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桂花糖藕,是八月江南的滋味。糯。软。甜。香。精致。江南人看惯了,不觉得怎么样。有一位北方的朋友到杭州,我请他吃饭,正好是深秋,就点了一道桂花糖藕,结果让他大为惊艳。想来,不过是几样普通极了的原料:糯米,藕片,及星星点点的桂花。然而这样普通的原料搭在一起,居然成就了一样极富江南意蕴的小吃了。桂花糖藕这东西,也有叫糯米藕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把糯米泡软,塞进藕孔,直至填满,再把藕放入锅中焖煮,放入冰糖,最后捞出切片,撒上一些干桂花,即可。  相似文献   

2.
树冠下     
秦亮 《生态文化》2005,(1):54-54
一裸裸大树, 树冠硕大如棚。 你太崇拜这裸大树了。 想离去, 总是爱恋不舍。 于是, 永远走不出树的呵护, 永远惧怕岁月的打磨。 —那是给生命淬火, 让生命更加朝气蓬勃。 在树下, 你轻轻地圾步。 不知倦地久坐, 突臾地纳凉, 甜甜地哼歌。 对大树有太多太多的依赖, 想得到的呵护太多太多。 走出去吧, 荆棘坎坷, —那是人在旅途中, 一路相依相伴的风景, 让生命闪射出五光十色。 春日里, 有花的烂漫, 有翩翩起舞的蜂蝶。 走出去吧, 艰难的跋涉, 困苦的烤灼, 有了这样人生的“路考”, 生命之车、 才能风驰电掣。 复日里, 有无数婆婆的枝叶, 将太…  相似文献   

3.
清清茉莉     
绿荷 《文化博览》2006,(11):42-43
她是十六岁那年认识他的。那年,他已经二十八岁了,是最年轻的教授,出了名的作家,他是她的校友,来学校做报告,带着他的新书。之前,她看过他的书,那么细腻生动,感动得让她落泪,她觉得,自己已经暗暗喜欢了那个男人,虽然她还没有见过他。正是初夏,她站在夹道欢迎他的队伍里,穿着白裙子,瘦而矮,不是一眼让人记住的女子。他演讲,带着激情,很多女孩子崇拜地看着他,她更是。他那么清秀俊朗,她找他签名时,他抬起头,灿然一笑。她的脸腾地红了,她哆嗦着手,拿着那本淡蓝色的书——《我的清清茉莉花》。封面上,是缤纷的茉莉花。像她,淡淡地,散发着幽香。十六岁的花季,为了他,初次绽放了。雷南,多好听的名字。圣诞节,她寄了一张贺年卡,祝他快乐。他回了一张,问他,你是那个眼睛大大的女孩子吗?她有些失望,因为她的眼睛细细的,并不大,她想,他一定是记错人了。但能收到他的贺年卡她高兴坏了。十八岁,她去了他所在的大学。但他走了,因为离了婚,他出国了。  相似文献   

4.
报春花     
和煦的春风轻轻地拂面而过,冰雪融化了,开始叮咚叮咚地唱着欢乐的歌。刚刚萌芽的小草,嫩绿嫩绿的,泛着清香。报春花开了,红艳艳的,十分火爆,十分壮美。每到这时,我总是在花丛中流连忘返。家乡的美景,永远深藏在我的心间。许多年来,我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各地漂泊。城市里繁华的街道、闪耀的霓虹灯,常使我驻足停留。只有喧嚣过后才感觉到客居他乡的落寞和空虚。为此,我总是脚步匆匆。直到一年前,我在这个城市一个小公园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丛报春花。也是初春时节,整个公园里也只有那一丛报春花,那么孤傲地绽放着。虽然只是小小的一丛,带给我…  相似文献   

5.
朋友蒋在一家公司工作,混了10年,终于爬到了销售经理的位置。这个职位炙手可热,当然,蒋为此付出了很多。以前,蒋接到总经理的电话,会马上起身赶往公司。而现在,他可以一边和我们聊天,一边回总经理:"老总,我在忙,正在和客户谈话。"企业改制的时候,蒋有望再进步一次,升为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的。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蒋仍然当他的销售经理。而一个车间主任"一步登天",成了他的顶头上司。他的愤葱是可以想像的。到处放出话来,说自己将不干了。最后董事长找他谈话,让他安心工作,董事会会考虑他的。但时间过去多日,董事会没有带来任何好消息。一怒之下,蒋辞职了。之前,他告诉  相似文献   

