哲学意义极其重大,因为"仁者安仁"开始触及到了这样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仁者安仁"何以可能?孔子虽然对"仁者安仁"并未作全面而深入论证,但问题的首次提出比对该问题的证明同样具有哲学价值。在孔子之后,孟子接过思想"接力棒","即心言性"、"即天论性",从性命论、形式逻辑和生命经验三大向度证明"仁"为天之所"命",落实于人心为善端。仁义诸善端是先验的存有,与知识论无关。人人应当自觉以"四端"为性,实现生命内在超越。孟子仁学,从心性论高度证明"仁者安仁",儒家仁学哲学思辨性与逻辑严密性大大增强,儒家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形上学初步建立。儒家仁学衍变至董仲舒思想,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在孟子以心性论仁基础上,董仲舒继而以"气"论仁。以气论仁之目的在于从本根论高度证明"恶"是否存在独立的来源?气有阴阳,阳气善阴气恶,显现在人心,表现为人性"有贪有仁"。人性之仁端源出于"气"这一运思路向与观点,有别于孟子将"天"定位为理论预设的逻辑架构,也破除了汉代诸多学者"性善情恶"思维定势,儒家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形上学从此又出现一丝新气象。  相似文献   

12.
孙焘 《文化学刊》2014,(5):21-25
叶朗的《美在意象》吸收了中国古典美学、西方现当代美学理论资源,将"意象"提炼出来作为美学的核心概念,并与中国哲学的境界思想结合而成一自足的体系。这个体系在美学的基本理论层面突破了重物不重心的"反映论"窠臼,贯彻了叶朗长期以来提倡的"从朱光潜、宗白华接着讲",也为进一步的美学基本理论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杨爱璐 《文化学刊》2009,(6):171-174
传统美学视野里,动画片只作为儿童文学一翼进行研究,而进入现代,动画成为具有广泛认同意义的文化符码,是生命个体乃至整个社会“成长”的记忆;建构“经典动画”,并将散在的动画片段归入主题学的研究序列,是文艺学研究的崭新命题。本文以独特的受众群落、多元的成长空间、奇异的成长轨迹和自然的生存法则四个论域为中心,对经典动画的成长主题进行阐释分析,展现对生命和自然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无用之用论和康德的审美无利害关系论,分析了王国维的超功利的美学观,从哲学、美学的角度分析了王国维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15.
《庄子·天下》篇述庄子学行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与《庄子》他篇叙述庄子行迹所显示的价值取向并不一致,原因多端。庄子在精神、人格上追求道通为一、至人无己、自然无为、虚己顺人,在践行叙事中却睥睨天下、傲视王侯,具有突出的自我意识和傲然个性。笔者从文献、生存论根源等各个维度对这种不一致性予以新的诠释:一是庄子提出"至人无己"理想本身即表明他具有非常突出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二是这种理想若要影响社会,必须在践行中具有坚强独特个性;三是文献所述庄子思想与行迹均各自有自己的历程,需细致辨析才能适当把握。这提示读者必须整体、辩证、多维、过程、超越地解读《庄子》文本,才能准确地领悟庄子人格理想及其践行。  相似文献   

16.
性朴论(非"性恶论")是荀子美学思想的根据。以此为基础,立足于性伪之分、强调化性起伪的"性伪合"则是荀子美学思想的重要命题。荀子的美学思想主要集中于其关于礼乐的论述中,礼制之美、音乐之美等是荀子对先秦儒家美学的重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老子》全书共八十一章,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老子把"道"看作是人和万物的本源,把"德"看成是万物生存的自然本性。他认为,宇宙万物的生存应遵循"道",这样其生存状态才是自然的。而《庄子》则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的天道宇宙观,认为宇宙万物只是迹相,而演造这些迹相的就是"道"。庄子主张顺应天道,与天地相通,各任自然,才是最高境界。"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兴发感动的生命美学、词的美学特质及其分类、张惠言与王国维词论之比较、独特的诗词评赏风格、对杜甫诗的看重与独到评析以及创立评词新体式等方面,对叶嘉莹在传统诗学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评介。  相似文献   

19.
《庄子》与魏晋士人郭象的遭遇,既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又可以在人性的根源处找到依据。郭象注的《庄子》,最终成了郭象自己的《庄子》,这与他所采用的"寄言出意"的诠释方法密不可分。郭象运用这一诠释方法建构了"独化"的哲学本体,为当时的社会存在找到了合理的依据,使得"天人"之间,乃至"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得以解决。本文主要从"独化"的哲学本体论、"名教"与"自然"的调和、对现代经典诠释的启示三个方面阐释了郭象哲学中"寄言出意"这一诠释方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叶建华 《职业圈》2013,(1):30-31
庄子,又称庄周,生活年代在公元前369~286年,原系楚国贵族,楚庄王后裔,后因战乱迁至宋国。庄子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而庄子的文采更胜于老子,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