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各学科课程的优化,课程执行方式的创新。而这一行为的主导者就是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大背景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予以尝试,以提升教师课堂执行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何苏宁 《成才之路》2023,(33):81-84
中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要将核心素养培育理念深植到每一次教学设计中去,据此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中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秉持学科育人理念,不断对中职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优化,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渐入佳境。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优化,可采取以下策略:借助情境教学法,实现学生信息意识的培育;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发展学生计算思维;创设实践探索空间,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设计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活动,让学生感知信息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现代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阅读、写作、口才、研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学内容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也对教师优化课堂、在信息技术下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一、树立现代信息教育理念;二、注重学科整合,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三、信息技术运用,增加课堂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整合,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关系到教育过程的优化,那么,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有效的利用已有的资源来优化学科教学,成为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教师培训的必要性以及目前教师培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各学科的有效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6.
教师职业道德中规定,作为教师必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要能不断地主动接受并学习新的教学技能,比如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并积极对此进行实践和创新,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素养,从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优化,还能通过现有的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来转化成学科教学高效而便捷的辅助教学手段,也能够让信息技术真正地为日常学科教学而服务。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的突破,为教育提供了更多、更优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对英语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信息技术使英语学科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运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化英语学科教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的突破,为教育提供了更多、更优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对英语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信息技术使英语学科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运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化英语学科教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世界将全面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必将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能力需求,论述了当前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不足,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措施.从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看,只有加强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推进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0.
王华 《天中学刊》2007,22(6):14-16
我国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日趋完善,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仍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课程整合的认识;建立适合农村中小学自身发展的教育资源网;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建构科学、动态的课程整合评价体系等是解决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自新课改以来,高中信息技术学科面临着全面整合这样一个大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现今信息技术又被列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可见,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位置。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该更好地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信息技术教育,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阶段如何基于创新的现代教育理念来完成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教师当前研究的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实施信息技术教育与英语学科整合,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教学困难,在应用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语言环境、体现学科特点上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英语的教与学更符合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素质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优化整合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现代化教学的深入进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借以更好地提升育人质量,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战线大势所趋。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就信息技术与教学的优化整合问题做出探讨,以便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勇于实践,促成教学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春华 《考试周刊》2013,(24):10-10
教师专业化是使教师从普通职业转化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最本质的含义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是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丰富专业知识,不断增强专业能力,提高专业水平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信息技术既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要在教育中发挥作用离不开教师,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必须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5.
王爱业 《考试周刊》2013,(33):133-134
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实践技能很强的学科,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必须掌握好信息技术课的相关知识。教师要善于观察,深入了解,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成,为社会培养实际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艺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将信息资源和信息方法引入教学,使之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手段和目标的优化是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信息技术作为艺术教学的工具,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网络课堂以及教学网站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7.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作了这样的论述:“未来教育等于人脑加电脑加网络.”可见,要发展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就要站在信息时代的前沿,实现教师角色转换,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渗透发展.作为一门信息时代的新学科,时代赋予信息技术课的历史使命是传播信息技术,培育学生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夯实学生计算机技术基础.小学信息技术课对于培育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教学功能,对它的优化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54):20-21
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被信息化改变着,教育教学也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其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及信息技术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到基础教学的信息化使用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成效。因此,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跟紧教学的信息化,带动教学的有效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加强教师教育信息技能培训,促进教育信息发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中信息技术既是相对独立的学科,也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努力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优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从高中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出发,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形式,活跃教学氛围,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落实高中信息技术的趣味化教学。  相似文献   

20.
张艳丽 《考试周刊》2009,(15):130-13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怎样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本文从整合的根本目的、应用原则、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学生优化学习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