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爱>小说中多次出现对"月亮"的描写,"月亮"意象在<简·爱>中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的象征意义.在东西方文化意识和文学传统中,月亮作为一种神话象征存在于众多文学作品中,西方经典著作中的"月亮"常包含有褒贬两重相对对立的象征意义,中国文学中的月亮也往往带有特定的象征涵义.  相似文献   

2.
《简&#183;爱》小说中多次出现对"月亮"的描写,"月亮"意象在《简&#183;爱》中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的象征意义。在东西方文化意识和文学传统中,月亮作为一种神话象征存在于众多文学作品中,西方经典著作中的"月亮"常包含有褒贬两重相对对立的象征意义,中国文学中的月亮也往往带有特定的象征涵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外文学史上月亮历来扮演着承载个体独特审美追求与象征意蕴的角色。在林白小说中,月亮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物象,已经凝聚为具有强烈女性崇拜意味的美人符号以及和死亡相关联的文化原型。  相似文献   

4.
月亮意象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原始心象。月亮意象象征怀人与忧愁,象征聚散离合,又蕴涵有悲剧意识。它是一种原型意象,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弄清月亮意象的象征意蕴,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诗文文本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客观星体,而且是通脱淡泊的一种文化象征。本文试结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中"月亮"意象的解读,观照月光世界里诗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王强  罗永妃 《考试周刊》2013,(92):10-1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普通星体,还是洒脱淡泊的文化象征,负载着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民族的审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梳理出唐宋诗词中的月亮的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是通脱淡泊的一种文化象征。引领学生走进唐诗,通过背诵、品读、演读和讨论等到环节,让学生对话唐诗,和作者产生思想情感共鸣,感受月亮文化,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促使学生对古诗的吸收和积累,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月光的腾跌在生命的时空中轮回,月亮作为一种永恒与自然的象征,在女性代表作家张爱玲的小说看来,对于月亮这个意向的运用,别有一番风味。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普通星体,而且是通脱淡泊的一种文化象征。“月亮”意象负载着民族深刻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一、松间明月:王摩诘令明月蒙上淡淡禅意。《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多么幽深明净的超脱境界!又是多么令人神往的隐居所在!王维笃信佛教,中年以后即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一“诗中有画”之境带有淡淡的禅意,映照出诗人恬静闲适的心境。二、鉴湖皎月:李太白引皎月作为人生知己。《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普通星体,而且也是通脱淡泊的一个文化象征,负载着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民族的审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伟大诗人李白诗歌中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月亮意象,这些意象无不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秋节为中国人重大岁时节日之一,祭拜月亮是这一节日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它是一种原始月亮崇拜的流风余韵,是一种原始宗教在人们心理上的遗存。从月亮崇拜的原始宗教文化心态,转化为中秋节祭拜月亮的文化习俗,从而又赋予月饼以象征团圆的意蕴,与荆楚地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楚人喜秋祀、秋社的民俗特点,为中秋节的形成预置了一个八月节的框架、机制与心理气氛,后来逐渐丰富其文化意蕴,并把一个祈祷丰收与子嗣、庆贺团圆的节日定在八月十五,从而形成中秋节。  相似文献   

12.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十分深邃。它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落泊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而月亮本身安宁与静谧的情韵,创造出静与美的审美意境,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词作为中国文学中一种特殊的诗歌表现形式,传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尤为突出的当属中国传统的月亮文化。鉴于当今翻译界流行的"文化转向"趋势,本文在对中西方翻译理论进行综合对比的基础上,就如何更好地翻译词,尤其对如何保留与传播词中蕴涵的月亮文化进行了一番探讨。希望文中提出的观点有助于指导古词英译,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翻译尝试正确传达中国月亮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最终达到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月亮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古代诗歌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教育业对古代诗歌的传扬主要表现在各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是古代诗歌的重要宣传载体,高中学生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传统知识,在学生的学习中体现了古代诗歌的价值。我国古代诗歌的数量众多,诗歌的题材和形式也多种多样。在众多的诗歌中,关于月亮的描写和引用一直是诗歌作者所钟情的意象,通过对月亮的描写,不仅能给学生渲染一种优美的情景,还能够借助月亮抒发出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月意象中表达女性象征的意义众多,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的分析,探究月意象的女性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一平 《文教资料》2009,(34):77-78
在汉画像的一部分天象图中.兔子作为阴的象征出现在月亮里。本文从神话原型、时代文化、古人阴阳观几个方面阐释了汉画像中月亮和兔子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神秘数字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五”这一神秘数字产生于四方意识之中,作为中央,是一种至上力量和权力的象征,具有其神圣性;而五月初五,却被认为是死亡之日。作为空间方位意识的神秘之五与重五的恶日之五既相互矛盾,又统一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相似文献   

17.
“月”,是文学中永恒的意象,月亮有着许多的象征意义,最基本的象征之一便是自古以来的女性命运。中国的女性作家中最酷爱月亮意象的非张爱玲莫属,她的文字里的月亮意象可以说是俯拾皆是。《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在《金锁记》这篇小说中,月亮统摄着全部的其余意象,用一种连贯的内在延续性显示了故事的悲剧性和悲剧的深刻性与一贯性。全篇共有多处写到月亮,每一种月亮都是不同女性的心境与命运的写照。本文着重分析月亮意象与主人公曹七巧、女儿长安与儿媳芝寿三个女性命运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刘洋 《保定师专学报》2009,(5):87-88,129
“墙”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深刻的传统文化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文化之墙阻碍了我国和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探讨“墙”在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角色以及“墙”语言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和人们的思想特征,进而说明拆除文化之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月亮意象正是由于积淀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社会心理,才会成为承载中国人情感的载体,负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在鲁迅笔下,月亮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成为阴森恐怖、欢愉美好、无聊无奈、绝望麻木、虚伪自私的各色世界的象征。走进鲁迅作品中的月亮世界,理解月亮意象的象征意蕴,对解读鲁迅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月亮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母题,尤其在诗词领域,“月“作为婚恋相思、怀乡思亲、生命永恒等主题的象征,屡见不鲜。古代文人如此钟爱“月“这一意象,正是基于先民们对于“月“的神话原型的集体无意识。通过对“月“的神话传说的考察,有助于我们理解古典诗词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