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澳大利亚的历史不算长,但它的新闻史却不算短,是世界闻名的“新闻集团”的故乡。今天的澳大利亚媒体发达、技术先进,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和互联网林立,信息畅通,反应敏捷。  相似文献   

2.
欣闻《对外传播》迎来创刊200期,六十一甲子,百期笔墨浓,作为你的忠实“粉丝”,我真的很想向你诉说我们之间的那段“缘”。那是一次久违的邂逅,那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作为在新闻路上刚刚步履蹒跚的一位“小学生”,入学后,教员经常引用杂志上理论文章的语句,因此使我对你产生了极大的阅读兴趣,身边的许多同学都订阅了《对外传播》。“业务探讨”、“理论平台”、“案例剖析”等栏目设置合理,文章观点独到深邃。从那以后,阅读你,欣赏你,品味你,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大“嗜好”。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每年接待的外国客人和港澳台同胞达26.4万人次之多,对外书刊的陈列工作已经成为我省“请进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发挥着特有的宣传作用。这里,简单谈谈我们在对外书刊陈列与宣传方面所做的几项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编读热线     
我个人订阅了多种优秀报刊,《文化博览》是其中之一。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文化博览》刊登过的文章多次被其他报刊转载,于是做了剪辑积累,我觉得这是扩大《文化博览》知名度的好方法。我将把《文化博览》每期的精品文章推荐给其他报刊,借其"宝地"发《文化博览》文章,这样自然就会扩大《文化博览》的影响力,读者群也会增多。我也会当好本刊转载率的义务统计员。  相似文献   

5.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的研究中,“五四”始终是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70多年来,有关“五四”的论文和专著层出不穷,人们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不断解说着“五四”的不同历史意义。这一方面是因为“五四”已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另一方面是因为“五四...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对外宣传不再局限于发行外报刊和广播外与节目的“超距离”接触,而是让一条条满载着中国人民心声和愿望的船驶向大洋彼岸,驶向全世界。“中国化周”和“西藏化周”等一系列展示中国人现代生活真实风貌的系列大型活动,正以艺术、化的力量超越着政治屏障。中国的对外传播也不再仅局限于狭义上的传统外宣领域。“立足于基本国情,全方位地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进步、开放的中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新格局下的《对外大传播》,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探索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方法。这组章旨在从对外传播的实例出发,与大家共同探讨推动中国的传播事业。  相似文献   

7.
乔世华 《文化学刊》2014,(3):114-121
"贵近贱远""喜新厌旧"是青少年文学阅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所以经典阅读遇冷、郭敬明《小时代》一类作品在青少年中的热销热读也不足为奇。《小时代》内容空洞,充斥着物质崇拜现象,也反映出我们这个时代所存在着的一些病症。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经济繁荣的今天,广告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向国内消费者介绍国外商品和向国外消费者宣传中国产品过程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告英语也逐渐脱颖而出,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应用性语言.只有掌握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技巧,才能最大限度地传达广告原意,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沈昕 《对外大传播》2010,(10):43-43
民间外交参与对外传播具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现代传播学认为,对外传播的类型有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类大众媒体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印度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偏高,炎热的气候使人们需要以静制动,求得清凉。印度人民又是个长于沉思、富于遐想、善于辩论的民族。自然的和人文的条件,推动了印度人创造出许多种宗教,宗教成为印度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禅在印度诸宗教中得到广泛流传,是印度人宗教生活的重要特征。印度佛教也十分重视禅修,认为禅修是进入涅的“城门”。在佛教的全部修持中,禅是极为重要和极富特色的一环,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禅”是梵语Dhyāna音译“禅那”的略称,汉译是思维修、静虑、摄念,即冥想的意思。用现代话简要地说,禅就是集中精神和平衡心理的方式方…  相似文献   

11.
“光棍”族新词与社会文化心理通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镜像,社会文化是语言的管轨。一定的语言,忠实地记录着、反映着一定的社会文化生活。近几年,随着“光棍节”的流行,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步产生了一批与“光棍节”密切相关、富有鲜明特色的“光棍”族新词。这些“光棍”族新词的出现,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2003年4月3日晚上,安徽大剧院里灯火辉煌,欢声笑语,庆祝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火红的希望》在气势恢弘的《红旗颂》音乐声中拉开了庆典演出的帷幕,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幅十分壮观的美丽画卷。视野宽阔的舞台天幕上,是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前葱茏靓丽的明珠广场、通向远方的繁华大道、厂房林立的工业园区、花园式的住宅社区;舞台两侧映衬着的是开发区代表性建筑“徽园”、“欧风街”“国际会展中  相似文献   

