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科     
孙科(1891—1973),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字哲生。孙中山之子。一九一零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后赴美国留学,先后入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一九一七年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广州市长等职。一九二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7,(3):8-14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段祺瑞重掌执政,并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于北上途中绕道日本。不久,孙中山被证实身患癌症,其最后的生命特征信息被外报详细记载。通过日文和英文的报纸资料,从舆论报道的视角,可以探讨外报对孙中山逝世前的政治活动、孙中山病情演变、孙中山逝世影响的认知,不仅可以促进孙中山研究的史料多元化,而且有助于探究他者(外国人)眼中的孙中山及"中山"形象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孙中山文献专藏的历史与现状,对加强孙中山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利用等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为增进海峡两岸孙中山研究与资源利用的交流,2009年10月22日至29日,中山市由该市孙中山研究会牵头,组织中山市档案馆、市电视台、中山学院孙中山研究所等单位共15人组团前往台湾考察参观。中山市档案馆派出副馆长潘宇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名文,字逸仙,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香山县被改名为中山县.)翠亨村.此地距澳门仅37公里.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提高广大市民的档案文化意识,由中山市档案局(馆)和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联合举办的"近代中山人的日常生活"展览,于全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展览厅正式展出。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在南京中山陵园内兴建的诸多文化设施中,中山文化教育馆无疑是一个亮点。它是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倡办的。在抗战前孙科为中山陵所做的许多工作中,创建该馆是其最突出的成绩之一。中山文化教育馆创建的宗旨是阐明孙中山的学说和思想,恢复  相似文献   

8.
广西中央日报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孙中山先生在改组了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以后,又创立了黄埔军校,积极准备北伐。为了配合军政行动,在广州创办了民国日报,作为革命宣传工具。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为了纪念他的革命功绩,民国日报更名为中山日报,仍在广州继续出版。当北伐军占领长沙、南昌、武汉、南京、上海之后,东南半壁河山已在国民党统治之下,这时的广州中山日报,事实上已成为地方性的报纸。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孙中山文献的基础上,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孙中山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并且对其实现数字化后的理想模式作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是1955年5月,由原广东人民图书馆和原广州中山图书馆合并成立的。这两个旧馆都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省馆前身是建于1910年(清宣统2年)的广雅书局藏书楼,1912年它改名广东省图书馆,1917年又改名广东省立图书馆;1933年,省馆曾一度停办,将馆藏图书五万三千余册移交广州市市立中山图书馆。抗日战争期间,1940年在粤北曲江复馆。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回广州。1949年广州解放,遂改称广东人民图书馆。广州中山图书馆筹建于1927年。当时,广州市政当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专门派员  相似文献   

11.
国立东北中山中学(以下简称“中山”)是以民主革命先行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全国第一所国立中学,于1934年3月26日创建于北平。学校在“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险恶形势下不得不撤离北平,辗转流亡江苏、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  相似文献   

12.
中山,伟人孙中山的故里,地处珠三角腹地且毗邻港澳。受新兴媒体冲击的影响,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旗下《中山日报》、《中山商报》的发行量和传播率虽未明显下滑,但版面广告的经营压力却陡然增大。加上最近几年,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强势报业集团纷纷布局中山,使得本地新闻、广告市场的争夺日趋白热化。为应对新兴媒体的冲击及同业的竞争,中山日报报业集团自2010年以来,把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作为未来转型发展的重要工作方向,通过不断探索,走出了一  相似文献   

13.
名人手迹     
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名文,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了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主张。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举为总理。制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并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辛亥革命后,  相似文献   

14.
1912年 9月 ,孙中山视察太原时与阎锡山合影191 2年 (民国元年 ) 8月初 ,孙中山先生应袁世凯之约赴北京商谈兴筑全国铁路计划。是时中山建国方路尚未完成 ,但其主张全国须兴筑 2 0万里之铁路 ,国家始能富强。袁当时表示力赞其说 ,但并无诚意 ,仅委中山以全国铁路督办名义 ,请其全权筹划 ,除给少数开办费外 ,并未予以协助。至发生二次革命斯议遂全部停顿。是年 8月中旬 ,山西人民获息中山先生在京 ,非常希望先生来晋视察 ,乃由山西都督阎锡山暨国民党山西支部、山西国民公会等各界函电邀恳 ,并派代表恳切陈词 ,中山乃允于离京后来晋一行。阎…  相似文献   

15.
<正>相关链接:宋大章(1888~1955),字寰文,号辽鹤。自幼爱读诗书,早岁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所创同盟会,投身革命;又加入"南社",与柳亚子等切磋诗词,收藏书画。辛亥武昌起义胜利后,任关外都督府秘书长,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后受孙中山特派任驻东北联络员,一心致力于"南北统一"。  相似文献   

16.
正老骥伏枥1929年的唐绍仪,已是一个67岁的上海寓公。这个曾经的民国第一总理,此时无官无职,整日流连于古玩店,往昔的鸿鹄之志,早已化为壶中乾坤。孙中山儿子孙科的一封来信,让他为之一振。那颗垂垂老矣的心,顿时活泛起来。这封信,正是围绕有关设立中山模范县的问题,邀请唐绍仪出山。原来,孙中山逝世后,为"纪念先生之功,以志不忘,如华盛顿之于美人',陆海军大元帅府决定将中山先生的故乡香山县易名为中山县。而所谓模范县,就是为全国1700多个县树立起经济和  相似文献   

17.
《档案与史学》2007,(1):3-3
1月1日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95周年纪念日 孙中山(1866—1925),广东中山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等资产阶级革命纲领。1911年底辛亥革命成功,12月29日,孙中山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相似文献   

18.
<正>在湖北省档案馆珍藏着一份《代拟中山先生致赣督电》的档案。该档案形成于1912年10月14日,由近代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钢铁煤联营公司——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以孙中山的名义代拟,孙中山亲笔署“孙文”二字,系湖北省档案馆珍藏的唯一孙中山真迹,从而使得这份档案显得尤为珍贵。那么这份档案到底反映了一段怎样的历史呢?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档案史料,终得以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9.
《视听界》1991,(5)
从1989年11月12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23周年开始到1990年5月止,本台同《人民日报·海外版》、连云港港务局、南京港务局共同举办了《中山〈实业计划〉与中国建设》系列报道,共发稿35篇。综观这次系列报道,有以下特点。一、报道范围广泛,规模宏大。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包罗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我们的报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故居(香山路7号),原为法租界莫利哀路29号,1918年6月26日至1924年11月26日,孙中山与夫人宋庆龄居住于此。建筑是一幢西方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