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中国高校招生》2005,(4):47-48
复读,对于很多考生来说都是迫不得忆的选择,选择了复读,无奈,无助总是写在每个“高四生”的脸上,面对再搏高考,“高四生”似乎有更多的感慨。我们虽然不希望看到“高四”现象的存在,但是这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当又一年的高考来临,我们来听听“高四生”自己的心声,听听朋友对他们的鼓励,希望所有的考生能从中得到鼓励,以良好的心态和振奋的士所去面对高考。  相似文献   

2.
对高考复读人群,有一种说法很普遍,那就是"高四",也有的称之为"高中本科". 权威数据显示,在中国,选择复读的学生在增加.近年来,非北大、清华不上的高考落榜生和上线考生复读的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3.
"复读可不是低分考生和发挥失常考生的‘救命稻草’。"河南文科第一名马冰一的班主任李露明老师说,据他任教30多年的经验,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选择复读,一般而言,高考成绩过高或过低的考生,复读的效果都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4.
李卫龙 《江西教育》2012,(31):16-18
"如果你爱她就送她去复读,她也许可以走进梦想中的清华、北大;如果你恨她就送她去复读,她可能比上一次摔得还要惨。"这是一名高考高分复读女生写在日记中的一段话。高考复读班原本应该是为高考落榜生举办的,但多年来,很多已上本科分数线的考生,尤其是一些上了重点分数线的高分考生也加入了复读大军。通过复读以圆自己的名牌大学梦或名牌专业梦,原本无可厚非,因为选择接受何种  相似文献   

5.
问题一:高考两超600分,为何复读再复读? 例如:高分考生魏赫两次踏入了"同一条河流",在他熟悉的中学里"复"读. 2006年高考624分、2007年高考618分、少数民族地区考生、2006年高考时为省级三好学生,这一切,让魏赫在高考的竞争中很有优势,而落榜、复读却偏偏两次"眷顾"他.  相似文献   

6.
权威数据显示,在全国,选择复读的学生正在增加。近年来,非北大、清华不上的高考落榜生和上线考生复读的越来越多。自2001年以来,教育部取消了高考年龄和婚否的限制,对大学生退学再次高考也不予限制,导致大学生回流复读、再次高考的现象。为此,有人惊呼:复读生正在加剧高考竞争!  相似文献   

7.
激烈的高考竞争,使高中学生复读率直线上升。近四年,我市应届生与复读生的比例已经达到一比一(见下表)。全省也是如此。我省去年参加预考的考生(217401人)中,往届生占39.14%;高考考生(85799人)中,往届生占49.1%。重复教育率高,教育投资的浪费率也必然高。高中毕业生复读一年,实际上是将毕业年限延长到四  相似文献   

8.
高考战场的“硝烟”已经散尽,考生中有“拼杀”的胜利者,跨入了大学的校门,也必然有一批战场“失利者”,要面临着再次的人生选择。这是一批为数不少的高考落榜生。笔者连续带了四年高考复读班,强烈地感到,在复读的一年中,除去知识性的智力因素外,如何把握好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因素,及时解决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症候群,对于学生在高考中取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动荡彷徨期发生时间:从高考落榜到决定复读,大体出现在7月初到8月底。临床症状及危害:借用哈姆雷特在面对弑君的叔父时的感叹:“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年年高考都相似,岁岁复读情不同。又有不少08届考生又审慎地(应该不是轻率的)选择了复读,对此我们仅有同情与祝福是远远不够的,在这里,我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这些考生和家长提出一些适当的建议。家长要主动支持要彻底据我所知,多数家长是很反对孩子复读的,但是孩子却坚持选择了复读。作为  相似文献   

10.
王兴忠 《教书育人》2007,(10):22-23
权威数据显示,在全国,选择复读的学生正在增加。近年来,非北大、清华不上的高考落榜生和上线考生复读的越来越多。自2001年以来,教育部取消了高考年龄和婚否的限制,对大学生退学再次高考也不予限制,导致大学生回流复读、再次高考的现象。为此,有人惊呼:复读生正在加剧高考竞争!  相似文献   