13.
王晖  庚锌 《职业圈》2011,(17):54-55
时代能够影响人的意识的所有客观环境。当下,人们写着“微博客”,制造“微语录”,尝试“微阅读”,发起“微公益”等等,构成了一种客观环境,即“微环境”。“微时代”已经到来,并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微”并非“不足道”,“微时代”对人们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4.
郗芳 《职业圈》2013,(25):98-98
时下,“中国梦”是国人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梦想”亦成为了各类新闻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大或小、或远或近、或是精神、或是物质,它体现了每个人对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个有追求的人不可能没有梦想,一个梦想发展壮大、实现民族复兴壮举的国家就更不可能没有梦想。  相似文献   

15.
吴春颖  侯鹏 《职业圈》2011,(29):125-125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接收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人作为认知主体对接收到的不同信息整合后所形成的.也就是说,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内容将直接内化为我们自己的观点,而在大众传播媒介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对外在客观世界的感知,通过传播媒介所获得的认识,已远远超过亲身经历。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将在人类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媒介传播的信息内容将成为影响人们生活最直接的力量,人们生活在一个由大众传播媒介建构起来的社会现实之中,我们所相信的真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媒介真实”。  相似文献   

16.
声乐演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应怎样去遵循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一直是一个有待深入解答的问题。2003年酷暑八月,金铁霖老师在合肥公开讲学时说:“在研究声乐教学方法上,我只研究辩证法,我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毛泽东的辩证唯物主义”。我认为金老师的这一正确观点同样适用于声乐演唱领域。其实在多年的演唱实践中,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听说这话,是从我一位智商偏低得近乎弱智的师史口中冒出来的。 那时我们才十几岁,刚刚喘上社会主义的铁饭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整天沉浸在美好生活的幸福之中。在那个文化生活贪乏的时代、弱智的师兄成了我们一架开心的游戏机,一言一行都那么富有乐趣。 师兄一口道地的合肥郊区口音,“Z、C、S”分下清界线,因智商问题影响口齿的正常发挥,说出话来含混不清,常常引起意外的歧义,更加滑稽可笑。越是语言有障碍的人,话却越是格外地多。我们的笑声也因此而无穷无尽。在师兄的话语词典里,“母鸡”说成“母资”,“夫妻”念成“夫雌”,“洗手、洗澡”变成“死首、死早”,“司机”说更加拗口,成了“次滋”。  相似文献   

18.
做对外宣传工作的同志,应学会宣传艺术。使人爱看我们的报刊,乐于收听我们的广播。“宣传艺术是高明的政治。是最强的意识形态。它用感人的艺术形象,叫你落在我的政治圈套中”(陈毅语)。人情味。就是一种宣传艺术,它能吸引、感染受众,使之潜移默化地接受我们的观点。人情味,在10年动乱中曾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和通俗文化的繁荣,中国文坛兴起了纪实文学热。纪实文学的兴盛,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时代的赋予。一方面,社会发展日益加速,民众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迫切需要了解急剧变化着的社会,而新闻媒体对重大社会事变始终表现出避实就虚“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尴尬,于是,以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口述实录文学、纪实小说等为基本样式的纪实文学,趁“需”而入,以数量可观的报刊为主阵地,担负起“传播”重任,成为“第二新闻”调配了读者了解历史和现状“秘密”的口味,造成求“真”的诱惑,产生了填空补白  相似文献   

20.
“关注小康建设,加强经济报道”,从表面看来是国务院新闻办对各路媒体的要求,其实也不尽然。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诸多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已成为这个时代最活跃的元素。不管是爱好“大红灯笼”的化也好,固守着“兵马俑”的梦想也罢,如万花筒般绚丽多彩的经济现象已不由分说地闯入了我们的视野。中国古老明对世界的吸引,是因为历史之船在当代中国的长河中漂流。我们的经济报道应捕捉什么样的生活现象?国外的受众最希望了解什么?我们与受众之间有哪些隔阂可以沟通和互谅?这的确需要建立一个新的了解、沟通、对话的平台。日前,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郭招金总编辑就此接受了本刊记的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