6.
马德 《文化博览》2007,(6):24-25
好像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子,在夏日午后的长廊上,一个人枯坐了许久。有书卷在侧,却不曾读。有香茗在几,也不曾啜饮。半晌,慵懒地站起来,旋即,便又深深地坐下了。蹙眉中,隐约紧锁着一些东西,也不好读出来,痕迹淡淡的。远看那背影,清清浅浅的,空旷辽阔。有一些心思,像正当时节的柳絮,漫天地飘来,忽上忽下,在她的内心深处低回盘旋。  相似文献   

7.
一首老歌     
聂老是山东人。他解放前参加革命,解放后在微山湖畔的一个小县城做县委书记,是真正的"老革命"。那个时代的微山湖,因为刚刚解放不久,所以并不平静。那时的微山湖里还有土匪出没,他们藏身于湖乡沙洲深处,凭着自制的土枪,伺机抢掠扰民。身为县委书记,聂老经常下乡检查工作、走访农家。为防不测,他不得不在身边带着两把盒子枪。当时的艰辛,由此可见。那时下乡很简单,不像现在。聂老每次下乡,只带一个分管农业的助理,或者带一个文书,最多两个人。县委只有一辆吉普车,但聂老很少用,总是骑着自行车  相似文献   

8.
青山托日升,绿菌泛千顷。竹婷美少女,松直英俊兵。峰顶刀削成,峦坳笔架形。白云缭绕山水间,梧桐落叶叠黄金。赣江源泉天上来,客家擂茶伴涛声。啊,山林!我的氧吧,我的爱,我的快乐山林。  相似文献   

9.
备份爱情     
米乔已有近两周没有阿唐的消息了。那天,米乔突然想起阿唐,就 打他的手机,关机。半小时后,又打,还是关机。 放下电话,米乔一个坐在沙发上,看了一场足球赛。确切地说,她是在看巴蒂斯图塔。她喜欢看巴蒂忧郁的眼神。那种眼神就像她梦中单相思过的一个男人的眼神。 接下来的时光,米乔像时尚女人一样发了一阵呆,确认无所事事时,才上网进了自己的邮箱。邮箱里只有一封信,这封信对米乔来说却是重要的。信是阿唐发来的。阿唐已在八小时前到了韩国的济州岛。“小乔,我知道,多年来,我痴迷的只是一场无望的爱情。既然没有可能,我不再等……“E-mail很短,米乔起初有些惊讶,但瞬间就被巨大的失望笼罩了。  相似文献   

10.
触摸欧洲     
面街我坐在巴黎街头的咖啡馆门口,打了一个很长的盹,长得似乎还做了一个梦。一起来的人们,都去巴黎春天购物了。几个懒散的,便到咖啡馆歇脚。我们像当地人一样,不是坐在咖啡馆里,而是坐在门口,面朝着街,面朝着来来往往的人流,喝咖啡,闲聊,发呆。无论有阳光或是微雨的午后,本来就是属于打盹的时光。闭上眼睛,巴黎变成了耳边丝丝簌簌的一些声音。  相似文献   

11.
"四月樱桃百果先",眼下正临采摘樱桃时节。春风荡漾的上虞岭南乡覆卮山,俨然成了樱桃花的舞台。车子还在山路上盘旋的时候,窗外的远山上泛出亮色的一簇簇就已经分外夺人眼球。再往上走,连成一片的樱桃花慢慢地映入人们的视野。那时还是早春。山上的村落埋在樱桃花海中,深深的。春风拂过,花海漾漾。偶尔浮出的黑瓦一角,犹如海浪中缓缓移动的舟楫。看着看着,一幕幕的呈现就愈发像一幅幅鲜活的中国画了。眼前的"风景如画",完全是因为有了通人心的樱桃花的灵气。回环的山路,恰好印证了"曲径通幽"。到了东澄村一带,这里就是可以近距离欣赏樱桃花的最佳地方。千百年来,覆卮山民一直以石为邻,依山筑宅。所建的住宅往往是就地取材,  相似文献   

