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我很喜爱摄影,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曾是出国部队新闻资料摄影员、兵团宣传干事、大学校报总编兼新闻摄影,《解放军报》、《兵团战士报》、《安徽日报》、《中国教育报》的摄影通讯员,在省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摄影作品一百多幅,可以说是一名业余新闻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发的增加,我特别珍惜过去那难忘的战地摄影岁月。  相似文献   

2.
丁开 《新闻导刊》2005,(6):37-38
90年代初期,我国传媒采用组照或图片故事还仅局限于画报类的杂志中,报纸刊登的组照也仅局限于专栏,登个3、4张照片,报纸的摄影专版定位在欣赏性的画刊上,而一般的杂志没有组照的位置,就更别提什么图片故事了。1995年,《中国青年报》开全国报纸之先河,将每周一次的画刊改为了“报道类摄影专版。”《南方周末》、《人民日报华东版》、《大众日报》、《北京青年报》、《粤港信息报》、《羊城晚报》等紧随其后都推出了以成组报道和图片故事为主体的摄影专版。1999年的《北京青年报》已发展到每周数版的专题类摄影专版。  相似文献   

3.
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洛杉矶时报》派往伊拉克战场的摄影记者布莱恩·沃尔斯基,因为一张为了使构图更美丽使用数码技术合成的新闻照片被解职,不仅使自己名誉扫地,也使报社的名声受损。这件事,值得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记者们,对数字化新闻摄影技术带来的变化作一些思考。 1、数码摄影技术给新闻摄影带来了什么。 的确,数码摄影给新闻摄影技术带来众多的变化,特别是数码摄影图像的存储、处理、传输的方便和快捷,提高了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和表现力,从而提高了新闻摄影这种新闻报道形式与电视新闻、网络视频的竞争力。因此,数码摄影技术  相似文献   

4.
当报业进入读图时代,懂不懂得新闻摄影,能否在版面上合理、准确地使用新闻图片,是衡量总编辑是否具有现代办报理念的重要标志之一。搭建理论信息平台理论指导实践,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摄影水平不可能达到相应的高度。因此凡全国、自治区、兵团组织的各种摄影研讨班、学习班,报社总是毫不犹豫地派人参加,参加学习培训的过程就是交流传递信息的过程。并专门安排报社编辑部主任赴北京参加全国青少年摄影考级考评员培训班,使之成为摄影方面的行家。目前全师已有40余名青少年拿上了摄影等级证书,形成了一支骨干队伍,使《绿原报》的图片质量有了质…  相似文献   

5.
方立 《新闻知识》2007,(2):86-87
树立大图片采编格局理念、编辑理念、队伍理念、新闻系统理念、产业化理念和世界理念,是胡颖同志代表中国新闻摄影学在第十七届地市报总编辑摄影主任年会上提出来的,这不仅是新世纪新闻摄影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闻摄影工作的重要课题。笔认真研读胡颖同志的观点后,感悟到树立六大理念的关键是以人为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刘苏阳 《新闻知识》2005,(8):74-74,65
新闻摄影是指具有新闻特性的摄影作品。新闻特性在前,摄影技巧在后。既然属于新闻范畴,那么,首先就应该具备新闻的特征和要素。此外,新闻既然是记者编辑从每日林林总总的社会生活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或刊登在报刊,或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传输,自然就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应该具备一定的重要性、特殊性、接近性、趣味性、引导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支持和帮助下,为纪念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创建者、第一任会长蒋齐生逝世10周年、诞生90周年,人民摄影报编辑部编辑出版了《蒋齐生论抓拍》一书。我编辑出版这本书,除了其具有的纪念意义之外,主要目的是在藉此倡导抓拍,维护新闻照片的真实性,反对新闻摄影中弄虚作假、摆布导演、编造假新闻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8.
专题摄影与摄影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开 《新闻知识》2005,(10):52-53
90年代初期,我国传媒采用组照或图片故事还仅局限于画报类的杂志中,报纸刊登的组照也仅局限于辟专栏,登个3、4张照片,报纸的摄影专版定位在欣赏性的画刊上,而一般的杂志没有组照的位置,就更别提什么图片故事了。1995年,《中国青年报》率令国报纸之先河,将每周一次的画刊改为了“报道类摄影专版。”《南方周末》、《人民日报华东版》、《火众日报》、《北京青年报》、《粤港信息报》、《羊城晚报》等紧随其后都推出了以成组报道和图片故事为主体的摄影专版。  相似文献   