11.
苏瑾 《江西教育》2007,(13):32-34
2007年的高考已经结束,对于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和考生家长来说,弥漫在心头的硝烟还末消散,新的烦恼又接踵而至,"复读"这个问题又摆在了他们面前.  相似文献   

12.
报考点津     
《中国高校招生》2011,(10):21-21
今年高考我的分数不理想,所以选择了复读,请问明年高考是否会出台对复读生限制的某些政策呢? 如果你是被某所高校录取了,不满意选择弃学参加复读,那么就要关注你所在地是否出台有对被录取考生弃学参加复读的考生有所限制了。目前,有些省(区、市)对此类考生有所限制,例如甘肃省规定:“凡按考生志愿录取的考生。如果没有报到入学,下一年...  相似文献   

13.
每年普通高考之后,一些考生“榜上有名”,自然可喜可贺;而其余考生则“好梦难成真”。“路向何方”。该何去何从?这是每个“榜上无名”者在高考之后的选择。特别是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各样的招生院校广告、宣传等,又该作何选择?是回到中学复读,以“圆大学之梦”;还是背起行囊,加入打工族的  相似文献   

14.
高考尘埃落定,一些考生选择复读,准备来年再搏。复读的过程,实际上是知识的再生的过程。要想将一年的复读过程安排的紧张有序,确实值得认真思考。这里提出几条建议,供复读  相似文献   

15.
高考成绩公布后,多数考生在焦急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有部分考生却在思考着复读的问题,其中有的还是高分考生。可他们在考虑复读时也存在着许多的担心和疑虑。复读到底值不值得?哪些情况适合复读?选择复读应注意哪些问题?笔者想就这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供准备复读的同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高校正在遭遇不小的尴尬,表面上有很多考生填报志愿,但真正到开学报到时却是生源的大量流失,一些考生或"不辞而别",或"另攀高枝",或是选择复读.部分考生不守倩用使高校招生工作陷入困境.综合多年从事高考工作的经验和对复读学生的调查情况,对录取考生不报到的情况发表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俞莺婕 《语文新圃》2007,(10):38-39
随着高考名校情结、地域观念、热门专业等因素的推动,高复这一"成才新途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落榜生,以及录取学校不理想的考生,甚至一些思想素质和自制能力低下而荒废学业的被劝退生,都杂七杂八地汇聚到了高复洪流之中.中新网统计说,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1010万,其中复读生有近300万,接近总数的30%.这里,未上线的考生复读情有可原,而一大批考上了不去报到偏要选择复读者就值得议论了.……  相似文献   

18.
记者日前从江西省教育厅获悉,从今年秋季开学起,江西所有的公办高中将不再举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据统计,今年该省预计有19万名高考考生,其中包括1万多名去年高考高分复读生,他们为了上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主动放弃已经到手的高校录取通知书,重新到高中复读。目前,江西正  相似文献   

19.
复读生不同于应届毕业生,不仅要多付出和消耗一年,甚至几年的奋斗时间,还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复读,但复读现象仍客观存在,而复读生的志愿填报也值得我们去关注.复读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上,应在珍惜自己劳动成果的基础上力求"稳"、"准",选好"托底"院校,稳中求进,且不能盲目攀高,否则还会重蹈覆辙.当然,这里只重点谈谈复读生的志愿填报,其实许多问题,对于每一位考生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考复读是我国由来已久的现象。近几年,这一现象向着"高分复读"演化并呈逐年升温的趋势,其根源在于高考政策偏差、社会人才观念狭隘、学校利益拉动和考生博弈心理驱使四个方面,为促成"高分复读"向常态回归,应加快我国招生和考试政策改革,提高对高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监管,矫正社会人才观念、考生的职业观以及高中生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