12.
云光叶影     
我喜欢夏之小满时节,日头灿烂,浩宇澄澄,云白天蓝,树影婆娑,花儿艳艳。这个季节,稍微有点想象力的人,就会被生机盎然、绿色弥彰的植物,打开想象的大门,尽情无阻地随着风儿舞动。因为想象力绝对会在这个蓝天白云绿树幻化的世界里屈服。跳跃在枝头、叶片,云上、花间。我上班的路,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马路。有幸的是,和我相伴的是这条大路两旁有许多伞般的大树。这些大树,是我一路的伴侣。夏季来临,大树,枝繁叶茂。中午,烈日炎炎,气势灼人,此时的大树,却那样温柔亲切,一片片叶子交织的花斑图影,像是一张张柔软的滑手,抚摸着树下经过的行人。举目望去,树巷深深,人们行进于绿色长廊,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3.
人们的所谓烦恼,多数是因为将能力与困难相比,能力显得太脆弱而形成的沮丧。然而,每个人都不缺少能力。能力如同使麦子生长的阳光一样,以不为人知的方式支持着生长。它是缓慢的,而任何明显的力量,譬如海浪和飓风,都不会形成一种生命的成长。成长必然是缓慢的,但缓慢不同于停滞,虽然有时两者会很像。即使如此,它也不应该成为怀疑自己能力的理由。所以说,忍耐或者说等待,是驱逐烦恼的风,是和能力对称的另一只船桨。在这一点上,日夜生长着的庄稼,由开花到结果的树木,都是我们的启蒙者。  相似文献   

14.
宠,是得意的总表相。辱,是失意的总代号。当一个人在成名、成功的时候,如非平素具有淡薄名利的真修养,一旦得意,便会欣喜若狂,喜极而泣,自然会有震惊心态,甚至,有所谓得意忘形者。例如,在前清的考试时代,民间相传一则笑话,便是很好的说明。有一个老童生,每次考试不中,但年纪已步入中年了。这一次正好与儿子同科应考。到了放榜的一天,儿子看榜回来,知道已经录取,赶快回家报喜。他的父亲正好在洗澡。儿子敲门大叫:爸爸,我已考取第几  相似文献   

15.
1加1大于2     
一个犹太人如此教导儿子:“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1加1等于2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2。”1946年,父子俩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儿子始终牢牢记着父亲的话,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弹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甚至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这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然而,真正让他扬名的是纽约的一堆垃圾。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大堆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因为在纽约,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起诉的。  相似文献   

16.
于洋 《职业圈》2013,(24):146-146
班组是企业细胞,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只有抓好班组文化建设,企业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展翅腾飞,迅速发展。班组建设,是企业综合性的基础建设,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体,既涉及行政部门又涉及党群组织。班组既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又是“三个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立足点,企业活力的源泉。只有把班组文化建设抓好,才能强化劳动纪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推进技术和管理现代化,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只有班组充满生机,企业才会有活力和后劲,才能发掘广大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墨香伴流年     
我从小就对书格外钟情。那些散发着墨香的书,就像风光无限的丛林,吸引着我探寻追索。时光匆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我从乡间的田埂上走入城市的楼群,从青葱少年走到平淡中年。世事变迁,人生起落,很多风景离我远去,很多人也离我远去。唯一不曾离开我的,是书,书没有一天离开过我。墨香伴流年,岁月如花开。有书相伴的日子,美丽而丰盈。"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相似文献   

18.
残阳清照     
人物简介李清照:(1084-1151)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出场时46岁。吟梅:李清照的贴身女仆,20岁。张汝舟:李清照的后夫,曾任右承奉郎,30岁。老太太:李清照的婆母,60多岁。老夫人:李清照之母亲,60多岁。李沆:35岁,敕局删定官,翰林学士。綦崇礼:40岁,翰林学士。赵老祥:赵府仆人,50多岁。临安知府,刑部侍郎,高宗皇帝,大理寺廷尉,及衙役等。女剧作家:20多岁。教授:60多岁。  相似文献   

19.
黑色的光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秋雨 《文化博览》2007,(10):22-23
"墨子,墨家,黑色的珍宝,黑色的光亮,中国亏待了你们,因此历史也亏待了中国。""我读墨子,总是能产生一种由衷的感动。虽然是那么遥远的话语,却能激励自己当下的行动。""我希望,人们在概括中华文明的传统精华时,不要遗落了这八个字: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那个黑衣壮士,背着这八个字的精神粮食,已经走了很久很久。他累了,粮食口袋搁在地上也已经很久很久。我们来背吧,请帮帮忙,托一把,扛到我的肩上。"  相似文献   

20.
旷野的呼唤     
何延华 《文化博览》2006,(10):59-61
列车穿过广袤的河西走廊。这是我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而且是和南一起去他支教的学校。一路上,我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说话、唱歌,望着窗外空旷苍凉的戈壁滩,觉得这里真是壮美。南不说话,只微笑着望着我。偶尔,他会将我的头扳过去,轻轻地在我耳边说上几句话。他重复的一句话是:"你会爱上那里的。"我笑,在心里说,我早就爱上那里了,从你三年前去那里支教之日起。千里戈壁,似乎没有尽头。经过漫长的旅程,下午四点,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个荒凉的小移民点。前方就是南的学校,一所被风蚀得残破不堪的移民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