9.
《现代声像档案》2007,9(6):49-50
拆开由《人民摄影》报编辑转交给我的两册《中国摄影刊物大全》(1951.3—2001.3)见此书名,一个惊喜,在钱潮汹涌不可一世的今朝,居然还有人肯于孜孜以求,编出这样一本恐怕连大多数专业摄影研究者也未必能三顾的资料研究专著。作者其人所秉持的,该是怎样的一种兴致、怎样的一种耐心、怎样的一种坚持!  相似文献   

10.
突破党报新闻摄影专版编排的自身局限性,就必须整合来自地域、报刊、时节与整个采编团队的优势。首先必须认识编辑自己、合作同伴、所在党报的局限和优势。其次,提升新闻摄影编辑的能力。第三,借用他人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第四,新闻摄影编辑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编辑过程中的经验,才能长期保持优势整合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1.
郑锋 《中国地市报人》2012,(12):101-102
新闻摄影由于它的直观性,在新闻传播中更加具有公信力。读者对平面媒体的视觉诉求越来越高,不仅诉诸于理性,更加诉诸于感性。因此,体现摄影记者具有的创新意识,在版面中具有更加独特的价值。广东《湛江晚报》扩版开始,除了日常新闻摄影报道外,加大图片专版力度,打造晚报摄影专版这一品牌,从而突出专题摄影在版面中的位置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的飞速增长,新闻聚合软件的涌现,大众畅游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新闻摄影作为新闻信息最直接的载体,随着数码影像的飞速发展,给新闻摄影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当下的新闻摄影教育更应该担负新闻阅读的引领者和传播者,紧跟时代潮流,着力培养有主见、有思想、有看法、有观点的新新闻摄影人才、新闻策划的人才、图片编辑人才。  相似文献   

13.
新闻摄影如何应对21世纪?如何加强新闻摄影策划?如何加强图片编辑、构筑“大图片”格局?近一年来,不少媒介的老总、摄影记者、摄影通讯员进行了多层面的理论探讨和交流。为此,本刊特将原“摄影窗”改为“面对读图时代”,以更宽阔的视野,更多元的讨论,推动新闻摄影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军事新闻摄影中的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摄影,它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使读如临现场。真实可信的新闻照片具有魅力,为众多的读接受、喜爱。在新闻图片的采编过程中,我认为新闻摄影必须讲究美学。那么,新闻摄影特别是军事新闻摄影中的美学有哪些基本要素呢?真实,是新闻摄影美的本质特征,理所当然也是军事新闻摄影美的本质特征。一切新闻报道手段中,惟有摄影报道是和被报道处在最直接的面对面的关系上。摄影离开被报道的客体、离开新闻发生的现场就无法获得形象。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摄影报道因虚假造成新闻失实。这个  相似文献   

15.
黄龙 《今传媒》2012,(10):133-134
本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2002至2011年十年内我国新闻摄影教材进行抽样,最终抽取了《新闻摄影教程》第二版和第三版作为样本。然后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内容制定了分类框架,再进行分类编码和统计,分析阐释了两个版本教材内容的结构和变化,使人们对新闻摄影教材的内容有了全面认识,揭示了新闻摄影教材内容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新闻摄影拓展出新的生长空间,视野更加开阔,形式更为多样。摄影观念,主题开拓,叙事方法以及阅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革。网络传播方式正在逐步、彻底地改变着新闻摄影的“生态环境”,使新闻摄影进入一个崭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正> 网络传输信息快速、资源共享且相互交流及时,便于图文新闻的快速传输和发布。这一全新的平台,尤如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新闻摄影发展的同时,也使新闻摄影面临挑战,尤其是地方报。如不应对、创新,新闻摄影的发展将面临严重的威胁。面对网络,新闻摄影应利  相似文献   

19.
梁斌 《新闻前哨》2000,(6):35-36
在变焦镜头面市的初级 阶段,它的诞生并没有引起 新闻摄影记者的广泛关注, 因此,大多数摄影记者也并 不喜欢使用这种镜头,而是 习惯使用定焦镜头。他们认 为变焦镜头可用的最大口径 通常较小,不利于现场采光 拍摄,加之设计比较复杂且 笨重,拍摄过程中很难持稳, 拍出的照片影像质量较差, 不可能与定焦镜头拍出的照 片相比。然而,随着镜头制造 工艺的日臻完善,变焦镜头 的光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 高,而且体积上也有了相对 的缩小,逐渐受到新闻摄影 记者的青睐,成为他们摄影 包内不可缺少的“武器”。 《丹佛邮报》的编辑、新 闻摄…  相似文献   

20.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每个人对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而新闻摄影,又是一项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劳动,它所生产的“产品”,也应该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不得不常常感叹,新闻照片为什么总是出现雷同、重复的东西?比如,在军事新闻摄影报道中,从老总到夜班值班主任,再到各版面编辑和图片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